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賢 鄭曉玲 李杰 鄭敏哲 章慧斌
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PVP)是一種椎體強化微創(chuàng)手術,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疼痛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1]。當向塌陷的椎體內注入骨水泥后,可強化椎體強度,緩解疼痛。研究表明,這一手術可以顯著緩解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腰部疼痛,但在使用低粘度骨水泥時,常合并骨水泥的滲漏,占11%~76%[2]。為降低PVP術骨水泥滲漏,一些學者建議采用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2]。骨水泥粘度被認為是影響骨水泥滲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3-4]。本文比較高粘度骨水泥PVP與低粘度骨水泥PKP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接受椎體內注入骨水泥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69例,納入標準:(1)年齡≥55歲胸腰椎骨折者;(2)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結果吻合者;(3)中重度疼痛者;(4)經(jīng)1.5個月保守治療癥狀不緩解者。排除標準:(1)爆裂性骨折;(2)穿刺部位存在感染;(3)原發(fā)性或轉移性骨腫瘤;(4)拒絕參加本研究者。其中41例不符合上述標準,共納入128例患者,根據(jù)手術方法不同,采用計算機隨機分配法將患者分為高粘度PVP組(PVP時采用高粘度骨水泥,64例)和PKP組(PKP時采用低粘度骨水泥,6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俯臥位下,采用相同標準的雙側椎弓根穿刺方法向椎體內置入工作通道,并在C型臂X線機熒屏監(jiān)視下將工作通道調整至合適位置。高粘度PVP組患者,向椎體內注入PALACOS R+G高粘度骨水泥2.0~5.0ml;PKP組,先用球囊擴張椎體,然后再向椎體內注入2.0~6.0ml低粘度骨水泥。術后患者平臥24h,并且合并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術后24h后患者無不適,即辦理出院手術。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術前、術后1d、3個月、1年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評估術前、術后3個月、1年患者功能;術后第1天行X線片及CT檢查評估滲漏情況(分椎間隙、硬膜外腔、椎旁區(qū)及外周靜脈);術前及術后側位片評估椎體壓縮率[(相鄰健康椎體高度-術前椎體前緣高度)/相鄰健康椎體高度×100%]和椎體高度恢復率[(術后椎體高度-術前椎體高度)/術前椎體高度×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PSS 16.0統(tǒng)計軟件。VAS、ODI、骨水泥量、椎體壓縮率、椎體高度恢復率等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或獨立樣本t檢驗;骨水泥滲漏率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均完成隨訪1年。隨訪期間,高粘度PVP組3例,PKP組2例失訪,高粘度PVP組1例,PKP組2例死亡。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一般資料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VAS及ODI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VAS及ODI比較
2.3 兩組骨水泥滲漏部位及滲漏率 高粘度PVP組平均使用骨水泥(3.1±0.8)ml,明顯低于PKP組的(4.3±1.1)ml(P<0.05)。高粘度PVP組術后平均椎體高度恢復率為(29.8±11.6)%,明顯低于PKP組的(41.7±19.8)%(P<0.001)。見表 3。
表3 兩組骨水泥滲漏部位及滲漏率[n(%)]
2.4 術后并發(fā)癥及新發(fā)骨折 所有患者骨水泥滲漏均無癥狀,無神經(jīng)損傷及栓塞發(fā)生。1年隨訪期間,高粘度PVP組發(fā)生鄰近節(jié)段椎體骨折2例(3.3%),PVP組發(fā)生4例(6.7%),兩組新發(fā)鄰近節(jié)段椎體骨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見骨折類型,常導致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5],傳統(tǒng)常采用腰椎內固定、椎間融合等穩(wěn)定手術,但因骨質量差,常導致手術失?。?]。而傳統(tǒng)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鎮(zhèn)痛藥物、物理治療,外固定等,療效并不理想,多數(shù)患者仍感到疼痛嚴重,甚至導致脊柱逐漸后凸畸形及椎體塌陷[7]。為避免上述處理方法的不足,PVP被廣泛應用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顯示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功能,但骨水泥滲漏率較高。為降低骨水泥滲漏,一些學者建議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或PKP,并認為兩者在緩解腰背部疼痛及脊柱功能方面相似[8]。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行椎體內骨水泥強化治療,主要并發(fā)癥是骨水泥滲漏。盡管大多數(shù)骨水泥滲漏不引起臨床癥狀,但可增加神經(jīng)損害及肺栓塞的風險[9]。骨水泥滲漏率臨床報道不一,PVP滲漏率為 11%~76%[10],PKP 為 7%~59%[11]。 一 項 Meta分析顯示PKP骨水泥滲漏率為18.1%,明顯低于PVP的41.1%[12]。本資料顯示PKP組骨水泥總體滲漏率與高粘度PVP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3% vs.15.6%),且不同部位的骨水泥滲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主要原因是由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骨水泥主要是通過椎體裂隙或破裂的終板滲漏至椎間隙[13],而PKP可以通過球囊擴張,壓縮松質骨,可以部分封閉椎體裂隙或破裂的終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水泥滲漏,而高粘度骨水泥PVP,由于骨水泥粘度高,骨水泥流動慢及注射時間較長,故也可降低骨水泥滲漏[14]。
本資料顯示,PKP組患者術后椎體高度恢復優(yōu)于高粘度PVP組(P<0.05)。既往學者報道,PKP術后椎體高度可以獲得顯著恢復,減少脊柱后凸畸形,椎體高度恢復率可達24.2%~48.9%[15],與本資料結果相一致。這主要是因PKP不但可以通過體位恢復椎體高度,且可以通過球囊的擴張,恢復椎體高度,而高粘度PVP只能通過體位恢復椎體高度。
綜上所述,高粘度骨水泥PVP和低粘度骨水泥PKP都可迅速緩解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具有相似的骨水泥滲漏率,但在術后椎體高度恢復方面PKP優(yōu)于高粘度P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