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宇
摘要:聚斯金德在《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中以主人公格雷諾耶追求氣味為線索展開敘述。為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十八世紀法國巴黎的一連串“香艷”兇殺案:26位少女慘遭殺害,兇手只為獲得她們身上的迷人體香。謀殺犯格雷諾耶憑借絕世的嗅覺感官,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氣味王國。氣味賦予了他愛欲與權力,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他對自我認知的缺失,卻無法蕩滌物欲橫流的污濁社會,實現(xiàn)人的精神救贖。本文旨在通過對《香水》中幾種對立書寫的分析,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作品內(nèi)涵。
關鍵詞:《香水》;對立;嗅覺媒介;個體認知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1-069-03
小說《香水》共分四章,敘述的舞臺由巴黎到康塔爾山,到蒙彼利埃再到格拉斯,最終又靠攏巴黎。主人公格雷諾耶作為靠嗅覺感知世界,以萬事萬物的氣味作為賴以生存保障的制香鬼才和殺人兇手,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的矛盾體。他的內(nèi)心仿佛本就存在天使與惡魔的兩個極端。聚斯金德創(chuàng)造性地以嗅覺作為媒介,在為這位氣味王國的天才怪杰立傳的同時,也通過其細膩的描寫與充滿黑色幽默的語言傳達出對于十八世紀法國社會污濁不堪與資本主義對人的異化的嗤之以鼻。下文將從香與臭的對立、對傳統(tǒng)的反叛與感性和理性的碰撞三個層面切人文本,看作者如何構建愛與欲、罪與罰、毀滅與崇高的世界。
一,香與臭的對立
作為小說貫穿始終的兩個意象,香與臭的書寫無疑是作品的一大亮點。而氣味作為以嗅覺為感官媒介的成果,原本并不容易以文字作為載體進行描述。我們對香與臭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表達階段。而作者聚斯金德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將格雷諾耶氣味王國中所有的味道具象成符號,具象成我們可知可感的語言,一定程度上另嗅覺也具有了可讀性。香與臭的對立書寫更容易將讀者引入未可知的氣味世界,為作品蒙上了一層奇妙而神秘的面紗。
1.城市的臭與曠野的香
“在我們所說的那個時代,各個城市里始終彌漫著我們現(xiàn)代人難以想象的臭氣?!痹谧髌返拈_篇,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起故事發(fā)生地的氣味,接著便不吝筆墨地描寫十八世紀法國巴黎的臭:街道、屋子后院、樓梯間、廚房到處彌漫著特有的臭味,“不通風的房間散發(fā)著霉臭的塵土氣味,臥室發(fā)出沾滿油脂的床單、潮濕的羽絨被的臭味和夜壺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氣味。壁爐里散發(fā)出硫磺的臭氣,制革廠里散發(fā)出苛性堿的氣味,屠宰場里飄出血腥臭味?!狈彩悄軌虮磉_城市的腥臭和惡心的詞語,全部被用來安排給了十八世紀的法國巴黎。而巴黎作為整個法國最大的城市和整個王國最臭的地方,最能藏污納垢。格雷諾耶作為他母親的第五個私生子,在一年中最熱的一天降臨在魚臺之下的腥臭中。這個骯臟世界終究還是眷顧了他,魚腥的惡臭沒有將他吞噬,他從臭的極端開始,逐漸壘起自己的氣味王國。巴黎這座城無疑臭入骨髓了,這城市的細枝末節(jié)都散發(fā)著不友好的臭氣,巴黎是最需要香氣中和其惡臭的地方。
在老雇主巴爾迪尼的房子倒塌時,格雷諾耶正走在通往奧爾良的馬路上。離巴黎城越遠,他感到周圍的空氣就越清新與潔凈。“格雷諾耶感到這種單純宛如一種解救。舒適的香味迎著他的鼻子飄來?!边@是我們知道他的嗅覺能力異于常人之后首次看到他如此如釋重負的呼吸。隨著他不斷向南方走去,到達康塔爾山地區(qū)。格雷諾耶終于逃離了令他作嘔的“人味”,他終日蜷縮在狹窄的石室里,讓山野間絕妙的香氣在他的鼻子周圍戲耍。他臆想出屬于自己的王國,讓自然的氣息徜徉其中,這是他人生中最美妙的階段之一。
巴黎與康塔爾山作為作者書寫格雷諾耶傳奇人生最重要的兩個舞臺,分別承載了城市的臭與鄉(xiāng)野的香這兩個對立面。我們不禁思考,城市的惡臭的終極來源到底是什么?除了擁擠的居住與交通環(huán)境,格雷諾耶最想要逃離的是城市中人的臭味。出于對氣味的格外敏感,城市中堆積在一起的人的蒸汽,令他感到壓抑和厭惡。而到達曠野后隨著氣味負擔的減輕,格雷諾耶漸漸明白,他所想逃離的城市的臭其實是眾多的人的臭,在人跡罕至的曠野,他是可以生活下去的。
2.大眾的臭與少女的香
