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春
(廣州體育學院科學實驗中心,廣東廣州 510500)
腰肌勞損是腰部軟組織慢性勞損的統(tǒng)稱,以腰部疼痛、功能障礙、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為主要臨床癥狀。人體腰背部肌肉力量較弱,當發(fā)生急性損傷治療不徹底,組織損傷修復不充分,即可造成腰肌勞損。近年來,隨著競技體育競爭的日益激烈,運動員日常訓練強度較大,腰肌勞損的發(fā)病率逐年遞增。近年來有報道稱梅花針叩刺治療腰肌勞損可起到一定的效果[1]。該文以2013年2月—2017年1月為研究時段,分析了梅花針叩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運動員腰肌勞損的具體訓練措施,現(xiàn)將1個療程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并和治療前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腰肌勞損的患者60例,患者均為運動員。
納入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醫(yī)常見病證診療常規(guī)》中腰肌勞損的診斷標準:(1)以無明顯誘因腰部慢性酸脹疼痛為主要癥狀,活動過久后疼痛加?。唬?)有固定壓痛點,常位于肌肉起止點附近或神經(jīng)肌肉結(jié)合點,叩擊壓痛點時疼痛反可減輕,深部骨疾患除外;(3)有單側(cè)或雙側(cè)痙攣癥。符合上述診斷且能配合治療者全部納入本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病變?nèi)缃Y(jié)核、腫瘤、骨質(zhì)疏松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等;(2)接受過其他藥物或物理治療的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患者共計30例,年齡 18~35 歲,平均年齡(24.76±5.49)歲;體重 50~85 kg,平均體重(64.75±10.32)kg;病程 1 個月~12 個月,平均病程(5.42±1.76)個月;其中男性患者 21 例,女性患者9例。實驗組患者共計30例,年齡20~34歲,平均年齡(24.85±5.33) 歲; 體重 49~84 kg, 平均體重 (64.36±10.27)kg;病程 1~10 個月,平均病程(5.38±1.80)個月;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病程、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康復訓練措施進行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固定腰骶部,根據(jù)患者體重設(shè)定牽引質(zhì)量,牽引時間30 min/次,1次/d[2]。每日進行持續(xù)運動前20 min接受神經(jīng)放松、拉伸,使腰部、髖部肌肉、韌帶得到放松。在運動后30 min進行泡沫軸、按摩棒等放松訓練,以促使肌肉放松、梳理肌絲、防止粘連。腰背肌力量康復訓練采用抗阻多次數(shù)練習,動作模式包括表層運動肌、深層穩(wěn)定肌牽拉、收縮,練習順序依次由易到難,動靜結(jié)合。一般進行以患者感覺肌肉稍微酸脹即可,防止過度訓練加重腰肌勞損病情[3]。操作人員指導患者練習腰部前屈和后伸等簡單的動作訓練,囑患者穿平底鞋,將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后兩手叉腰,分別做前屈和后伸動作,各做4次,再做一些拱橋和俯臥飛燕的動作,盡量使腰部肌肉放松,然后試著倒走,可以將人體重心向后移到腳跟,用小步慢慢向后移動,當感覺腰部重量適宜,可以多次進行反復訓練,每日總運動量要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避免過度鍛煉加重疾病。由于腰部肌肉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因此腰部疼痛能夠得以緩解,癥狀逐漸消失。康復訓練過程中要密切注意運動的安全,避免出現(xiàn)摔傷等意外。
實驗組患者在上述康復訓練基礎(chǔ)上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治療前首先采用干脫脂棉輕沾梅花針針尖,以確定針尖無鉤曲或缺損。消毒局部皮膚后,操作者拇指、中指、無名指握住針柄,食指壓在針柄上。取雙側(cè)后溪、腎俞、命門,大腸俞、腰陽關(guān)、關(guān)元俞、委中等穴位作為梅花針叩刺部位,叩擊時手腕活動,食指加壓,將針尖對準叩刺部位,用手腕之力將針尖垂直叩擊在皮膚上,頻率為70~100次/min[4]。叩刺時首先慢頻率輕叩,待患者適應后加重叩刺力度和頻率,使局部皮膚隱隱出血,患者輕微疼痛感為度。叩刺時間為15 min/次,每隔3 d治療1次。叩刺結(jié)束后采用無菌棉球擦拭局部,保持叩刺點清潔。囑患者梅花針叩刺治療當日避免叩刺點沾水,以防發(fā)生感染[5]。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1個療程為12周,療程結(jié)束后,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再次評分,并和治療前進行對比;對功能障礙恢復程度進行評價,和治療前比較得出結(jié)論。
1.3.1 疼痛程度評價 對兩組患者腰痛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常常采用VAS,即視覺模擬評分法:這種方法比較靈敏,適合患者通過自我感覺來表示疼痛的嚴重程度。在一張空白紙上畫一個直線,將開始處標為0分,代表無痛,結(jié)尾處標注10分來表示劇烈疼痛。根據(jù)平均值進行疼痛分度。輕度:平均值為(2.75±1.02)分;中度:(5.14±1.36)分;重度:(8.42±1.48)分。因此 VAS 評分結(jié)果中平均值越大,表示患者腰部疼痛程度越劇烈[6]。
