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拉伸大體分為兩種,其一是健身者用自身之力對身體某個部位的肌肉進行拉伸,稱為主動拉伸。其二是由他人,一般是教練、同伴、大夫進行的拉伸,稱為被動拉伸。
從專業(yè)角度來說,拉伸的原則可簡化為4個字:安全有效。
所謂安全,是指在拉伸過程中,要保證被拉伸部位的肌肉和軟組織不會受傷。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拉伸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激活或放松肌肉的最佳預期效果。
常見不少人在拉伸過程中滿臉不快,甚至感到十分疼痛。疼痛是一種人體自然的保護功能,在遇到外界一定程度的破壞力時,人體會以疼痛的方式發(fā)出警告,接下來,肌肉會對疼痛產生自然反應──痙攣,以對抗外界的破壞力。這種感覺會成為一種記憶,使被拉伸者以后對拉伸產生緊張或恐懼。因此,我認為,拉伸除了要注意上述兩點原則外,還應加上一點:舒服,即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被拉伸者的疼痛感或不適感。
要做到上述三點,重要的在于掌握拉伸持續(xù)時間要得體。
許多研究表明,拉伸應當持續(xù)一定的時間,讓被拉伸部位的肌肉和軟組織充分伸展和放松,但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建議,一次拉伸最好是30秒。從理論上說,這種規(guī)定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個規(guī)定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人對拉伸的反應。具體來說,是人們對疼痛或不適的反應千差萬別。我發(fā)現(xiàn),有的人在被拉伸超過10秒后,肌肉就會因疼痛變得緊張,而且程度會與時俱增。原因很簡單,人體的肌肉和軟組織有大量的血管,拉伸時不光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影響,也會使人體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下降,出現(xiàn)缺血,從而引起不適。
鑒于此,我在實踐中通常采取這樣的辦法,把一次拉伸30秒,分成6個5秒加1秒。即,持續(xù)拉伸5秒后,再用一半的力度,輕輕放松1秒,但不要完全放開,讓肌肉得到短暫的松解,血液進入肌肉,然后進行下一個5加1的單元,以此類推。當然,越往后,拉伸的力度越大。這樣的節(jié)奏會使被拉伸者的痛感下降,舒適感增加,同樣可以達到最佳拉伸效果。
在實際操作中,拉伸時用力過大過猛,往往是被拉伸者出現(xiàn)不適或疼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否合乎拉伸的原則和要求,關鍵是掌控拉伸的力量。一般來說,主動拉伸時,由于自我本能和反應及時,拉伸力的掌控不會出現(xiàn)太大問題。問題多出現(xiàn)在被動拉伸上。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要掌控好拉伸的力度,主要取決于拉伸者與被拉伸者之間的配合默契??梢圆捎眠@樣兩種辦法防止過度。
一是注意觀察被拉伸者的面目表情。大部分人在出現(xiàn)疼痛時面目表情都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表情常是拉伸程度的一個窗口或指標,拉伸時可以作為參考。
二是注意言語表達。在被拉伸者處于臥位、背向等看不到面目表情的情況時,可采取這種方式:讓被拉伸者較為準確地表達不適的程度。我們常采取一種名為“交通指示燈”的表達法:把沒有明顯不適的感覺定為綠燈區(qū);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感,定為黃燈區(qū);疼痛強烈,定為紅燈區(qū)。出現(xiàn)某種感覺時,被拉伸者只要發(fā)出或“綠”或“黃”或“紅”一個字,我們立刻明白其感覺狀態(tài),隨時調整拉伸力度。
當然,人體感覺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人即使痛感明顯甚至出現(xiàn)了損傷,也不吭一聲,所以要因人而異,多觀察多詢問,不能一味地等候被拉伸者的上述反應信號。
必須的。
