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顯耀 賀麗虹 許鍵煒 盧俊厚 張煥相△ 何志旭,3*
(1.貴州醫(yī)科大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實驗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4;2.蘇州大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實驗室,江蘇 蘇州 215123;3.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4)
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種來源于中胚層的成體干細胞,廣泛存在于器官間質和結締組織中,以骨髓中含量最為豐富,故又稱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1-2]。研究[3]表明,BMSCs表現(xiàn)出較高的運動及趨向病灶區(qū)域遷移的能力。然而,成功遷移至損傷或病變部位的細胞數(shù)極少,修復和治療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提高BMSCs的定向遷移能力,增加遷移到損傷或病變部位的移植細胞數(shù)量至關重要。
PTEN基因又稱為腫瘤抑制基因,中文名為人第10號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及張力蛋白同源的基因,位于10q23,屬于PTP(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基因家族成員,與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PTEN基因編碼一種腫瘤抑制因子,通過阻止細胞生長、分裂的速度過快,進而調控細胞分裂周期。研究表明,大部分癌癥患者都有PTEN基因的突變或缺失,包括非小細胞癌[4]、前列腺癌[5-6]、胃癌[7]和結直腸癌[8]等。而在BMSCs中, PTEN基因的研究鮮有報道。本文通過構建Ad-PTEN重組腺病毒載體,并利用293A細胞包裝重組腺病毒。通過體外實驗探究PTEN基因對BMSCs細胞遷移的影響,為深入研究PTEN基因對BMSCs的遷移機制奠定基礎。
1.1實驗動物 清潔級Sprague Dawley(SD)大鼠,體重約150 g,由貴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本研究動物實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驗動物管理條例》和《貴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管理辦法》實施執(zhí)行。
1.2主要材料及試劑 pAdTrack-CMV質粒和腺病毒骨架質粒pAdEasy-1均由蘇州大學楊吉成教授惠贈。pMD19-T載體購自Takara公 司,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限制性內切酶Kpn I和Xba I,Pac I酶和DNA marker(Takara公司)、質粒抽提試劑盒和Trizol Reagent(Invitrogen公司)、dNTP Mix 和 Taq DNA polymerase酶 (Takara公 司)、瓊脂糖、氨芐青霉素和卡那霉素(Sigma公司)、DNA回收試劑盒(QIAGEN公 司)。QBI-293A細胞由蘇州大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實驗室保存。1640細胞培養(yǎng)基、L-DMEM細胞培養(yǎng)基、雙抗、胰酶均購自Hyclone公司,F(xiàn)BS(BI公司),RNA逆轉錄試劑盒和定量PCR試劑盒購自Thermo公司。細胞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瓶、離心管、凍存管、移液槍頭等均購自Corning公司。
1.3方法
1.3.1BMSCs細胞分離培養(yǎng) SD大鼠,乙醚麻醉,頸椎脫臼處死。全骨髓培養(yǎng)法分離培養(yǎng)BMSCs,按1∶2比例傳代培養(yǎng)。實驗所用細胞為狀態(tài)良好的第3~10代細胞。
1.3.2cDNA模板的獲得 BMSCs細胞PBS清洗2遍,Trizol法提取RNA,檢測RNA濃度和A260/A280值,通過反轉錄獲得cDNA。-20 ℃保存制備好的cDNA以備用。
