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艷
(遼寧省阜新市中醫(yī)醫(yī)院內三科,遼寧 阜新 123000)
高血壓是臨床上特別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一部分患者會合并冠心病。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是常見的老年性疾病之一,近些年有數據顯示該病發(fā)病人群開始年輕化,該病病程長,血壓控制難,極大地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針對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治療臨床上有較為明確的治療方案,并且效果良好[1],為了進一步提升其臨床治療效果,本文筆者隨機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血壓并發(fā)冠心病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本次調查中對患者進行了針對性護理,結果發(fā)現效果良好,詳情如下。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生理功能 心理狀態(tài) 性功能 婚姻關系 醫(yī)患關系 總分觀察組 28 7.58±2.33 6.12±3.47 6.59±1.18 5.07±2.38 2.47±0.87 28.31±9.82對照組 28 9.49±2.16 8.78±2.96 8.47±1.22 6.31±2.17 5.82±2.04 39.01±11.57 t-3.1810 3.0860 5.8611 2.0372 7.9930 3.7309 P-0.0024 0.0020 0.0000 0.0465 0.0000 0.0005
1.1 一般資料:現隨機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高血壓并發(fā)冠心病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高血壓并冠心病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成實驗組、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7例。其中,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51~67歲,平均年齡(59.2±3.6)歲,病程1~6年,平均(3.5±1.2)年;實驗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40~71歲,平均年齡(55.5±7.1)歲,病程2~8年,平均(5.5±0.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護理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觀察血壓情況,了解冠心病的輕重程度,定時按醫(yī)囑給藥,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
1.2.2 實驗組患者護理方法:實驗組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2.2.1 心理護理:很多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該年齡單人群因生活經歷、家庭等因素,情感上會比較脆弱,在加上多數對于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的危害有所了解,所以在治療中難免會出現焦慮、抑郁、暴躁等情緒,尤其是病情較重的患者情緒波動較大,甚至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個人經歷、家庭背景、個人病情等,找出患者出現焦慮心情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解決,同時向患者展示既往成功案例,以鼓勵患者積極治療,也向患者展示醫(yī)療技能[2],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說明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進而提高治療效果。
1.2.2.2 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疾病發(fā)生原因及相關知識,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分析,讓患者能夠對病情進行有效的評估,以保證在急性發(fā)作時能夠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同時告知正確的用藥方法,杜絕亂用藥的情況;由于高血壓和冠心病均為慢性疾病,所以要向患者說明持續(xù)治療的重要性,讓患者清晰只有長期堅持治療才能有效控制并改善病情,并做好準備進行終身治療。
1.2.2.3 生活干預:告知患者生活要有規(guī)律,不能熬夜,盡量戒煙戒酒[3],飲食要清淡,禁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食物,禁煙酒及一切刺激性食物;并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程度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可建議患者進行散步、快走、打太極拳等。同時,應對癥用藥,醫(yī)護人員也應及時監(jiān)測患者用藥情況,一旦有異,應立即告知主治醫(yī)師以采取急救措施。
1.2.2.4 病情監(jiān)測:醫(yī)護人員應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情況,囑患者每天測量血壓、心率以及呼吸水平,并叮囑患者測量血壓時要保持安靜,采取坐位,保持心臟與肘靜脈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血壓、心率或呼吸水平等指標出現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以對癥處理。
1.3 療效觀察:對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和分析。在血壓評定上,血壓正常范圍為舒張壓<90 mm Hg,收縮壓<140 mm Hg。在患者護理滿意度上,采用調查問卷形式,滿意度分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滿分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調查涉及數據均輸入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組間計數資料如血壓變化情況等應用(±s)表示,行t檢驗;計量資料如血壓控制率和護理滿意度等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率對比:實驗組37例患者中,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患者有35例,控制率為94.59%;對照組37例患者中,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患者有31例,控制率為83.78%,實驗組的控制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實驗組37例患者中,非常滿意31例,一般滿意6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7.29%,對照組37例患者中,非常滿意26例,一般滿意4例,不滿意7例,護理滿意度為81.08%。兩組對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狀動脈病變是高血壓導致的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高血壓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持續(xù)增高的血壓所產生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可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促發(fā)粥樣硬化病變,有研究表明,收縮壓每升高10 mm Hg,心肌梗死發(fā)生率可增加3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60%~70%的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較血壓正常者高出3~4倍。高血壓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病情再加劇,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引發(fā)冠心病,導致心絞痛,嚴重者可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的發(fā)生[4]。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對合并冠心病的風險認識較為不足,而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其血壓控制率還不到70%。因此,對此類患者在治療上最需要重視的就是血壓、整體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即 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血壓護理,以免血壓控制不當而促使病情加重而導致死亡。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率為94.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78%,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的替身高血壓的控制率,最大程度將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并保持平穩(wěn),血壓的穩(wěn)定減少了很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也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復;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8%,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性護理使患者的滿意度大幅度提升,減少了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并發(fā)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給予針對性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血壓控制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復,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