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
【中圖分類號】R821.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03-02
中醫(yī)聞“五聲”觀五臟。我們經常說,聲音是表達情感的,而情感又是從身體里發(fā)出來的。如果是高明的醫(yī)生,就能夠聽出人的哪個臟器出現問題。
比如“五聲”。如果人肝氣虛,就會狂呼亂喊,因為“肝聲為呼”,呼是舒解的象。如果是被壓抑的,在辦公室里挨訓了,肯定不能狂呼亂喊,只能輕輕噓口氣。在日本,有一些專門供人發(fā)泄的地方,在那里面,人可以沖著另外一個人拼命地扔標槍、摔東西或者說一些罵人的話。這些其實都是人自己在疏解。
心聲為笑,如果老呵呵笑,就是心神將散。脾的正氣是唱歌嘹亮,邪氣是“登高而歌”,就像有精神癥狀的人一樣。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有精神癥狀的人力大無窮、本領高強,不管多高的墻,他們“噌”一下子就能上去,然后在上面發(fā)瘋。一般正常人如果要想爆發(fā),除非有武功,才會突然一下躥到墻上,否則做不到。而有精神癥狀的人能做到,就是因為身體內部陽邪盛。
肺聲為哭,如果一個人總是哭哭啼啼,或者他的聲音里老帶著悲氣,就是肺有毛病。腎聲為呻,如果人總是哼哼唧唧,腎肯定不好。如果是一個好醫(yī)生,病人一說話,他就能夠聽出病人哪個臟器有問題,比如是否腎虛,肺是否有問題等。其實在臨床上,有一些很有趣的判斷標準。
比如肺咳,一個人總咳嗽,如果是實證,就是“膨膨而喘咳”,咳聲特別響亮;如果肺氣特別虛,叫作“少氣不足以息”,咳嗽起來特別弱,而且氣下不去,他總在上面虛咳,一小聲一小聲的。有的人會認為,咳得響亮的人比咳得微弱的人病得厲害,其實恰恰相反,咳聲響亮,說明人還有勁兒咳,如果咳嗽時都沒勁兒、很弱,反而更糟糕。
再比如小腸病,小腸循經兩頰到鼻孔,所以,假如有的人聲音很磁性,鼻音很重,說話很好聽,很吸引人,那么他很可能小腸有病。有的人有鼻炎,說話的時候“囔囔”的,聲音很好聽,其實是肺氣上郁。
脾生病的人“善噫”,經常打嗝。脾經生病是嗝,聲音比較低沉。
胃生病的人總是呵欠連天。呵欠也是一種聲音,說明人胃氣虛、胃寒,通過打呵欠,胃可以舒展。
腎咳更加厲害,唾里邊會有曲絲,有點像哮喘,說明腎不納氣。
膽經生病的人,總是唉聲嘆氣。他特別愛嘆氣或者是喜歡出長氣。像這種人,在現實生活當中要怎么辦?可以多做做手臂運動,抻拉膽經,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睡眠,讓膽氣能夠按時生發(fā)起來。
肝經生病是“呃逆”,就是胸脹滿感,一聲一聲打嗝那樣的呃逆之癥。
以上都是通過聲音來聞診,通過聽人的聲音、聽人說話時表達的情感,知道他目前最強烈表現的那個臟器的病變到底是什么,這是中醫(yī)的聞診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扁鵲倉公列傳》里面,扁鵲問完三個問題之后,跟中庶子說他能夠治好虢太子的病,中庶子不相信扁鵲,扁鵲就說“聞得其陽,斷得其內”,只要聽說了他外部的表現,就知道他內部的表現是什么,就能治好虢太子的病。
現在有些人認為聞診就是聞味,其實聞味不是聞診的主要內容。不過也有人聞味,聞“五臭”,就是五臟對應人體的時候有五種味道。比如得腎病的人,身上可能帶著一種腐氣,就是腐爛的東西化漚的那種味道。但是這個并不是中醫(yī)聞診里很重要的東西。在中醫(yī)聞診里,最重要的就是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