早在格雷諾耶出場之前,作者為交代巴黎的臭氣熏天已經(jīng)描繪了巴黎城中人們的臭:“人散發(fā)出汗酸臭氣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他們的嘴里呵出腐臭的牙齒的氣味,他們的胃里嗝出洋蔥汁的臭味:倘若這些人已不年輕,那么他們的身上就散發(fā)出陳年干酪、酸牛奶和腫瘤病的臭味?!背诉@些來源于人類本身的“臭氣”,還有資本主義橫行之下唯利是圖扭曲人性的丑惡——育嬰所的加拉爾夫人,制革匠格里馬,香水商人巴爾迪尼,他們都是被銅臭味俘虜?shù)陌萁鹬髁x者。作者也用了極盡諷刺的手法,讓他們的一生終以鬧劇收尾。這是這些特定的人和特定環(huán)境中的人的臭氣讓格雷諾耶“無法呼吸”,他曾一度為了逃離這種人味的熏染與壓迫而遠離城市。他對人味的敏感和對自身體味的不可感知,最終成為格雷諾耶由天才走向惡魔的推手。
在格雷諾耶所能感知到的所有關于人的氣味中,只有一種不被他歸為“臭”的范疇而奉為另一個極端,即他窮盡一切手段所要占有的少女的體香。馬雷街紅發(fā)少女的香味令他著迷,他驚異于這種美妙的氣味是從一個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他必須獲得這種氣味,占有這種香氣,以至于將她殺害,嗅干她身上所有的味道——這種令他幸福地全身顫動不能入眠的香氣。正因如此,紅發(fā)少女被格雷諾耶看作是不同于其他人類的物種,與其說是他愛戀的對象,不如說是承載他所需要的香氣的載體,少女的軀體本身對格雷諾耶毫無價值。馬雷街是他發(fā)現(xiàn)少女體香的起點,這令他魂牽夢縈的香氣讓他返回城市在眾人的臭氣中孜孜不倦的搜尋、掠奪,將他推上了殺人狂魔的不歸路。
3.自然的氣味與人造的香
上文所述的城市中所有的味道,各種狀態(tài)下人的味道包括曠野中苔蘚、樹木、流水的味道,此處均概括為自然的氣味。作者以嗅覺作為媒介向我們所傳達出這個世界所有的味道并將其符號化、具象化。主人公格雷諾耶依靠嗅覺認知世界,從而想要占有和控制世界。香水于他來說只不過是氣味混合的游戲,確實污濁社會中人人所需要所追求的感官刺激。那么香氣到底是保護還是偽裝呢?既然香氣可以成為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象征,這些無疑都是人造的虛假的氣味,那么嗅覺媒介是否可信呢?法國制香業(yè)的發(fā)達是為了掩飾城市的惡臭還是遮蔽人們身上無法言說的“人味”?這些都是格雷諾耶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掌握了幾乎世間所有的自然地香卻無法嗅出他自己的氣味,他的制香本領不過是嗅覺天賦的合理利用,創(chuàng)造出區(qū)別于其余低劣化合物的令人舒適和歡喜的香氣。自然的香太龐雜了,即使糾其總和也抵不上少女的香氣令他癡迷。這是愛欲的香氣,是必須占有的自然香。25位少女的香氣洪流最終被鎖在玻璃瓶中,成為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少女本身即作為自然香氣的散發(fā)源頭,又是格雷諾耶制香的“原料”,將作品中人的臭與人造香水的香這兩個對立面統(tǒng)一了起來。
二,對傳統(tǒng)的反叛
到底是怎樣的靈感激發(fā)聚斯金德創(chuàng)造性地從嗅覺媒介出發(fā),塑造了格雷諾耶這樣一個矛盾體我們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作品對感官異化的描寫可謂淋漓盡致,上文已有諸多列舉在此不再贅述,對人物畸形心理的描寫雖無意渲染,合書時也令人毛骨悚然。格雷諾耶的諸多行為都是反傳統(tǒng)的,他一面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一面卸下偽裝,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惡魔般掠奪著無辜的生命。
1.從視覺占有到嗅覺占有
“我們不能把公開處決僅僅理解為一種死法儀式。他也是一種政治儀式。即使是在小案件中,他也屬于展示權利的儀式?!雹輳倪@種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上來說,“看”無疑是一個象征權利的行為,或者說,給予民眾觀看的機會,更是一種權利的集中展示。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還是西方18世紀君主立憲制國家,公開處決都帶有他的專橫與暴虐,以及對普通民眾帶來恐怖的震懾。脫離殘酷的刑罰文化不談,即使在今天這樣的文明社會,女權問題,同性戀問題等依然困擾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歸根到底人們還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說“看”是一種權利,那么“被看”便是人人無法逃脫的命運。這種由刑罰文化引申發(fā)展而來的權力象征,加劇了看著與被看者之間的矛盾。任何一個掌握了“看”的主動權的人,某種意義上都成為了權力的象征,“被看者”的弱勢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而在《香水》中,作者將這種視覺占有轉化成了嗅覺占有。令人們難以置信的是被殺害的26名少女依然保留著少女的童貞,他將沾滿油脂的布單包裹在裸露的少女尸體上,萃取她身上的香味,直到將少女的香氣榨干,才算完成了一場嗅覺占有。如此往復,這是感官異化帶來的極端后果,25位少女都是被這種反傳統(tǒng)的異于常規(guī)的占有方式奪走了年輕的生命。對少女香氣的追求是格雷諾耶滿足欲望的方式,他以嗅覺為媒介,香水為載體,實行著一場反傳統(tǒng)的嗅覺占有與獵殺。
