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印度特派記者 馬菲 胡博峰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記者 范凌志 ●盧戈
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德國一季度經濟開局穩(wěn)健,時隔兩個季度恢復增長。但國際媒體在報道時幾乎都提到了貿易爭端對德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其實,對貿易爭端或者說美國貿易大棒感到擔憂的不止德國,歐盟其他國家、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威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表示,美國全面跟各國同時展開貿易爭端的可能性不大。
歐洲經濟韌性面臨考驗
德國《明鏡》周刊15日稱,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顯示,德國一季度GDP環(huán)比增長0.4%。而去年三季度GDP收縮0.2%,四季度增長為零。不過,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警告稱,德國還沒有理由興奮,因為國際貿易沖突尚未解決。
路透社14日報道稱,美國政府料將在18日決定是否對歐洲進口汽車加征關稅,這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再度構成嚴重威脅,并打擊歐洲備受重視的汽車產業(yè)。
路透社稱,與中國貿易關系再度趨于緊張,可能讓美國決定將最后期限從18日延后。彭博社15日報道稱,白宮宣布不會在18日之前作出是否征收汽車關稅的決定,將順延6個月。但這可能并不會解除歐盟的擔憂。美國政府曾表示,要對包括乳酪到滑雪裝備等總價值110億美元的歐洲產品加征關稅。有鑒于該區(qū)域經濟增長放緩,而且意大利等國出現(xiàn)預算赤字膨脹,面對長期爭端,該區(qū)域可能不會像中國目前表現(xiàn)得那樣具有韌性。
日韓印度的心也懸著
對于貿易爭端,亞洲國家也是憂心忡忡。對歐洲加征的汽車關稅也適用于日本和韓國。市場普遍預計,如果美國決定征收此項關稅,那么日韓等向美國出口汽車和零部件的國家及地區(qū)將受到重要影響。在韓國汽車產業(yè)的出口前景已經十分慘淡的情況下,美國加征關稅將使韓國的汽車出口業(yè)雪上加霜。
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室室長柳明熙于本月13日至15日訪問美國,向美方傳達韓國應該被排除在汽車關稅加征對象之外的立場。韓方認為,在今年初開始生效的韓美自貿協(xié)定修訂協(xié)議中,韓方已經在汽車關稅方面做出了讓步。
對于日本,美國在4月底的談判中希望日本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并擴大對日汽車出口。白宮表示:“日本對美國農業(yè)征收了大量的關稅,我們希望能夠‘擺脫這些關稅。因為我們對日本車輛并未設下如此多的關稅?!?/p>
美國政府去年宣布對自印度進口的鋼鋁征收高額關稅后,今年3月又突然宣布取消給予印度的普遍優(yōu)惠關稅待遇,引發(fā)輿論焦慮。印度“MoneyCon?trol”新聞網評論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日前訪印期間,再次就印美經貿、外資公司數(shù)據存儲本地化等問題向印度施壓,顯示美國政府可能已經向印度舉起了關稅大棒。
中國企業(yè)應未雨綢繆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15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對跟中國、歐盟、日韓、北美其他國家等的貿易狀況不滿意,而且把扭轉這種局面作為執(zhí)政目標。它在操作時是有順序的,先在一些“試點”領域展開動作:比如最早從洗衣機、太陽能等產品開始,然后再到鋼鋁等涉及國家更多的產品,嘗到甜頭之后,就開始對中國動手了。
高凌云認為,美國全面跟各國同時展開貿易爭端的可能性不大。美國同時有好幾個貿易談判組跟各國在談,但讓美國方面沒想到的是,過去用得很成功的手段,在中國這里沒管用。所以目前看來,原定5月18日決定是否對歐盟開征汽車關稅不排除還得延后。因為美國目前完全沒有精力同時跟中國和歐盟陷入貿易摩擦。
高凌云表示,5月13日,中國正式向世貿組織提交《中國關于世貿組織改革的建議文件》,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是要尊重WTO的權威性,WTO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去改革。但不能用國內法去“長臂管轄”,以追求自身單方面的利益,讓其他的國家來幫自己埋單。另外,要防備萬一美國真的對歐盟動手。因為現(xiàn)在生產鏈都是全球聯(lián)系的,跟歐盟相關的中國企業(yè)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風險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