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于謙老師還是一位電影咖
從演員到導演的陣容看,《老師·好》這部電影宛若一個差班生,沒人奢求它會多么出彩。
可《老師·好》真的很差勁么?當然不。
首先,電影《老師·好》在選取拍攝視角上無疑是聰明的。
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的劇情片,通過班主任的視角,來表達出在高中那個年紀,我們本該有的友情、愛情、叛逆以及青春。
不論是朋友之間的爭吵、絕交、和好,還是師生之間的爭斗、理解、不舍,這些都曾發(fā)生在你我的青春中。而《老師·好》所采用班主任的視角,也很容易引發(fā)我們的共鳴。畢竟,我們的老師都或多或少地影響過我們的方向和人生。
其次,對師生關系的描摹很真實。
《老師·好》的故事發(fā)生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作為年年地區(qū)優(yōu)秀教師的苗宛秋(于謙飾)怎么也想不到,他將如何改變高一三班孩子們的命運。
與我們任何一個人的高中老師一樣,苗宛秋擁有所有高中班主任的通?。何ǔ煽冋摵脡摹⒐虉?zhí)、保守、高壓……而電影也非常真實的將這些特點通過于謙恰如其分的表演,全都體現(xiàn)了出來。
電影開始,在一次簡單的點名環(huán)節(jié)中,于謙就將班主任的那種刻薄、嚴厲、給新生下馬威,全都展現(xiàn)了出來;影片中途,在競選班長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苗宛秋更是完美的體現(xiàn)了:以成績論好壞。
像“苗宛秋”這樣的老師,曾出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生時代。
此外,電影《老師·好》還將中國的教育問題真實再現(xiàn)了出來:無論是班主任苗宛秋也好,還是家長也罷,他們往往都曾以“一切都是為了你”、“學習以外的事情都是不務正業(yè)”為理由,不斷打壓著你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老師們除了嚴厲之外,也有溫情流露的時候。
苗宛秋,也是如此。
在得知昊子得了腦垂體瘤后,苗宛秋自發(fā)組織三班學生為其捐款,而他更是將自己的一個月工資捐了出去;在看到礦山中學的學生們學習吃力,并且家境落后的情況下,他全然不顧教委的高壓,給他們做起了免費補習;當安靜出了車禍后,苗宛秋比任何一個人都自責與痛心,因為他是無比的希望每一位學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過上屬于自己理想的生活。
最后,在情感的轉變與成長上也恰到好處。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一句話,深深影響了后來數百年的師生關系。它令原本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單一職業(yè),變成了一種擁有多種情感交雜的身份象征。
在電影《老師·好》中,這種情感的轉變與成長在影片的后半段最為明顯:
一向內向膽小的安靜,在苗宛秋不斷地鼓勵之下,她開始變得勇敢,甚至在影片最后她騎著車沖進縣政府,只為還苗宛秋一個清白;桀驁不馴的洛小乙,在苗宛秋一次次的感化下,終于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并同時最終決定,好好學習;而苗宛秋,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嚴厲、刻板、固定,并最終帶著自責、愧疚、不舍,離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南宿一中……
這樣的情感的轉變,不正是高中時候的我們么?
不過,《老師·好》雖然不錯,但它所暴露出的問題也非常明顯。
在解釋苗宛秋身份背景的時候,因為前面所鋪墊的還不夠,所以導致這個情節(jié)在整部電影里顯得有點突兀。還有,在全片接近尾聲的時候,安靜的車禍著實讓人覺得有點故意煽情的成分。而且,為什么在醫(yī)院只有學生與老師,安靜的媽媽卻沒有露面......
影片最后如同MV一般的結尾,是全片最大的問題。它讓之前的電影節(jié)奏、氣氛以及《老師·好》所要表達的現(xiàn)實意義、問題,全都不見了。
“老師好!”這句說了十幾年的話,不知你多少年,沒再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