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陽陽
日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習作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綜合性學習和口語交際教學的課時往往難以保障。如果把口語交際與辯論相結(jié)合,并運用到語文教學中,無疑可以一舉兩得。組織辯論,既可以拓展課外閱讀,鍛煉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尋找合適的辯論話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找尋答案。辯論往往可以使問題深入,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融合。
筆者在講授《青花》一課時,文章總結(jié)道:“技藝應該在超越中傳承?!边@時,有學生質(zhì)疑:民族技藝到底該不該保密?我要求學生進行辯論。課堂上學生分成兩組,正方認為民族技藝應該保密,反方則認為民族技藝不應該保密。
正方:首先,任何一種民族技藝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技藝中揚名于世,就必有其獨特的核心技術(shù)、別樣的技藝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如果它已經(jīng)沒有任何的技藝秘密、核心技術(shù),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它怎么還能算是民族技藝呢?
反方:不少技藝的失傳就是由于太過保密了,比如在桃核上雕刻。而且,技藝的提高、改善并流傳下去不是一兩個家族就能做好的,既然是民族的技藝,就應該民族共享。
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理有據(jù)地辯論,一點點地打開思維,深入探究。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隱含在我們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只要我們善于動腦思考,善于挖掘教學點,就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目標。
在執(zhí)教《裝在信封里的小太陽》一課時,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庫伯錯了,還是錢錯了。于是,我拋出辯題:錢是萬惡之源嗎?學生回家查找資料,確定自己的觀點。第二天,學生分好組,開始討論交流。
正方:庫伯就是因為窮才起了貪念。錢本應是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工具,但在現(xiàn)實中,卻被人們頂禮膜拜。因為錢,人們迷失于物欲世界;因為錢,人們喪失了內(nèi)心良知卻還渾然不覺……
反方:我方認為,庫伯當時“偷”不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是道德問題。家里窮的孩子就一定會偷錢嗎?我覺得金錢并不是萬惡之源,萬惡的根本來自于人性。
辯論結(jié)束后,學生對金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讓學生以《我看金錢》為題寫一篇文章,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辯論與作文教學結(jié)合,使寫作有了素材,讓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辯論教學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競爭,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準時機巧妙引導,讓學生表達清晰有條理;在辯論激烈的時候,則不失時機地提醒學生要注意社交禮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