1.3.2 功能障礙評價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量表(ODI)評價患者日常活動功能障礙,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會活動、旅行等10項日常生活方面的情況。每項最高得分為5分,ODI評分=實際得分/50×100%。ODI評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7]。
1.3.3 臨床療效評價 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治療后癥狀積分改善率。癥狀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治愈:治療后腰痛癥狀積分改善率≥95%,腰部活動自如。
顯效:治療后腰痛癥狀積分改善率70%~94%,腰部活動不受限。
有效:治療后腰痛癥狀積分改善率30%~69%,腰部活動能力較治療前改善。
無效:治療后腰痛癥狀積分改善率<30%,腰部活動能力較治療無改善[8]。
漢語兼語句對中國英語學習者二語句子加工的影響研究 … …………………………… 唐萌萌,徐小雁(6.93)
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該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n(%)]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ODI評分均降低,其中實驗組患者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經(jīng)t檢驗后發(fā)現(xià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OD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ODI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代表 P<0.05;與對照組比較,* 代表 P<0.05。
組別V A S評分 O D I評分對照組(n=3 0)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n=3 0)治療前治療后5.4 1±1.6 8(1.7 5±0.5 2)#2 4.5 7±6.1 3(6.2 8±1.8 6)#5.5 0±1.7 1(0.8 1±0.2 4)#*2 4.6 3±6.2 2(3.1 5±0.9 4)#*
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臨床效果比較,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較高,組間差異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n(%)]
腰部是承接軀干和下肢的樞紐部位,活動范圍和承重強度較大,長期勞動中保持某種不平衡的體位,例如長期從事需要彎腰的工作,或者學習時習慣性的坐姿不正確都可能引起腰肌勞損,此外,急性腰部扭傷后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也是引起腰肌勞損常見原因。
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強度大、時間長,其腰部負重加大,容易發(fā)生腰肌勞損,損傷雖然小,但是運動員每天反復練習,導致細小損傷自我修復時間缺乏,出現(xiàn)反復性損傷、粘連、變性、纖維化,病變刺激神經(jīng)末梢,壓迫微小血管,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代謝障礙,大量炎性物質(zhì)和代謝產(chǎn)物積聚,最終導致腰肌勞損。如不及時治療不僅增加了運動員的軀體痛苦,嚴重者甚至可能影響其運動生涯和日常生活[9]。
中醫(yī)學理論將腰肌勞損歸納于“腰痛”“筋傷”“痹證”等范疇。與氣血不足、外傷遷延、慢性勞損、感受寒、濕外邪等因素有關(guān)。跌仆閃挫以致筋脈損傷,正虛勞傷、邪入經(jīng)絡(luò)導致經(jīng)脈失養(yǎng),氣血瘀滯。治則以疏通經(jīng)絡(luò)、活血散瘀為法。
后溪穴為手太陽經(jīng)腧穴,手、足太陽經(jīng)在此處相交接,通督脈。足太陽、督脈均行于腰背部,故取此穴治療腰痛。委中穴為膀胱經(jīng)穴,可通調(diào)足太陽經(jīng)氣、散風寒之邪,故有“腰背委中求”之說。腎俞、命門、關(guān)元俞等穴位可培元固本、舒筋活絡(luò)。大腸俞、腰陽關(guān)等穴位可祛寒除濕、疏通經(jīng)絡(luò)。在上述穴位行梅花針叩刺,可調(diào)節(jié)氣血平衡,共奏補腎壯腰、扶正祛邪、舒筋活絡(luò)之功效。
該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療后VAS評分、ODI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這一結(jié)果提示科學的康復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運動員腰肌勞損的疼痛癥狀,改善活動能力。其中采用梅花針叩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者VAS評分、ODI評分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僅采用康復訓練者,這一結(jié)果提示梅花針叩刺治療有助于緩解疼痛癥狀、改善活動能力。治療后采用梅花針叩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的所有患者均得到滿意的療效,總有效率高達100.00%,明顯高于者僅采用康復訓練者,梅花針叩刺這種治療方法有助于提高康復訓練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質(zhì)量,改善患者預后情況。
采用梅花針叩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運動員腰肌勞損療效滿意,可明顯改善其疼痛、功能障礙等癥狀,治療效果得到患者的肯定,治療方法值得臨床醫(yī)生借鑒和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