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東
山水畫的設(shè)色,通常是依據(jù)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和畫家個人的愛好習(xí)慣進行的。它基本上不受對象真實色彩的限制,而是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因此,它比自然色彩更加簡練、概括、單純和明快。在作畫程序上,通常有以下幾種步驟和方法。
先用墨筆將勾、皴、擦、點都完成后,再根據(jù)景色的固有色“隨類賦彩”。
先用色筆按構(gòu)思需要勾出景物的大形或是先潑出大的色塊,而后再用墨筆勾、皴,可以濕畫,也可以干畫。
《泰山后石塢索道》
《泰山索道通岱頂》
根據(jù)表現(xiàn)景物的特征,在一支筆上同時蘸有一墨一色,或是一墨多色。一般是筆身先蘸墨,然后再筆尖蘸色,迅速于色盤內(nèi)揉動幾下,落筆就會產(chǎn)生色墨交融的奇妙變化。運用得當,效果生動蒼潤,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
用潑墨畫淺絳結(jié)合重彩:此法多用含水性強的大羊毫筆染色,要求濕潤明快。待畫稍干,根據(jù)畫面需要用石青、石綠,以干皴、干點畫法為之,有如焦墨提醒一樣。
墨色交替法:這種染法是一邊染墨,一邊染色,或是墨色混用、干濕結(jié)合的方法。此法適用于表現(xiàn)雨后初晴的逆光感覺。但要注意,每次染時,都必須在紙、墨尚濕時進行,但應(yīng)控制其濕度,防止干后出現(xiàn)模糊一片或死墨臟色的問題。
《孔府花園》
每當完成一幅畫,如果感到氣韻不足、干巴巴的,或色彩有些“花亂”,沒有統(tǒng)一的色調(diào),這時可做一次濕染來補救。其方法是:把畫放平噴濕,待至半干未干時方可染色,水頭要適當,顏色的深淺要考慮畫面干后的效果。濕染過程中也可隨染隨皴擦數(shù)筆,這樣既潤又見筆,能避免模糊一片。
此法在山水畫中不常用,有時一幅畫完成后需要某一種色調(diào)效果,如表現(xiàn)綠蔭濕潤而又樹木茂盛的山川,就可以用罩染法將整個畫面處理成一種綠色朦朧的色調(diào)。罩染法是在基本完成的畫面上,用不透明的或透明度強的色彩,薄薄地渲染一遍。
這種方法不要輕易使用,以防把好的筆墨效果破壞掉。有時當畫面著色尚未干透時,再順輪廓里口染一遍,即用大羊毫筆飽蘸淡墨沿線里口的赭石(或花青)上染,這樣除淡墨外,還會有赭石一同溢出少許,會增加有墨有色的變化。
石綠、石青、朱砂色上染淡墨。當山頭石綠色干后,想增加淡墨色氣氛,可在輪廓線里口的石綠色上染一層淡墨,看起來像淡墨從石綠色下面洇出輪廓線,效果很好。
色彩變化要以少勝多,多變則“花”。在山水畫中用色應(yīng)以墨色為主調(diào),所以在用色之前,畫面的筆墨效果應(yīng)基本確定。墨色的變化十分豐富,用色時不要傷了已有的效果,做到色墨之間既有對比變化又有統(tǒng)一和諧的效果。
《泰山云海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