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彪,張 可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沈陽110032)
SiP(System in a Package)技術是將多個具有不同功能的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個封裝內(nèi)作為實現(xiàn)一定功能的單個標準封裝件,從而形成一個系統(tǒng)或者子系統(tǒng)。隨著電子整機產(chǎn)品體積不斷縮小以及封裝技術的發(fā)展,SiP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限流保護器模塊是在系統(tǒng)中檢測和限制短路電流,實現(xiàn)保護電路的裝置。使用時位于電源與系統(tǒng)負載之間,當負載電流大于設定的閾值時,限流保護器模塊迅速關斷電源與系統(tǒng)負載之間的連接通路,避免大電流造成系統(tǒng)負載的損壞,從而實現(xiàn)對負載的限流保護功能。此模塊主要應用于保護ASICs,F(xiàn)PGAs等對單粒子鎖定效應敏感的電子器件[1-2]。
本設計模塊由微電路芯片及分立元器件組成。為實現(xiàn)限流保護的功能,模塊內(nèi)部包含有穩(wěn)壓器、比較器、基準產(chǎn)生電路、狀態(tài)處理電路及電荷泵等電路。該限流保護器模塊具有低電流閾值(待機電流)和高電流閾值(運行電流)兩種限流閾值,且兩種電流閾值可通過外接電阻設置。模塊邏輯功能框圖如圖1所示。
其中,VAUX為輔助電源,用于為模塊內(nèi)部的各芯片提供工作電壓。VIN為限流保護的外接輸入電源,VOUT為模塊輸出。當VIN電源的輸入電流小于限流閾值時,VOUT≈VIN;當VIN電源的輸入電流大于限流閾值時,內(nèi)部功率開關管斷開,VOUT≈0。RUN/STB為限流閾值選擇端,當RUN/STB為高電平時,模塊選擇高電流閾值(運行電流);當RUN/STB為低電平時,模塊選擇低電流閾值(待機電流)。ON/OFF為模塊的控制端,當ON/OFF為高電平時,模塊正常工作,具有限流保護的功能;當ON/OFF為低電平時,模塊不工作,VOUT≈0。PROT_STATUS為模塊過流標志端,當VIN電源的輸入電流大于限流閾值時,PROT_STATUS為高電平;否則為低電平。LIM_RUN為高電流閾值設定端,LIM_STB為低電流閾值設定端,具體連接方法見圖1所示。ADJ_RESTART為自動重連功能端,若該端接地,當出現(xiàn)過流時,VIN與VOUT斷開不進行重新連接;若ADJ_RESTART端通過電容接地,當出現(xiàn)過流時,VIN與VOUT斷開后進行重新連接,若重連后仍然過流,則再次斷開繼續(xù)重連,直至過流消失,VIN與VOUT連接。
圖1 模塊邏輯功能框圖
本設計的限流保護器是通過對電源端的電流信號進行采樣,并將電流信號轉(zhuǎn)換成電壓信號,轉(zhuǎn)換后的電壓信號大小與設定的參考電壓值進行比較。當轉(zhuǎn)換后的電壓信號值大于參考電壓時,這種情況下,限流保護器流過的電流達到限定的電流值,此時,通過后續(xù)動作,切斷限流保護器中的開關管,電源與負載開路,從而起到保護作用。當轉(zhuǎn)換后的電壓信號值小于參考電壓時,這種情況下,限流保護器流過的電流未達到限定的電流值,限流保護器不會有任何動作,電源持續(xù)給負載提供電流。
通過外配電阻可改變參考電壓的值,從而可用于設定不同的限流大小?;驹砣鐖D2所示。
該模塊采用分層堆疊式立體封裝結構,各層的基板采用FR4材質(zhì)PCB,元器件直接焊接在PCB上。各疊層間互連信號通過模塊側(cè)面的金屬鍍層實現(xiàn)電氣連接[3]。
圖2 限流保護器的基本原理
該模塊電路中包含62只元器件,要封裝在15×15×12mm3大小的模塊中,空間有限。模塊采用3層PCB構成,每層PCB尺寸設計要小于模塊封裝尺寸(15mm×15mm),為了提高集成度,節(jié)省空間,因而PCB布線采用4層走線。從下至上,第一層為引腳及開關層;第二層為電流檢測與模塊使能層、第三層為狀態(tài)處理及信號控制層。
1)模塊疊層板第一層(底板層)
大功率器件(MOSFET)放置在模塊的最底層,在模塊灌封時使它緊靠在模塊的底部,便于散熱。同時,模塊底板層用來實現(xiàn)模塊與外部引腳的連接。在PCB(0.6mm厚)板上控制好電源與地線的走線寬度。
2)模塊疊層板第二層
模塊疊層板第二層由0.6mm的PCB、比較器、電阻網(wǎng)絡、電壓基準、穩(wěn)壓電源及使能控制等構成。
3)模塊疊層板第三層
模塊疊層板第三層由0.6mm的PCB、邏輯控制、電荷泵、狀態(tài)處理等單元構成。
設計過程中,為了減小電壓壓降,降低耦合噪聲,盡量加粗電源線和地線;為了減少高頻噪聲的發(fā)射,進行合理布局,避免90度折線;同時利用電路板的內(nèi)電層,有效屏蔽輻射干擾和抑制電路本身的電磁輻射。布線時,電源線和地線要盡量粗,除減小壓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聲。避免90度折線,減少高頻噪聲發(fā)射。利用電路板的內(nèi)電層,屏蔽輻射干擾和抑制電路本身的電磁輻射等[4]。
三層之間的信號通過側(cè)面的金屬鍍層和激光蝕刻槽來實現(xiàn)互連。SiP工藝步驟主要包括:堆疊、灌封、切割、表面金屬化(鍍層厚度為 10~20μm)、激光雕刻、引腳成型等[5-6]。具體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模塊封裝工藝流程圖
其中,堆疊是通過物理方法控制模塊三層疊片板之間的距離,確保三層疊片板之間的電氣安全以及模塊的整體高度。封是將堆疊好的疊片板放在灌封模具中,將灌封材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模塊的基本形狀。該工藝需要對灌封材料進行評估試驗,包括灌封材料的粘度、熱膨脹系數(shù)等性能指標。要確保灌封后的模塊在相應的環(huán)境試驗中不會出現(xiàn)分層和裂紋等現(xiàn)象。切割是對灌封后的模塊進行整體切割,確保模塊的整體尺寸,及外表面的整齊與光滑性。表面金屬化是通過在表明噴涂金屬漆,使各層以及引腳之間進行電氣連接。激光雕刻是通過激光,將模塊表面的金屬化漆進行切割,確保正確的電氣連接。
本設計限流保護器模塊是基于SiP技術進行設計,能夠完成保護ASICs或FPGAs等對單粒子鎖定效應敏感的電子器件的任務。設計過程中對電路的功能、性能、參數(shù)指標等要求,均采用余量設計,保證模塊能夠滿足設計需要。通過抑制干擾源、切斷干擾傳播途徑、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擾性能等設計手段確保電路的可靠性。再通過搭建電路驗證板進行測試來驗證電路的各項參數(shù)性能,確保模塊能夠?qū)崿F(xiàn)預期功能,滿足設計要求。本設計限流保護器模塊經(jīng)過設計驗證后,進行了生產(chǎn)加工并形成了產(chǎn)品,在實際應用中,能夠?qū)崿F(xiàn)既定功能,對系統(tǒng)進行保護。本設計的完成及成功應用,對SiP技術在微系統(tǒng)集成應用上具有實踐意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