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杰
時光走進2019,《紅周刊》“論道巴菲特”欄目也在此刻與讀者見面。
本欄目嘉賓是金石致遠CEO楊天南先生。開設此專欄之前,《紅周刊》和他斷斷續(xù)續(xù)溝通了大約一年的時間。
楊天南是第一個赴奧馬哈與巴菲特握手的中國人,他曾在2001年和2004年兩次參加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他回憶自己在1995年秋天讀到的《巴菲特之道》是他學習投資和學習巴菲特的“啟蒙教材”。
因為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認同以及親身實踐中屢有所得,楊天南在2015年專門翻譯了《巴菲特之道》(第三版),2017年又翻譯了《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第四版)?,F(xiàn)在他正著手翻譯另一本與巴菲特相關的書籍,這本書會在2019年與讀者見面。
楊天南認為,“投資家”的定義至少有五個要素——在穿越周期的情況下,跑贏指數(shù)、絕對贏利、解決問題、傳播知識、澤被他人。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他正在這條路上求索。他在A股市場長跑20余年,創(chuàng)立私募6年來也取得不俗業(yè)績,不過按照他自己的話,他在80%時間是不賺錢的;他自己感興趣的翻譯工作已經安排到2021年;他還每周在北京理工大學教授MBA投資學課程,以及每年免費教授太極拳等。因為對經手事件都力求精確、精致,坊間因此稱他是“一個被投資耽誤的作家”“一個被投資耽誤的翻譯家”甚至“一個被投資耽誤的太極大師”。
在楊天南自己看來,他就是通過投資、寫作、翻譯、教拳、傳播投資理念,來幫助那些可以幫助的人取得投資成功。
本欄目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特邀楊天南闡述他在多年的投資實踐中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見解與感悟,以及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讀者有任何問題,《紅周刊》將代為向楊天南轉達。本欄目也希望未來能夠與更多的價值投資者同行。
故事剛剛開始,我們都在路上,希望再過20年甚至更久,你我都在,這個欄目也還在。
締造了千億財富神話的“股神”巴菲特,他的成功到底有那些秘訣?楊天南認為,巴菲特一生的成功秘訣可以總結為八個字:與時俱進,良性循環(huán)。
《紅周刊》:經過這么多年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研究與實踐,在您看來,巴菲特的成功有哪些秘訣?
楊天南:關于巴菲特的成功,已經有很多人做出了評價,不少人對巴菲特的成功秘訣也進行了歸納。我個人看來,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可以總結為八個字:與時俱進,良性循環(huán)。
《紅周刊》:何謂“與時俱進”?
楊天南:巴菲特早年師從格雷厄姆,后來遇見費雪,再后來與芒格成為搭檔。巴菲特曾經說過,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雪,但按照《巴菲特之道》的作者哈格斯特朗的說法,“如果今天有機會再做一次表述,巴菲特可能會承認他的方法50%來自格雷厄姆,50%來自費雪”;而談到芒格對自己的影響時,巴菲特說是芒格“讓我從猩猩進化成人類”??梢姡头铺爻晒γ卦E之一就是“與時俱進”,這種特質在巴菲特一生的投資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巴菲特將其理念只局限于格雷厄姆的“煙蒂理論”,我相信,他絕對不會取得像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
對我們而言,如果刻板固執(zhí)地理解巴菲特投資理念,認為巴菲特只是“幸運”地出生在美國,他當年買入的公司,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再買到,所以我們已經沒有機會投資成功了,我們不可以學習巴菲特,這恐怕就陷入了“不可學論”的陷阱。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將巴菲特投資理念與中國投資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也是“與時俱進”的一種方式。
《紅周刊》:歸根結底,巴菲特投資理念適不適合A股市場和中國的投資者?
楊天南:這個話題已經爭論了很多年,現(xiàn)在已經可以有所定論。經過20多年的實踐,有一批人有意無意、或多或少的在A股市場的環(huán)境中實踐著巴菲特投資理念,并最終取得了投資成功和財務自由。楊寶忠、陳理、張可興、姚斌、張居營,等等。包括我在內,都是受益者。很多年前,我們這批投資人互不相識,經過這么多年,我們最終殊途同歸,彼此仰慕,一見如故,惺惺相惜,這恰恰表明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可以跨越國界。芒格、李錄接受采訪時認為中國存在長期投資機會,也說明了這個道理。從投資角度來講,巴菲特的成功離不開“與時俱進”,作為A股市場投資者,我們也不能刻舟求劍,僵化死板的學習巴菲特投資理念。
《紅周刊》:您認為,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與時俱進”,還得益于“良性循環(huán)”。
楊天南:“滾雪球”的前提就是良性循環(huán),如果滾的是石頭,恐怕再努力也看不到任何回報。濕濕的雪和長長的坡就是良性循環(huán)的前提。
《紅周刊》:我們又該如何理解“良性循環(huán)”?
