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預防措施。方法選取2018年1月~10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789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了解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對應的預防措施。結果護理管理不到位、設備不安全、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與技能不過關等為血液透析患者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強血透設備檢查及維護、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以及提高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與護理技能能減少不安全因素,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結論血透護理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較多,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能使護理風險事件減少,進而保障透析效果。
關鍵詞:血透護理;不安全因素;預防措施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種腎臟替代治療方法,主要治療腎臟代謝功能不全,通過血液透析,能減輕腎臟負擔,使腎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血液透析患者臨床護理中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此類因素會影響到血透的效果及安全性,因此采取積極規(guī)范的護理措施預防各類風險因素十分必要?,F通過分析本院收治的789例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討出合理的預防措施,以保障透析效果,匯報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0月本院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789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8例,女391例,年齡29~71歲,平均(42.85±4.67)歲;血透時間3個月~1年,平均(8.40±1.73)個月;疾病類型:153例高血壓腎病,196例糖尿病腎病以及440例。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經分析了解到,血透患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設備不安全:當下我國多數醫(yī)院血透室設備較為老化,并且輔助設備未合理布置,例如水電路不合理設置,使得斷水斷電情況頻繁發(fā)生;血透設備操作復雜,相關操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不達標,使得護理安全工作無法有效進行。(2)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與操作技能較低:當下血透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大,社會責任心不高,日常工作中不夠細致,未完全掌握護理知識及技能,外加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薄弱、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較差,執(zhí)行力缺乏,使得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間,最終無法使護理水平得到提高。(3)護理管理不到位:當下我國多數醫(yī)院均缺乏完備的護理管理制度。因血透護理工作量大,節(jié)奏快,安全隱患較多,因此在這種高負荷狀態(tài)下,護理人員無法集中精力,進而導致人為不安全事件;醫(yī)院內部缺乏監(jiān)督機制,使得護理人員未嚴格執(zhí)行各項要求,容易造成無法及時發(fā)現安全隱患,最終誘發(fā)護理問題;另外,血透室醫(yī)護人員流動性較大,易出現人才流失等情況,由于患者病情變化快速,交接班時也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針對上述護理不安全事件,采取以下預防措施:首先,需要對設備仔細檢查以及維護。安排專人對血透室設備進行管理與維護,定期培訓護理人員,使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定期對設備運行狀態(tài)進行檢查,若出現設備問題,需及時予以維修;針對各種突發(fā)事件制定出針對性緊急預案,并于現場培訓護理人員。其次,需針對血液透析建立完備的護理管理制度。除了要提高血透護理人員掌握安全知識的能力,還應適時開展法律宣教,將科學系統(tǒng)的護理操作規(guī)范制定出,以為護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導;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健全內部護理監(jiān)督機制,達到全面監(jiān)督與提升的目的,盡可能阻止不安全事件的出現;加強安全意識宣教,適當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盡量減慢日常工作節(jié)奏,減輕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量及強度,以提高護理質量。最后,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護理水平。開展崗前培訓,并檢驗培訓效果,對于合格者批準上崗。護理期間隨時對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進行抽查,定期安排表現優(yōu)秀者深造或進修,組織護理技能講座,使護理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得到調動;為護理人員創(chuàng)建和諧溫馨的工作環(huán)境,以保障護理人員在良好環(huán)境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
2結果
經積極的預防后,789例患者中出現2例壓瘡,8例靜脈栓塞,10例肺部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3%。
3討論
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血透室屬于風險性極高的醫(yī)院科室,在血透室工作的護理人員需要有十分強的安全防護意識,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確保自身安全,定期對醫(yī)護人員進行健康宣教十分重要。
在血透室中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包括有:(1)人員因素: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不熟練,不能將操作規(guī)程有效落實,并且,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不強,不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嚴重缺乏,不具有緊急應變的能力;(2)物品因素:存在不足的護理物品質量、數量,比如血透機器存在故障等;(3)環(huán)境因素:不安全的環(huán)境因素最常見在于不嚴格的消毒和隔離措施,進而導致患者發(fā)生院內較差感染;(4)心理因素:患者的預期護理要求太高,缺乏對病癥的正確認識,不能接受血透的治療費用等,患者容易與護理人員發(fā)生矛盾,且自身會存在各種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懼等;而護理人員的自身工作壓力也會影響不良情緒出現,若不能及時調整自身情緒則發(fā)生護理事故的概率會增大。
本次研究中,789例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有效的護理預防措施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2.53%,與楊曉蓉[2]研究結果顯示的3%十分接近。為使血透護理質量得到提高,不安全因素發(fā)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需不斷加強細節(jié)管理,定期檢查透析設備,并做好維護工作;同時,還需構建系統(tǒng)化與規(guī)范化的護理管理制度,將不安全因素及時找出并妥善處理;加強護理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與責任心,使其綜合素質與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在提高透析效果的同時,推動醫(yī)院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花紅燕.血透室醫(yī)院感染安全隱患與護理干預措施效果評價[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8,7(03):572-573.
[2]柳慧金.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與預防措施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8(08):146-147.
[3]孔敏.血透護理風險管理對患者安全的重要性[J].智慧健康,2018,4(19):21-22+24.
[4]任元元.分析血透室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預防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7):80.
[5]徐小玲.血透室醫(yī)院感染安全隱患分析及其護理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1):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