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新課改要求教師用新的理念教育教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英語課堂更加優(yōu)化,使學生更加活躍,使問題更易解決,使學生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本文從在英語課堂中的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介紹、分析了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在實際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和所起的作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67-02
《新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下面結合課堂實踐,談談英語與信息技術結合的點滴體會。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
一、信息技術和聽力的整合
有關資料表明,在外語學習中信息的獲得中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愛因斯坦也說過:“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來負擔”。可見,興趣是學好語言的強勁動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在聽力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所學的聽力材料感興趣,他們就有聽此材料的積極性。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會主動參與進聽力訓練中。以往的聽力課通常是教師放幾遍錄音,學生做著標準化(應試性)練習,最后校對答案。而整合課上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將逐步提高對英語聽力的興趣,進而提高英語聽力水平[7]。在做聽力練習前,適當介紹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會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有關圖片、電影剪輯的短片一一向學生呈現(xiàn),為接下來的聽力訓練做好鋪墊。完成教材上的所有練習后另外配上了學生感興趣的、有畫面情景等、難度適中的聽力練習題。學生不僅在聽覺,而且在視覺上都受到了刺激,所以他們會積極的參與該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說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既培養(yǎng)學生實踐和交際能力,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國學生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忽視它的具體應用。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則比較差。通過多媒體,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現(xiàn)實生活的情景。比如“Im watching TV.”這一單元,重點和難點是學習語法現(xiàn)在進行時和熟練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根據所出示的課件模擬語言環(huán)境進行句子的操練。我還通過觀看“無聲電影”的形式,讓學生為畫面配音。如我首先借助于多媒體的幫助,將一個有趣味和驚險故事情節(jié)的小短片播放給同學們,但是沒有配聲音,但是讓學生一看畫面就知道那一時刻那些人都正在干什么,會自然的有用進行時態(tài)來給配音的欲望。學生進行激烈的配音練習后,再現(xiàn)原文,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聽力訓練的目的,又高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我們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xiàn)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理,激發(fā)起他們的表達欲望,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學生不但學習了新知識,還復習了原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知識整合、靈活運用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和閱讀課的整合
教材中每一單元的Reading部分共分成Before You Read. While You Read .After You Read . Go For It.四步。
Before You Read.部分,充分利用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重點呈現(xiàn)一些相關的資料,如:學習“What would you do if...?”時針對“What kind of accidents do you know of?”“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a teenager has?”兩個問題教師和學生都各自上網收集材料,并加以描述。利用信息技術來擴大知識面。
While You Read .After You Read . Go For It. 這三個步驟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多媒體能提出更多的問提,而且問題的設置更是多種多樣,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鞏固階段要求學生能就所提供的圖片和關鍵詞進行課文復述。討論階段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了本課之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四、信息技術與寫作的整合
把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采用任務驅動學習、研究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協(xié)作交流學習等策略,圍繞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進行整合。課程整合后,學生在學科知識、主體意識、實踐動手和計算機能力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提高。可以通過發(fā)送E-mail,應用PowerPoint等手段進行整合。例如:利用幻燈片介紹好朋友。在講授“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時要求學生掃描朋友的照片,設計版面,用英語介紹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這樣結合生活實際訓練學生,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和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電腦中的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應用。
發(fā)送電子郵件。教材中有很多電子郵件格式的文章,在學習了課文中的電子郵件后,我讓全體同學回一封電子郵件發(fā)到我的郵箱,內容不限。Email除了能加強人際交流外,在輔助寫作教學方面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在Email輔助下,學生為了更好地在交際中表達思想,不斷努力地修改內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義。這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學習要點,還鍛煉了學生發(fā)電子郵件的技能。
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應該是直觀、實效;加大課堂密度,優(yōu)化課堂,激發(fā)興趣;系統(tǒng)知識,創(chuàng)設情景,拓寬視野,增強語言的美感和真實感等等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真正體現(xiàn)。
作為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認識和整理,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應盡快趕上時代的步伐。我在教學中不斷嘗試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而且我發(fā)現(xiàn),這樣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之與英語教學整合,既能更好地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又能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Tag學習 英語學習方法,2011-10-12.
[3] 中學英語教育資源網→ 教學文摘 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整合初探(中學英語教學論文),2011-07-31.
作者簡介:鄭培清:中學高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