1.3.3PCR反應擴增大鼠PTEN基因 查詢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網(wǎng)站,得到大鼠PTEN(NCBI登入號:NM_031606.1)的編碼區(qū)序列。針對PTEN序列設計含有Kpn I和Xba I限制性酶切位點的PCR引物,PTEN-sense:5’ CTGGGTACCATGACAGCCATCATCAAAG 3’,PTEN-antisense:5’GGCTCTAGATCAGACTTTTGTAATTTGTG 3’。劃線部分為酶切位點,分別為Kpn I和Xba I,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以1.3.2產(chǎn)物為模板,退火溫度60 ℃進行PCR克隆PTEN,1%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
1.3.4PCR產(chǎn)物與pMD-T載體的連接 將pMD19-T載體與1.3.3獲得的PCR產(chǎn)物在16 ℃進行連接反應,連接30 min。體系為:PCR產(chǎn)物(1 μL)、pMD19-T載體(2.6 μL)、Solution I(5 μL)、ddH2O(1.4 μL)。連接產(chǎn)物通過鈣轉法轉化至感受態(tài)細胞DH5α中,氨芐青霉素篩選陽性菌落。挑取單菌落搖菌培養(yǎng),抽提質粒,將提取的質粒進行Kpn I和Xba I雙酶切,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取鑒定正確的陽性克隆,送上海生工進行測序鑒定。測序得到的結果使用DNAMan軟件進行比對,將比對完全正確的克隆命名為pMD19-T-PTEN,保存菌種并提取質粒以備后續(xù)實驗。
1.3.5Ad-PTEN重組腺病毒載體的構建及鑒定 pMD19-T-PTEN進行Kpn I和Xba I雙酶切后,凝膠回收目的基因片段,使用T4 DNA連接酶與同樣進行Kpn I和Xba I雙酶切處理的pAdTrack-CMV穿梭載體進行連接反應,將連接產(chǎn)物轉化XLB感受態(tài)細胞,挑取陽性單克隆,搖菌培養(yǎng)并提取質粒,進行Kpn I和Xba I雙酶切鑒定,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腺病毒骨架載體pAdEasy-1轉化至DNA重組活躍的BJ5183菌株中,在Amp+抗性下培養(yǎng)并搖培制備重組感受態(tài)細胞,接著將與穿梭載體連接正確的質粒進行Pme I酶切線性化處理以暴露其同源重組位點,將線性化產(chǎn)物與pAdEasy-1載體在上述制備的重組感受態(tài)細胞中進行同源重組,使用Kan+抗性的LB平板初步篩選重組成功的克隆。利用Pac I酶切鑒定,將重組的載體作PCR,分別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
1.3.6腺病毒包裝 將重組成功腺病毒載體通過Pac I酶切,根據(jù)lipofectamine 2000操作說明轉染QBI-293A細胞進行病毒的包裝。7~10 d后收集感染的QBI-293A細胞,在-80 ℃與室溫間反復凍融3次后,5 000 rpm,離心5 min,將上清液加入新的QBI-293A細胞進行反復感染和擴增獲得高滴度的病毒液,-80 ℃保存。
1.3.7Western blot 細胞感染病毒后48 h, PBS清洗2遍,加入液氮,以200 μL細胞裂解液提取總蛋白,用BCA試劑盒檢測所提蛋白的濃度。將蛋白與4×上樣緩沖液混合,95°C加熱變性10 min,冰上冷卻,分裝,-80 ℃保存,常規(guī)Western blot電泳法檢測蛋白表達情況。
1.3.8劃痕實驗 細胞按照105/mL密度接種6孔板,細胞貼壁后感染病毒,48 h后以黃色槍頭于皿底十字劃線,12 h后倒置顯微鏡下拍照,統(tǒng)計劃痕愈合率。劃痕愈合率=(原始劃痕面積-剩余劃痕面積)/原始劃痕面積×100%。
1.3.9Boyden chamber Boyden chamber下室加入30 μL含2% FBS的細胞培養(yǎng)基,以孔徑8 μm的多聚賴氨酸PLL包被的PVP-free polycarbonate membrane蓋住下室,依次蓋上軟塑片和硬塑片,避免氣泡產(chǎn)生。細胞準備成8×105/mL的單細胞懸液,50 μL的單細胞懸液接種在Boyden chamber的上室,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 h。細胞刮刀刮去未遷移的細胞,4%多聚甲醛中室溫固定30 min,5%結晶紫中染色15 min,自來水漂洗后于倒置相差顯微鏡下拍照,統(tǒng)計遷移至膜下方的細胞數(shù)。將對照組的遷移細胞數(shù)標準化定義為1。
2.1PTEN基因PCR產(chǎn)物與pMD19-T克隆載體的構建 如圖1 A,凝膠電泳結果顯示在1200 bp處出現(xiàn)目的條帶。將提取的質粒進行Kpn I和Xba I雙酶切,在1200 bp處成功獲得目的片段(圖1 B)。送上海生工進行測序鑒定,測序得到的結果使用DNAMan軟件進行比對,比對結果顯示克隆序列與GenBank中人的序列一致。
2.2Ad-PTEN重組腺病毒載體的構建及鑒定 結果顯示成功切出穿梭載體片段和目的片段(圖2 A),進行Pme I酶切線性化處理以暴露其同源重組位點(圖2 B),如圖2 C所示重組質粒經(jīng)Pac I單酶切成功切出約30 Kb的大片段和3 Kb左右的小片段;將重組的載體進行PCR鑒定,結果顯示在相應位置成功擴增出PTEN基因(圖2 D)。
