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號 星期三 天氣:多云
福建省廈門市第五學校 六(3)班 葉雨音
課間的時候,小胖正從書包里往外掏零食,突然后背被人不輕不重地拍了一下,嚇了一跳。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學霸陶濤。
只見陶濤跳到小胖的前面,嬉皮笑臉地說:“唉,針對你愛吃之特色,我專門研制了一套‘吃貨概括法’,怎么樣,夠意思吧!”昨天老師讓陶濤給小胖講一講怎么概括課文內(nèi)容,小胖問他時,他就故弄玄虛地說時候未到,現(xiàn)在看是火候成熟了。
小胖只得把掏出的零食又塞回書包,對陶濤說:“好吧,我洗耳恭聽?!?/p>
“好嘞,保您滿意!”陶濤一本正經(jīng)地坐在小胖的對面,掏出自己熬夜完成的一頁紙。
第一招
文題是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濃縮,可以把文題擴展開來。
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這一課,文題中有人物,有事件。我們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對文題進行必要擴展:在什么時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結果怎樣。這樣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中,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敵人攔住我軍前進道路上的暗堡,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
這就好比媽媽包餃子時,一下一下地把餃子由一個小面團搟成了一個餃子皮。
第二招
《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從三個方面寫了有灰塵存在的好處。
在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時候,先把每一個方面簡要概括成一句話,再把三句話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
這就好比串肉串,把肉一塊一塊串起來,就成了。
第三招
有些課文,只要把能起到概括作用的句子找到,然后把這樣的句子連起來說,就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就好像在從肉里把骨頭挑出來。
比如我們學過的《母雞》一課,有這樣幾個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xiàn)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挑出“骨頭”,我們就可以這樣概括:文章寫了開始作者不喜歡母雞,后來看見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就再不敢討厭母雞了。
第四招
這一招主要針對記事的文章。一般記事的文章,都有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是事情的主線。這就好比排骨中間的那根骨頭。把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條主線說出來,就好比給這根骨頭填上肉,變成排骨了。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我們可以這樣概括:
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到兒子的學校去救自己的兒子(起因)。別的父母絕望了,消防隊長也來勸阻,可是這位父親不放棄,堅持在挖廢墟(經(jīng)過)。在他挖到第38個小時的時候,聽到了瓦礫堆底下兒子的聲音,最后孩子和他的14個同學獲救了(結果)。
講到這兒,陶濤看著意猶未盡的小胖,說:“怎么樣?還滿意不?”小胖擦了擦嘴邊的口水,說:“陶濤,真有你的。滿意,相當滿意!”
“這是我絞盡腦汁,想出的絕殺之術。對付你這樣的吃貨,就得下猛料??!”陶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