2.缺失的個體認知
格雷諾耶對自我的認知缺失造成了他對人倫道德的反叛。他離開巴黎達到康塔爾山投入自然懷抱中后,拜托了來自人味的壓抑從而第一次體驗到內(nèi)心的安寧和滿足。然而好景不長,他意外地發(fā)覺了自己體味缺失的“先天缺陷”。而在蒙彼利埃,格雷諾耶得到侯爵的照顧,他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通過氣味來偽裝,進而影響其他人對他的判斷。這不僅是作品內(nèi)容上的重要轉折點也是格雷諾耶人生的重要轉折,主人公由此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意識到自己沒有體味的格雷諾耶陷入了無限的恐懼當中,他的內(nèi)心無法平靜下來。他以嗅覺為媒介認識世界,在他的世界觀當中,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有氣味的——即使是最不堪的事物也有味道,而且氣味代也表著他們的本質。自己體味的缺失,對格雷諾耶來說這種缺陷是對自己的徹底否定。他必須想辦法彌補這種缺失,或者說承認自己某種意義上的存在。和眾人一樣,他需要一種氣味作為自己的標記。而馬雷街少女的香氣無疑是他所中意的最佳選擇,這也成為了他能想到足以彌補自己體味缺失的唯一出路。于是他又返回城市“狩獵”,繼續(xù)他多年前擱淺的計劃。
三,感性與理性的碰撞
1.自我的分裂與救贖
格雷諾耶在下山時沒有想到香水還有比起本身的香氣所帶來的感官刺激更為美妙的作用——香水不僅能使他免于恐懼,更能賦予他權力。從這個意識開始萌芽的時候,一場分裂與救贖的較量便在格雷諾耶的體內(nèi)展開。“傳奇人物格雷諾耶有一個特別靈敏的鼻子,他仇視人類,要制作一種香水征服人類,而最終卻自食其果。”我們不禁思考,他對少女的謀殺,對香味的占有到底是愛欲層面上對自我的救贖還是人性的惡肆意張揚的悲劇結果?又或者說,通過對少女體香的占有,是否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格雷諾耶對個人認知缺失的彌補,對心靈無所依的救贖呢?
“處死”格雷諾耶的行刑場鬧劇已經(jīng)給了我們答案,他用氣味征服了民眾,赦免了自己的滔天罪行。而這氣味的來源,正是25位少女體香的結晶,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氣味。在嗅覺的刺激之下,感覺至上讓在場的民眾紛紛失去了理性,格雷諾耶已經(jīng)從十惡不赦的謀殺犯搖身一變成他們所景仰與信奉的神,人們就地濫交,陷人身體快感的狂熱追求中。當狂歡落幕,孤獨和欲望還有出于本能的羞愧讓包括格雷諾耶在內(nèi)的行刑場的每個人陷入新的迷惘與失落。人們?nèi)菀妆桓行誀恐疲瑓s無法始終依靠氣味實現(xiàn)自我救贖。縱使是坐擁整個氣味王國的“芳香上帝”格雷諾耶也無法平衡這種分裂與焦慮,踏上人生最后的旅程。
2.感性驅使與人的異化
人的異化是指自然、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于人本質的改變和扭曲?,F(xiàn)代性給人類帶來了解放與自由,人在社會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但是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導致了人與世界、人與他人不斷地分離。人既是獨立的,也是自私的;既是強大的又是孤獨的。無論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發(fā)展到怎樣的階段,人的本質作為一種情感動物始終無法擺脫感性的牽制,始終無法理性認識自己,始終無法克服內(nèi)心的孤獨。這也是聚斯金德賦予《香水》中大小人物的真實品質。在資本主義的剝削之下,人人為己的巴黎社會最終將人異化,淪為自我的奴隸。格雷諾耶的謀殺行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感性驅使之下對人的異化,但他行兇時的冷漠與冷靜又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行刑場的表演讓他前所未有地進入公眾的視野,他的價值得到了認可,可人們從狂歡中醒來,生活很陜趨于平靜,格雷諾耶再次被遺忘一他依然是個不被接受的人,縱使他已經(jīng)占有可以控制人類的氣味,可—切都是短暫的,這種短暫無法彌補他的心靈缺失。
故事的結尾一章只有寥寥數(shù)頁,格雷諾耶選擇用他畢生心血所凝結的香水噴灑自己的身體,引誘流浪的野蠻人將他分食?!耙淮斡忠淮?,就像用閃閃發(fā)光的火、用美來澆筑似的?!彼淖晕覛缃K止了這場殘忍的嗅覺盛宴,氣味王國也在這一瞬間分崩離析。這位芳香謀殺犯終究是得到了自我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