人體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有機鏈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對運動產生影響。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僵硬,力就會集中于此。但要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拉伸開,只顧一點,不計其余,常常是做無用功。許多時候要先把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肌肉放松開,才能讓拉伸之力傳入或集中到目標部位。因此,拉伸順序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對于腰肌勞損,我們常用仰臥位旋轉拉伸的方法,即把腰椎兩旁下背部僵硬的肌肉充分舒展開來,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但不少患者感到,拉伸者費了不少力氣,被拉伸到的部位不是腰部,而是臀部甚至大腿后部。這是因為這種拉伸方法的發(fā)力點在膝蓋,力的傳導是由大腿到髖部的臀大肌,最后才到腰肌。如果臀大肌本來就很緊張,拉伸的力感就會轉移到這個部位。所以,不要急于求成,一步到位,要先把同側大腿的后群肌肉、臀大肌充分放松開來,打通力的傳導通路,然后再采用仰臥旋轉拉伸法,腰部的肌肉很快就會出現(xiàn)感覺了。
功能性拉伸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我們近期推廣的一種科學體系,一種康復理念,它是指采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拉伸方法來解決身體功能上的問題。
按照這種體系要求,拉伸前要對人體做一番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如靜態(tài)(站立坐臥)時、動態(tài)時(走跑跳)的身體姿態(tài),找出身體結構上的問題和功能性障礙,分析其原因,據(jù)此開出運動處方,再用各種拉伸方法,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改善這些問題,使身體各個部位恢復良好姿態(tài),發(fā)揮正常功能,減少勞損和傷病。
我們常說,身體的結構決定運動功能,而功能又反過來影響結構?,F(xiàn)在不少人久坐不動,或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出現(xiàn)各種體態(tài)問題,靜態(tài)時探頭團肩、駝背、塌腰、羅圈腿,動態(tài)時腳弓塌陷、腳外翻、膝蓋內扣、髖部左右擺動等。這些都是由于身體結構上的異常,引起前后左右上下肌群力量的不均衡不對稱,造成某個部位負荷過大。長久如此,傷病就在所難免。
以最常見的探頭團肩駝背為例。這種體態(tài)常會造成頸肩部疼痛、呼吸不暢、心肺功能下降、腦供血不足、睡眠不好等問題。對這種體態(tài)引起的問題,我們會通過檢查評估,弄清是關節(jié)問題,還是肌肉或筋膜的問題,再做出個性化的拉伸方案,并按照主次、先后順序加以實施。與以往那種一味進行的擴胸練習相比,這種功能性拉伸更為精準有效。
常用的兩種拉伸練習
●攝影 牛誠 動作 歐小麗 江昊妍
髂腰肌主動拉伸(圖1-2)
拉伸部位 髂腰肌
起始動作 (以左側為例)
弓步,右腿前,左腿后
左膝跪在墊子上,腰背挺直
雙手自然垂于身體兩側
動作流程
呼氣時,左手上舉,右手叉腰
軀干直立,重心向前移
右膝隨軀干前移,左膝保持跪地不動
右側髂腰肌有明顯牽拉感
練習要點
上身直立下壓
軀干盡量向前、挺胸、收腹,防止骨盆
過于前傾
每次拉伸15-30秒,重復2-3次
正確的練習感覺
單側髂腰肌有明顯拉伸感
常見錯誤動作
沒有收腹,導致骨盆過于前傾,增加腰
部受傷風險
動作過快,使肌肉沒有充分拉伸
腓骨長短肌拉伸(圖3-4)
拉伸部位 腓骨長短肌
起始動作 (以左側為例)
坐姿
左腿屈髖屈膝,放于右側大腿上
右手握住左腳前腳掌外側
動作流程
自然呼吸
呼氣時,右手握住左腳前腳掌外側,左
腿逐漸伸直
左右交替練習
練習要點
軀干挺直
手應握在前腳掌外側
每次拉伸15-30秒,重復2-3次
正確的練習感覺
小腿外側有明顯拉伸感
常見錯誤動作
拉伸時用力過猛
軀干旋轉或未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