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誠信已然成為了舉足輕重的社會理念之一,誠信與法治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加強誠信建設,構建法治社會呢?
關鍵詞:誠信;法治;關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D92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5-0145-01
作者簡介:尤海艷(1986-),女,遼寧沈陽人,中共康平縣委黨校,研究方向:法學。
一、誠信的定義
誠就是誠實、誠懇的意思,它是儒家為人之道的重要思想之一,講的是人要以誠信為本,才能做好人做好事。信就是做人做事要講究誠實可靠,切忌說大話、說空話和假話。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簡而言之就是用真誠的心去做講信義的事,也可以解釋為誠實無欺、信守諾言,它主要說的是人和人之間相處要以誠相待。
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不可能生存下來,做事業(yè)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興旺發(fā)達。誠信是國家繁榮與發(fā)展的基本,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靈魂,也是國家文明的體現(xiàn)和社會進步的象征。[1]目前,誠信已然成為了舉足輕重的社會理念之一,同時它也對我們整個社會健康有序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誠信與法治的關系
“誠”與“信”的相互結合是道德素養(yǎng)與行為準則的融合。誠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條件。誠信秩序決定法治秩序,遵守法治就是說一個人要遵守誠信的原則,信守誠信的規(guī)矩,這樣才能做到奉公守法;能夠奉公守法,才能做到恪守誠信。誠信和遵守法治是相依相偎的關系,不能把二者分離開說。
首先,法治是讓誠信建設更加規(guī)范化的基礎,它對誠信行為具有引領作用。在誠信建設中必須要做到誠信的科學化,應該充分發(fā)揮法律對誠信的引領作用。因此,必須要有法律制度作保障,誠信才能夠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
其次,誠信能夠促進法治的發(fā)展,它對加強法治具有推動作用。政府在社會運行中所處的位置必須是符合社會需求的,并且在行政工作中應做到盡量少的干預和越位行為。[2]這就要求政府把更多的權力交由法律來約束,把更多的義務交由法律來規(guī)定,把更多的利益交由法律來保護。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單單依靠法律的強行規(guī)定,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百姓自身誠信思想的推動作用。
最后,構建誠信與法治具有其內在的統(tǒng)一性。加強社會主義誠信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誠實守信素養(yǎng),提升人民群眾對法律的理解認識,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守法氛圍,對于法律的實施具有重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說誠信建設與法治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三、如何加強誠信建設,構建法治社會
一是要大力提倡以誠信為美德的行為習慣。誠信教育要從小抓起,誠信方面的重要內容一定要體現(xiàn)在中小學的課堂和書本中,促使學生們牢固樹立守誠信重信義的思想觀念及道德情操。各行各業(yè)的一項最基本職業(yè)要求就是誠實守信。它要求從業(yè)人員要做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誠實勞動、實事求是,不能做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等不良行為。誠信是一個人做人做事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同時它也對整個社會正常進行和公民道德建設的開展起到了督促和促進作用。
二是要大力加強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法律人應該敢于接受輿論的監(jiān)督,以便讓司法裁決在公正公開的條件下進行。輿論監(jiān)督是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保證司法權依法、公開行使的有力武器。[3]此外,加強輿論監(jiān)督還可以使不講誠信和喪失職業(yè)道德的個人和企業(yè)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使他們無處藏身。
三是要建立嚴格的誠信制度。1992年中國確立了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路線,可是目前我們國家的誠信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甚至有些人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也還有很大差異。在“拜金主義”的人眼里,市場經濟的實質就是錢和利。市場經濟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去賺錢、去謀利。還有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不顧及自己的誠信記錄,欠下的貸款不還就以為可以不了了之了,其實這種認識和做法是相當錯誤的。事實上,誠信才是做人的根本,是立業(yè)的基礎,是一切價值體現(xiàn)的根基,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建立嚴格的誠信制度。
四是健全和完善各項市場法規(guī),做到嚴格執(zhí)法。當今社會市場經濟高速發(fā)展,某些企業(yè)為了謀取蠅頭小利鉆法律空子,從而影響了我們國家其他企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這就迫切需要我們的立法部門加快完善企業(yè)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速度,使合作的企業(yè)有法可依,在出現(xiàn)問題時以便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依據(jù)。[4]
五是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和困難,但我們總能化險為夷。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政黨,同時還有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lián)、無黨派人士的大力相助。因此,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加強誠信建設,構建法治社會的根本保證。
[ 參 考 文 獻 ]
[1]趙愛玲.當代中國政府的誠信建設[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家珉.誠信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2(03).
[3]張文顯,主編.法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胡建淼.行政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