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宗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目標追求。那么,中學思政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筆者認為從備課入手,是提高中學思政課課堂質量的有效策略之一。
第一,備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備學生是指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因素,即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基本情況,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道德水準、知識面及理解能力等。教師備課時要將這些因素納入到備課思考范圍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了這樣的備課準備,教學中,教師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狀況、認知水平等因素開展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備教材,拓展教學資源
教材既是基本的教學資源, 又是教學的依據。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充分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明確教材的寫作意圖,正真發(fā)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同時,在充分發(fā)揮教材作用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鑒于此,思政課教師一定要有開放的觀念,真正用足用活教材。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預案要求形成全新的課堂觀,要求教師不僅要深鉆教材,還要通過上網等途徑來拓展教學資源,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如教學《感受科技的魅力》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上網搜集相關科技信息,教學時,學生把搜集來的信息進行課堂交流,在交流中擴大了學生視野。
第三,備方法,實現課堂質量的提高
備方法是指教師備課時要結合以上所述的學生因素及教材內容因素,將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而選擇其合適的教學方法。當然,在選擇教學方法上,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了解教學動向,不斷學習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自身素質來選擇教學方法,既要考慮課堂結構的合理性,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在教學《日益嚴峻的生態(tài)危機》一課時,我選擇了合作探究的方法,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環(huán)境問題,讓大家在探討中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實現了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沒有認真的課前準備,就談不上有好的教學質量。教師課前做好認真的調查工作,深入了解學生,靈活運用教法,集思廣義,群策群力,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為提課課堂質量打下好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