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圍繞鄭州市動物園內植物配置的特殊要求,為展現(xiàn)濕地環(huán)境內不同動物展區(qū)的植物景觀效果,重點探討了濕地鳥苑在植物選擇、利用和配置上體現(xiàn)的幾大特色。
[關鍵詞] 動物園;濕地;鳥類;園林植物;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 TU986;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23-65-2
鄭州市動物園濕地鳥苑作為國內最大的鳥類濕地樂園之一,位于動物園的中部,緊鄰天鵝湖湖畔,總面積12 220 m2,于2014年5月建成開放。它的生態(tài)化設計理念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游客的贊同。本文重點探討濕地鳥苑在植物選擇與配置上的幾大特色。
1 合理配置園林綠化植物的作用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城市動物園作為城市主題性公園,不僅要為游客提供參觀動物的游覽場所,更要通過園林綠化規(guī)劃打造出一個集動物展覽、動物科普教育宣傳、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基地以及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動物園,更好地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和舒適優(yōu)美的游園環(huán)境。
科學合理的植物配置不僅對改善動物生活環(huán)境、保障動物的生存起著積極作用,而且可以滿足動物繁殖和生活習性的要求,大大提高動物展館展區(qū)的園林景觀效應,有效提高動物園的檔次和景觀效果。
2 濕地鳥苑植物配置特色
2.1 堅持因地制宜,保護鄉(xiāng)土樹種
公園內現(xiàn)有植被種類較為單一,在現(xiàn)有植物生態(tài)群落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質地等自然環(huán)境因素,合理選擇適合當?shù)氐泥l(xiāng)土樹種,既能增加植物品種,豐富植物景觀效果,又易于植物的養(yǎng)護管理,還可減少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對動物生活環(huán)境造成污染。
該區(qū)域原有成片的杉樹林、樟樹林、桂花林和延綿2 600 m湖灘岸邊上的垂柳、叢竹、桃花等,每年吸引著大批留鳥和遷移鳥。設計施工時這些鄉(xiāng)土植物被很好地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極大地豐富了鳥苑自然植被。
2.2 選擇和利用抗病性強、適合動物生存的植物品種
動物園是專類性公園,由于在動物園內植物發(fā)生病蟲害時不宜經(jīng)常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而且需控制藥物濃度,使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濕地鳥苑各展區(qū)附近盡量選擇一些抗病性強、少病蟲害、無刺以及無毒的植物種植來點綴展區(qū)的景觀效果。例如,抗硫化氫的樹種,如臭椿、欒樹、樸樹、樟樹、紫薇、柿樹、榆樹、桂花梔子、鳶尾以及杜鵑等;抗二氧化硫的樹種,如白蠟、旱柳、臭椿等;抗氟化氫的樹種,如冬青、山茶、垂柳、槐樹、地錦、桃以及葡萄等;抗氯氣的樹種,如櫬櫚、石榴、合歡、槐樹、紫薇、薔薇、銀杏以及菖蒲等;沒有種植夾竹桃、海芋等對動物具有毒害作用的樹種[1]。
2.3 綠化植物的配置上充分考慮到動物的特點,通過植物配置,營造出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氣氛,形成各個展區(qū)的特點
濕地鳥苑按照動物種類不同劃分為以下幾個展區(qū):溫帶企鵝和熱帶鸚鵡區(qū)、山林百鳥區(qū)和湖島濕地水禽區(qū)[2]。每個展區(qū)的展養(yǎng)方式不一,無論是籠養(yǎng)、圈養(yǎng),還是散養(yǎng)、混養(yǎng),各種展覽動物都客觀受到了生活空間的限制,要求通過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極為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地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原產地的地理景觀,為動物創(chuàng)造一個原產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空間,從而滿足動物的生長、生活要求,以達到動物和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2.3.1 溫帶企鵝和熱帶鸚鵡區(qū)。該區(qū)域的展養(yǎng)方式主要是籠養(yǎng)。其中,企鵝館重點外飾和周邊景觀,展館內部按極地海礁石島景觀進行仿生態(tài)處理,采用常春藤、凌霄等攀援植物對石島景觀進行綠化,以減少輻射熱,增強館內景觀效果;展館所處位置為濕地鳥苑的主入口,周邊植物景觀布置上對綠化植物要求相對較高,因此選擇樸樹、重陽木、桂花、深山含笑、石榴海棠、紅楓、櫻花、八角金盤以及二月蘭等觀賞樹形樹姿、觀葉賞花為主的觀賞植物。植物的樹形色彩與企鵝館建筑外形協(xié)調統(tǒng)一,有效突出了入口景觀效果。熱帶鸚鵡館按照熱帶雨林景觀進行模擬寫生,館內植物造景即在背景垟、地面以及墻壁采用塑樹塑石配彩畫,同時在場館內部栽植杜鵑、八角金盤以及吉祥草等耐陰抗病害的花灌木豐富場內景觀,確保生境效果。此外,在場館周邊進行了微地整治,栽植櫬櫚、從竹、芭蕉以及絲蘭等熱帶花樹植物,建小溪,設景石,營造熱帶雨林小環(huán)境。
