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就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實踐與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納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7例)及對照組(47例),對照組患者開展消化性潰瘍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估比較。結果:護理后各組內(nèi)SAS及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9.36%,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臨床護理路徑;負性心理;護理滿意度
消化性潰瘍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常見,在內(nèi)科診療中較為高發(fā),本病呈慢性發(fā)展,其發(fā)生與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自身行為習慣、情緒狀況的影響[1],故而易出現(xiàn)遷延難愈的情況,本病患者繼發(fā)消化系統(tǒng)出血的風險較高[2],若未給予有效干預與控制,易發(fā)生惡性病變,威脅病患的生命安全。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將護理工作的內(nèi)容流程等納入詳細的計劃表,實現(xiàn)護理服務的有序性、計劃性,從而為提升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發(fā)揮較好的輔助作用[3]。本文主要納入我院近年來收治的部分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就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與價值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男41例,女53例,年齡34~72歲,平均(51.29±3.47)歲,潰瘍部位:胃部55例,十二指腸39例,病程3個月~6年,平均(1.97±0.62)年。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7例)及對照組(4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開展消化性潰瘍常規(guī)護理,做好消化性潰瘍的健康宣教工作,就用藥方式、劑量及療程等進行詳細說明,做好患者病情的監(jiān)護工作,囑患者合理飲食,飲食以清淡為宜,嚴禁刺激性飲食,日常保證睡眠充足。
1.2.2、研究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①入院首日:責任護士做好引導工作,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院內(nèi)環(huán)境,就科室內(nèi)的設施、布局等進行介紹,同時做好休息時間、探訪制度等的說明,為每位病患發(fā)放臨床護理路徑告知單,就臨床護理路徑的具體流程、價值等進行說明,獲取患者的配合。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與患者熟悉,對存在緊張情緒者,給予安撫護理。②入院第二天:引導患者完善入院后的各項檢查工作,同時就檢查的主要目的、注意事項等進行說明,獲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及具體病變情況,向患者介紹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發(fā)展因素、常見表現(xiàn)、臨床治療方式、常見并發(fā)癥及不良預后效果等,確保患者對消化性潰瘍有較為全面且正確的理解。同時做好用藥護理工作。③入院第三日:開展飲食指導,結合患者既往飲食習慣與偏好等,就不合理之處進行指出,囑患者在進食時須做到細嚼慢咽,清淡規(guī)律飲食,食物以新鮮軟質(zhì)食物為宜,如新鮮蔬菜、魚蝦等,切忌刺激性飲食、暴飲暴食等行為,晚餐后不再進食。④入院第四天:就檢查結果進行及時反饋,同時結合臨床診療方案,向患者介紹病情轉歸情況,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⑤恢復階段:病情穩(wěn)定后,做好病情的觀察與監(jiān)護,囑患者規(guī)律飲食與作息,保持情緒穩(wěn)定,嚴格遵醫(yī)囑用藥。⑥出院當日:出院前向患者做好居家用藥情況及注意事項的指導工作,囑患者定期復診,不適隨診。
1.3、觀察指標
1.3.1、心理狀況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每位患者護理前后的負性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各量表均有二十個評估項目,其中SAS>50分,SDS>53分表示存在焦慮抑郁情況,評分越高則負性心理狀況越嚴重。
1.3.2、護理滿意度評估:于出院前采用我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護理人員進行填寫說明后,由病患自主完成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維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不同時間段及各時間段內(nèi)的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c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各組內(nèi)SAS及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體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9.36%,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現(xiàn)階段較為常見的一類消化系統(tǒng)慢性病變,發(fā)病機制復雜,本病的發(fā)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飲食、心理壓力等因素相關,不同致病因素導致消化道黏膜的破壞,進而誘發(fā)噯氣、嘔吐、惡心、腹痛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重視患者入院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通過護理計劃的制定,在患者知曉護理流程的前提下,開展循序漸進式、有目的及側重點的護理服務,確保護理人員開展的各項服務內(nèi)容有據(jù)可依,有助于提升護理服務質(zhì)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各組內(nèi)SAS及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狀況方面的應用價值突出。同時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體滿意度達1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消化性潰瘍患者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升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突出。
參考文獻:
[1]袁靜.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分期護理與系統(tǒng)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9,31(15): 138-140.
[2]胡冰.正念減壓療法在消化性潰瘍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5):97-100.
[3]張雪.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9,36(4):490-491.
[4]金靜,梁曉芹.系統(tǒng)性心理護理對消化性潰瘍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3):434-43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