楊天南:良性循環(huán)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財務上的良性循環(huán)。以巴菲特為例,無論是早年投資2500萬美元購買喜詩糖果,還是投資10億美元入手可口可樂,如今獲得的分紅早已遠遠超過當年的投資本金,而后續(xù)的分紅更是源源不斷、越來越多。巴菲特不會發(fā)生財務危機,也不會被人追著屁股討債。因為他每做一筆投資,就能多出一股現(xiàn)金流,這種投資習慣堅持了數(shù)十年如一日,結果就是伯克希爾能夠為巴菲特的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彈藥,讓巴菲特有底氣大聲說出“我不喜歡熊市,但喜歡熊市帶來的低價格”。這種財務上“良性循環(huán)”的境界令人非常羨慕,反觀,我們當下的資產管理人,當市場跌出投資機會的時候,有時非但沒有源源不斷的現(xiàn)金流可供更多投資,反而可能要面臨投資的的贖回壓力,甚至清盤。
《紅周刊》:除了財務層面,在您看來,“良性循環(huán)”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楊天南:相較于財務上的良性循環(huán),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良性循環(huán)。很多人,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并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覺得今天做一件小的錯事無所謂,時間飛逝,大家很快就會遺忘。但一個人的言行終究會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索羅斯在中國出名的時間要遠遠早于巴菲特,但巴菲特從來不搞惡意收購和惡意做空,也沒有洗劫財富的罵名,所以相較于索羅斯,巴菲特現(xiàn)在更為外界所尊重,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的結果。
與人交往亦是如此?!芭c壞人打交道,做成一筆好生意,這樣的事情,我從來沒有遇見過。”巴菲特的這句名言引人深思。堅持與合適的人、合適的企業(yè)打交道,從而形成良性互動,這是巴菲特多年一直保持成功的秘訣。無論是因為優(yōu)秀的管理層而入手富國銀行和大都會;還是買入內布拉斯加家具大世界時,處處體現(xiàn)著對老板B夫人的信任;以及購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后,主動讓出投票權釋放善意,巴菲特的識人之智日后均得到了正面積極的反饋。
《紅周刊》:作為資產管理人,您在平時的工作中對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性有著怎樣的切身體會?
楊天南:良性循環(huán)形成后,最大的好處是減少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成本。摩擦成本過大,你就很難把事情做好,阻礙了人生的綜合回報。我們之前就犯過一個類似的錯誤。
《紅周刊》:愿聞其詳。
楊天南:2005年上證綜指跌到1000點的時候,我曾經建議一個朋友投資股票,可人家卻無動于衷,心想“這年頭股市跌成這樣,鬼才買”。不成想,2006年和2007年,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撲面而來。這個朋友又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幫他打理資產。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經驗,又抹不開面子,也就答應下來。結果到了第二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他自己的投資虧光后,也贖回了委托我們管理的投資,當然也是虧損。這樣“雙輸”的案例也怪我們沒有做好投資者篩選和教育工作。后來我們吸取了教訓,到了2015年的牛市,有出資人想追加投資,我們就沒有同意。
《紅周刊》:2018年以來,A股跌幅較大,上證綜指在周五(1月4日)甚至一度跌破2449點。您認為現(xiàn)在是一個長期投資的好時機?
楊天南:沒錯。很多人說市場充滿著不確定性,但確定的事情還是存在的。比如,2500點比5200點低就是確定的,雖然我們也不知道市場什么時候會再次漲到5200點。但根據(jù)歷史經驗,5200點買股票的人一定遠遠多于2500點買股票的人,這幾乎是確定的,另外一點也是確定的——5200點買股票會比現(xiàn)在買要貴得多?!百I高不買低”的倒金字塔型建倉也成為絕大多數(shù)散戶虧損的原因。
所以我們的內心就設定了一個方案:當前這種低迷市況下,現(xiàn)在所有來找我們的合格出資人,只要理念認同、志同道合,我們基本上都會接納;但當市場上漲到高位的時候,我們可能任何投資都不接受了。因為,現(xiàn)在來找我們的人,哪怕只能拿出符合法規(guī)最低限度的資金,他未來賺錢概率都很大,會對我們更加信任,也更有利于我們后期工作的開展,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但如果像上述的案例,出資人虧了錢,心里會不高興,我們也損失了名聲。對資產管理人來說,不合適的人在不合適的時機最好不要合作,不合作是“零”,合作壞了是“負數(shù)”?!柏摂?shù)”還不如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