2.3.2 山林百鳥區(qū)。山林百鳥區(qū)重點展養(yǎng)犀鳥、金絲雀、七彩紋鳥、錦雞以及金雕等陸禽、鳴禽、猛禽種群,還有孔雀、冠鶴等中大型鳥類,展養(yǎng)方式主要是籠養(yǎng)、圈養(yǎng)。該區(qū)域規(guī)劃的目標是要營造湖畔山林百鳥鳴山林景觀。通過高空木棧道將空間自然劃分,植物選擇上除了保留杉樹林、樟樹林等原有喬木層景觀外,還補充了大量招鳥引蝶的觀花掛果植物,如柿樹、石榴、枇杷樹、海棠以及石榴等次喬木層,灌木和地被片式種植茶花紫薇、木槿、丁香、櫻花、八角金盤、荼梅、杜鵑、吉祥草以及常春藤等觀花觀葉植物,營造叢林效果,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山林植物景觀。通過植物的合理配置,營造出鮮明的山林百鳥鳴的展區(qū)特點。
2.3.3 湖島濕地水禽區(qū)。湖島濕地水禽區(qū)重點展養(yǎng)火烈鳥、丹頂鶴、白天鵝以及鴛鴦等涉禽、游禽種群,展養(yǎng)方式以散養(yǎng)、混養(yǎng)為主。該區(qū)域湖泊濕地面積5 000 m2,形成了3 400 m2湖泊水面、2個約300 m2的生態(tài)島嶼、20 m長的峽谷溪流濕地和200 m長緩坡生態(tài)湖岸[3]。規(guī)劃的目標是要形成沼澤濕地群鶴舞的生態(tài)野趣景觀。利用水深控制和棧橋水中攔網(wǎng)將水禽進行分類隔離,自然散養(yǎng)。植物選擇利用上保留了在湖岸邊及湖中鳥島現(xiàn)有的池杉林,增加垂柳、桃花、合歡、叢竹、棕櫚以及芙蓉等樹種,并在林下鋪以麥冬、二月蘭、石蒜以及黃馨等。在沿湖淺水區(qū)域和濕地區(qū)域廣栽濕生、挺水以及沉水植物,如蘆葦、千屈菜、再力花、水蔥、美人蕉、鳶尾、荷花以及蓮花等,既能護坡、凈化湖水,又可營造水景,還能給水禽提供棲息繁殖環(huán)境,突出水生植物的應用,營造大濕地效果,形成主題鮮明的沼澤濕地群鶴舞的展區(qū)特色。
2.4 綠化種植充分考慮動物的遮陰和光照,并為游人提供遮陰避暑的活動休憩場所
首先,要考慮到部分鳥類無法適應長時間的強烈光照,要在其活動場所范圍內種植一些常綠的高大喬木,如樟樹、桂花、枇杷以及深山含笑,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遮陰環(huán)境。對于來自熱帶和亞熱帶需要充足陽光的鳥類,則在其籠舍周圍種植落葉或低矮喬灌木植物。種植時采取大間距種植方式,如柿樹、水杉、合歡以及木芙蓉等[4],以充分滿足此鳥類的采光需求。其次,園路綠化需達到一定的遮蔭效果。濕地鳥苑主干道綠化植物要選擇樹冠開闊、枝繁葉茂、耐修剪的樹種做行道樹,如樟樹、欒樹、桂花以及銀杏等,為游客提供休息納涼的場所。
2.5 植物配置注重立體復層搭配種植,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相景觀變化
為提升植物景觀展覽的效果,要盡量選擇具有季相變化的多樣樹種,并注重植物立體、層次的種植。濕地鳥苑以原有植物為基礎,積極依托鄉(xiāng)土物種資源,將招鳥引蝶的觀花掛果植物分別同陸上遮蔭群落樹種、湖島觀形植物以及湖中水生植物相結合,采用復層組合、立體栽植手法,努力營造湖畔山林百鳥鳴和沼澤濕地群鶴舞的生態(tài)野趣景觀。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植物姿態(tài)和季相變化,充分展示濕地鳥苑的綠化景觀效果,展現(xiàn)春天鳥語花香、夏日碧樹濃郁、秋時碩果累累、冬季寒梅傲霜的四季群落景觀[5]。
3 結語
城市動物園作為與其他公園性質不同的主題性專類園,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時必須協(xié)調好植物與動物的關系、植物與動物籠舍的關系,營造適合動物生長的植物環(huán)境。缺乏植物的動物籠舍是沒有生氣的,是不會產生色彩變化和空間跳躍感的。濕地鳥苑是鄭州市動物園各類展區(qū)中最具地域特色動物生態(tài)展區(qū),由于建成開放時間不長,植物景觀效果暫時表現(xiàn)不夠明顯,隨著時間的延續(xù)和精細化園林養(yǎng)護管理的跟進,必然會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尹秀華.淺談城市動物園的園林綠化[J].圖書情報導刊,2009(28):203-204.
[2]詹錦花.淺談動物園的植物配置:以福州動物園為例[J].熱帶農業(yè)科學,2009(4):70-73.
[3]王麗,劉占海,崔書寶,等.淺談動物園園林植物配置:以天津動物園為例[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1(3):23-27.
[4]尹秀花.淺析園林植物配置對改善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作用[J].圖書情報導刊,2009(24):184-185.
[5]樊江.野生動物園自然植被恢復與生態(tài)園林建設[J].新疆林業(yè),201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