注:圖A為PCR獲得目的產(chǎn)物,M.marker;PTEN:1212 bp。圖B為pMD19-T載體與PTEN連接產(chǎn)物以Kpn I和Xba I雙酶切鑒定,M.marker;1.pMD19-T-PTEN雙酶切產(chǎn)物(片段大小分別為2692 bp和1212 bp)。
圖1PTEN的擴增與TA克隆
注:圖A為pAdTrack-CMV-PTEN以Kpn I和Xba I雙酶切鑒定,M.marker;1.pAdTrack-CMV;2.pAdTrack-CMV-PTEN;3.pAdTrack-CMV-PTEN以Kpn I和Xba I雙酶切產(chǎn)物。圖B為pAdTrack-CMV-PTEN進行Pme I單酶切線性化處理,M.marker;1.pAdTrack-CMV-PTEN以Pme I單酶切產(chǎn)物。圖C為Ad-PTEN同源重組克隆Pac I單酶切鑒定,M.marker;1.Ad-PTEN Pac I酶切鑒定。圖D為Ad-PTEN同源重組克隆PCR鑒定,M.marker;1.Ad-PTEN PCR鑒定產(chǎn)物。
圖2Ad-PTEN重組腺病毒載體的構建
2.3Ad-PTEN腺病毒包裝 見圖3,利用熒光顯微鏡觀察GFP的表達情況以確定轉染效率和包裝的進度。9 d后,收集細胞反復凍融獲得重組病毒子Ad-PTEN,進行多次擴增,產(chǎn)生滴度為5×107Pfu/mL的病毒,-80 ℃保存?zhèn)溆谩?/p>
2.4PTEN基因過表達抑制BMSCs的遷移 Ad-PTEN感染BMSCs 48 h后,PTEN表達相對于對照組顯著上調,見圖4。以Ad、Ad-PTEN感染BMSCs,48 h后十字劃痕,12 h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劃痕愈合情況并計算劃痕愈合率。見圖5,高表達PTEN基因后,細胞劃痕愈合率為(23.45±2.57)%,而對照組劃痕愈合率為(44.76±2.2)%,說明高表達PTEN基因顯著抑制細胞劃痕愈合率。Boyden chamber檢測顯示,高表達PTEN基因后,細胞相對遷移數(shù)為(0.39±0.03),說明高表達PTEN基因顯著抑制細胞遷移,見圖6。
注:以Ad、Ad-PTEN感染MSCs,48 h后提取總蛋白,Western blot檢測PTEN的表達。以β-actin為內參,將MSCs感染Ad后PTEN的相對表達量標準化為1,與Ad相比,*P<0.05。
圖4Western blot檢測MSCs感染Ad-PTEN后PTEN的表達
注:以Ad、Ad-PTEN感染BMSCs,48 h后按照之前Boyden chamber方法進行實驗。
圖6Boyden chamber檢測BMSCs感染Ad-PTEN后細胞遷移能力變化
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種中胚層來源的多能成體干細胞。具有容易擴增,低免疫原性等特點,成為干細胞治療和組織再生的理想種子細胞。之前研究發(fā)現(xiàn),MSCs能明顯改善脊髓損傷膠質瘢痕的形成[9],能顯著提高放射性皮膚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率等[10]。 MSCs向病變部位的遷移是細胞移植治療的關鍵,但在體內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只有少量的移植細胞遷移到損傷或病變部位,修復和治療效果十分有限[11-12]。因此,如何提高MSCs的遷移能力,增加遷移到損傷或病變部位的移植細胞數(shù)量是改善療效的關鍵。
PTEN基因又稱為腫瘤抑制基因,與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13-14]。PTEN的脂質磷酸酶活性導致PIP3去磷酸化生成PIP2,導致PI3K對Akt的磷酸化作用被阻斷,負調控PI3K/Akt信號通路[15]。在癌細胞中,PTEN基因的缺失或突變,主要導致Akt信號的過度活化,這也是癌細胞過去增殖和侵襲的主要原因[16-17]。但是在BMSCs中,對PTEN基因的研究鮮有報道。本文通過構建Ad-PTEN重組腺病毒載體,利用293A細胞成功包裝出高滴度的重組腺病毒。通過Western blot驗證,Ad-PTEN上調BMSCs細胞中PTEN的表達。以Ad-PTEN上調BMSCs細胞中PTEN基因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BMSCs的遷移能力明顯受到抑制,表明,PTEN基因高表達顯著抑制BMSCs的遷移。這為BMSCs的遷移機制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線索。
綜上,PTEN基因在BMSCs遷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PTEN基因在BMSCs細胞中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具體作用機制尚未見報道,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