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婧
【摘要】目的:針對遭遇軀體創(chuàng)傷后的患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以及他們的心理反應,積極尋找恢復的辦法。方法:應用護理程序通過對創(chuàng)傷病人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針對異常心理進行干預。結果:對創(chuàng)傷患者異常心理的康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討論:針對創(chuàng)傷患者異常心理應用護理程序實施心理護理,能極大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護理程序;軀體創(chuàng)傷;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58-02
我國每年平均發(fā)生2萬余次意外事故,事故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軀體創(chuàng)傷[1]。軀體創(chuàng)傷是一種嚴重的應激性事件,患者往往發(fā)生多處損傷,傷情復雜,病情變化快,對沒有準備的傷者身心打擊重大,可致受傷者產生強烈心理和軀體雙重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不僅會給患者嚴重的、持續(xù)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還會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極大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護理程序既是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核心,也是為病人解決問題,以促進和恢復病人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活動,同時也是護理實踐的一種科學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2]。心理護理實質是一種干預措施,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降低發(fā)病率,降低傷殘率,提高生活質量[3]。本研究針對軀體創(chuàng)傷患者的個體情況,對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方法進行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1 進行護理評估
評估是護理程序的基礎,是一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的過程,貫穿于護理程序的各個步驟[4]。護士通過對病人病情的觀察、生命體征的測定,輔助檢查的結果對病人的病情了解掌握之后。針對病人特定的心理問題通過評估病人適應的潛在能力,自我護理知識和手段,更主要的是要與病人進行積極溝通,昏迷病人除外,語言障礙病人要觀察病人的行為、表情及對治療的反應,同時了解病人及家屬對病人預后的預估和期望。評估哪些問題能通過護理措施解決,哪些問題只是安慰性的,為護理診斷做準備。
2 確定護理問題
由于每個患者創(chuàng)傷發(fā)生的原因、治療過程、心理適應能力以及預后恢復不同,得出的護理診斷也不同,臨床上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
2.1 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是最早出現(xiàn)的最本能的心理反應,也是護理工作中應盡量解除的心理狀態(tài),盡管已給予病人充分的治療,不論臨床或實驗室檢查均治愈,但病人仍覺不適,從而有預后恐懼癥,出現(xiàn)失眠、食欲不振、消瘦的癥狀。
2.2 焦慮心理 對疾病預后的擔憂;經濟壓力;擔心家屬不能長期照顧;認為自己失去了社會價值及家庭的參與性;年輕病人,擔心因疾病造成的婚戀、情感及生育問題;某些疾病使病人長期在室內臥床,隔離了與外界的接觸;疾病引起的傷殘等問題均會引起病人不同程度的焦慮。
2. 3 憂郁心理 各種疾病均給病人帶來不同的痛苦,特別是有些疾病,病人無心理準備,來自社會、家庭及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均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尤其是身體無法恢復或無法完全康復等問題會使他們悲傷、消極,甚至有想自殺的傾向。
2. 4 憤怒心理 表現(xiàn)在對意外事故的埋怨情緒,一些疼痛和生理綜合征,藥物的不良反應會促使患者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
2. 5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急劇 、異乎尋常而嚴重的創(chuàng)傷性事 件引起的嚴重的精神障礙 ,以反復發(fā)生闖入性的創(chuàng) 傷情景再現(xiàn) 、持續(xù)的警覺性水平增高及對創(chuàng)傷相關 情境的主動回避等為主要特征 ,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痛苦和顯著的社會功能受損[5]。
3 制定護理計劃
針對創(chuàng)傷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按照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進行排列,優(yōu)先解決首優(yōu)問題或者患者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具體的護理措施。例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必要時借助于抗抑郁藥物進行干預;同時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和尋求社會支持,讓其受到親情的溫暖和關愛,喚起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4 實施護理措施
根據(jù)不同的病人情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通過評估后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心理問題的癥狀所在,然后進行具體的心理護理。
4.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士在整個醫(yī)療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病人的心理異常敏感,護士要與家屬配合,通過積極治療,讓患者看到疾病轉歸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幫助其消除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消除病人對疾病愈后的擔憂;通過講解社保政策,減輕患者對經濟方面的壓力使病人早日從緊張自卑的狀態(tài)下解脫出來,輕松愉快的接受科學治療。
4.2 應用心理護理技巧 ①細聽傾訴,是護患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信息的交流,護理評估的重要手段,是了解病人基本狀況的橋梁。責任護士一定是站在利于病人康復的角度,傾聽患者的想法,目的是收集相關 信息,建立信任關系,給患者以宣泄焦慮的機會。②支持與鼓勵,護士要通過以安撫性語言及動作的交流,給病人以心理和精神上持,即通過撫摸其面頰、俯身傾聽和握手鼓勵,親切的稱呼,陪檢等給病人以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并向病人傳遞有關疾病的治療和相關預防措施,消除護士與病人之間的陌生感及角色統(tǒng)一。給予患者以心理支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顧慮,鼓勵患者 從心理創(chuàng)傷中走出來,使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滿足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
4.3 做好健康教育 選用通俗易懂的醫(yī)學科學知識為教育內容通過講授、討論、閱讀指導、演示等方法讓病人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病情,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心理問題對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面對現(xiàn)實,適應病人角色及新的社會角色,應盡早樹立起正確的心理觀念,重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并積極開發(fā)自己的潛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4.4 調動社會支持系統(tǒng) 讓家屬陪伴患者度過疾病治療恢復的整個過程,讓其受到親情的溫暖和關愛,喚起患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勵患者參與手工制做及簡單家務的分擔,以增加患者的社會存在感。
4.5 尋求專業(yè)心理治療 針對個別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通過一般心理護理仍不能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時,要積極尋去更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相關指導。
5 進行效果評價
評價是護理程序的最后一步,但并不表示只有到最后階段才能評價,事實上評價存在于護理程序的每一步[4]。通過評價病人恐懼、焦慮、抑郁、憤怒、PTSD的好轉情況,從而評價護理措施是否得當,當病人未好轉,再次進行評估,確定護理問題,確定措施并實施,最好再評價,如此往返,直至病人康復。
6 討論
心理護理是護理程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其好壞與護理質量的高低呈正效應。責任護士針對軀體創(chuàng)傷患者恐懼、焦慮、抑郁、憤怒、PTSD的心理特點應用護理程序在實施整體護理中要以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為病人服務,通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應用心理護理技巧、進行健康教育、調動社會支持系統(tǒng),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心理治療等措施,能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張永亮.急診外科創(chuàng)傷患者病死的危險因素及急救措施[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96-1413(2016)01-0019-02
[2] 陳維英.基礎護理學.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 叢嶺.應用護理程序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J].護理研究,2006,2(18):1677
[4] 李曉松.護理學導論.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
[5] 臧剛順,宋之杰,趙延慶.傷后應激障礙的團體認知行為療法綜述[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3):560-563
[6] 馮先瓊.護理學導論.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