王淑君
摘 ?要:孩子無論是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還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融入群體并能友好相處。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親情陪伴,打造愛的港灣;要注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要注重家庭氛圍,營造溫馨環(huán)境;要注重挫折教育,鍛煉適應能力。
關鍵詞:家庭教育 ?小學生 ?健康成長 ?方式方法
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撫養(yǎng),更需要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家庭教孩子學會走路、說話,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準則。孩子無論是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還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通常,社會活動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游戲、學習和勞動。處于正在成長發(fā)育中的未成年人,主要從事前兩者活動。當年齡不斷增長,逐漸成熟以后,才會慢慢過渡到更多地參與到社會勞動中。而家庭正是為兒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戲與學習場所,并在家庭中逐漸過渡到參加勞動的過程。這種由家庭逐漸引導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說家庭教育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與起點。
一、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a.家庭;b.學校;c.兒童所在的集體;d.兒童本人;e.書籍;f.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育人的過程中的重要性。那么何為家庭教育呢?廣義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實施的一種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因此,父母肩負著家庭教育中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家庭教育也是其它教育的基礎。
(二)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健康
談起孩子的健康,家長們往往想到的是生理上的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實踐證明,青少年從童年向成年發(fā)展的過渡時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心理和行為異常的時期。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nèi)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梢哉f,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三)家庭心理健康的內(nèi)容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主要進行以下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融入群體并能友好相處。要根據(jù)孩子身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及時調整教育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親情陪伴,打造愛的港灣
小學生的依賴心理比較強,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學生對于家長有較強的依賴,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師能夠多一些時間陪伴自己,并且能與自己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但現(xiàn)實是很多家長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平常都是爺爺奶奶在照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短是造成小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導致不少小學生呈現(xiàn)出性格孤僻、內(nèi)向,不愿意與別人交流的現(xiàn)象,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母之間的真正愛情,這是教育兒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因此,我們首先要維護健康親密的夫妻關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同時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給孩子更多的愛。這里的愛不是盲目的溺愛,也不是自私的專愛,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上的互愛,一個在真愛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懂得愛、奉獻愛的人。
(二)注重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古語說得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門沙在捏,與之俱黑”,潛移默化的微妙之處就在于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悄無聲息地映照在孩子身上。所以說,在孩子的認知能力、情緒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的階段,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做好榜樣。有關報道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爸爸邊走邊對兒子說:“小學生要講文明,要有禮貌……”說完扭頭“呸”一聲,一口痰直接吐到地上。溫馨場面戛然截止,只留下孩子茫然的眼神。要知道,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我們自己首先就應成為那樣的人。我們要努力提高文化修養(yǎng),豐富自身內(nèi)涵;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運用心理方法;加強自身修養(yǎng),這樣我們才能以身示范,才能指導我們的孩子成人、成才。
(三)注重家庭氛圍,營造溫馨環(huán)境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的溫馨是其他任何環(huán)境都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冷漠的社會關系往往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父母,進而影響著家庭生活。有的父母回家后,不是和孩子交流,而是長時間抱著手機過網(wǎng)絡生活?;蛘唛L期沉浸于復雜的社交環(huán)境,經(jīng)常早出晚歸。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fā)家庭的不和諧,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既要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更要做出表率,讓學生把父母當作標桿和榜樣去模仿。學生的母親做飯時,父親可以和孩子一起幫母親擇菜,擇菜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有更多的話題和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如“今天在學校學的什么課程?”、“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幫媽媽擇菜嗎?”不僅能夠了解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活技能。飯后,父母還可以陪學生做游戲,游戲的輸家負責洗碗,不僅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同時,也可以讓家長與學生更加親密。父母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愛和溫暖,家長也在不知不覺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工作。
(四)注重挫折教育,鍛煉適應能力
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出現(xiàn)了溺愛學生的現(xiàn)象。由于很多父母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短,認識到自己沒有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于是,為了彌補孩子缺失的家庭教育和親情,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甚至到了過分溺愛的程度。溺愛的結果使孩子成了溫室里的花朵,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校園里往往會出現(xiàn)“孤芳自賞”的情況。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遇到問題也沒有人幫忙,很難適應校園生活,而面對更加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更是手足無措。因此,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促使學生的適應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困難,適當性地不滿足學生的需求。挫折教育往往會讓學生更加獨立,也能夠促使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通過挫折教育,使學生在困難中樹立信心,在挫折中逐漸成長、成熟。
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可謂是一張白紙,父母是在這白紙上第一個下筆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關鍵。家庭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給學生的,學生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性格,與他們接受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是很難健康成長的,從這一層面而言,父母重視家庭教育,給學生最溫馨、最直接的愛與幫助,會讓學生終身受用。
(責任編輯: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