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炯良
在高科技電子產(chǎn)品普及率極高的現(xiàn)今時代,父母親在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親子共讀,成為促進孩子讀寫能力發(fā)展的好方法。
一、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開始
望子成龍之心,許多家長都擁有。希望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自身出發(fā),培養(yǎng)興趣。這并非難事,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培養(yǎng)讀的興趣可以從朗讀開始,方法是多樣的,家長可以換著方法進行。1.播放一些聲情并茂的朗讀錄音,這樣既激發(fā)孩子朗讀興趣,又培養(yǎng)了鑒賞能力;2.幫孩子做個“朗讀記錄表”,讀一篇記一篇,激發(fā)成功感;3.親子共同看演講類的電視節(jié)目,如前段時間非常熱的《開講了》《超級演說家》等,一起去感受演說者的語言魅力;4.從小開始讀,從繪本開始與孩子一起讀,在圖文并茂的繪本中,孩子能讀得懂,沒有吃力感,有家長陪伴,自然更有興趣;5.給孩子講睡前小故事,讓奇妙的故事早早地在心靈中開花。這些辦法,有利于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一同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親子共讀好的開始。
二、親子共讀要提倡多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特別重視練習,因為練習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語感的形成。同樣道理,親子共讀也應重視練習?!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有很多知識我們不用直接告訴孩子,而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多讀幾遍,去體會,去感悟,家長只需要在孩子過不去的坎中加以點撥就好。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多讀的意義和讀書的成功感,有利于他們繼續(xù)保持讀的熱情。
三、指導家長掌握評價技巧
親子共讀主要目的是支持孩子在閱讀的路上走得更遠,讀得好時,家長不要忘記給孩子點贊。孩子進行不同的閱讀體驗后,家長的評價,也許會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
評價朗讀,可以從語言、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家長要留意孩子哪方面表現(xiàn)得更好,適當?shù)亟o予肯定。評價默讀,可以問一下孩子所讀的內(nèi)容,也可幫孩子計時間,看他速度是否在提高,等等。凡孩子能讀有所得,都應好好地贊許。當然,也可以引導孩子自評,讓孩子說說該如何讀,為什么這樣讀,讀了有什么收獲。
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不是讀一次兩次就能讀好,家長要明白這個特點,讀不好,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畏難情緒,繼而要放棄了。作為家長,除了要樹立一個熱愛閱讀的形象之外,還應注意相機鼓勵。一次讀不好,那就鼓勵再讀一次,讀第三第四次,只要看見一點進步都要加以肯定,給孩子動力,直到讀好為止。持之以恒,孩子就能讀出滋味。評價的語言很多都合適,如:“讀的不錯!”“有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讀得真好!能不能告訴我你為什么這樣讀呢?”等等??傊?,要把評價的目的放在鼓勵、肯定和發(fā)展上。
四、親子共讀要注重讀的感悟
語文書中的課文正是練習閱讀的好范例,要家長們重視。家長引導孩子時,并不需要太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可以交給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家長只要引導孩子去嘗試自讀和感受就可以?,F(xiàn)行教材的許多文章淺顯易懂,孩子讀一讀就能略有理解,家長不要去過多地分析,而需讓孩子嘗試自己感悟,在讀中練讀,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一)重視預習時讀的感知
我們既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如何去初讀課文,也注重對家長的幫助,帶動他們行動起來,與孩子一同“預讀”?!邦A讀”就是讓學生將原有的閱讀認知水平帶入新的閱讀情境,初步實現(xiàn)閱讀基本目標的過程,是學生由“知識性”閱讀進入“理解性”閱讀的重要一步。但是如果在“預讀”中,只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讀,也許讀過之后只會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無法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目標,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務。下列目標中,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完成:1.一同談談課文的大概主旨,這里的理解和感知可以是粗淺的,甚至不是很精確的,但是它在閱讀認知中不可缺少,親子一同完成,讓孩子更有動力,同時可以練習表達能力和技巧。2.共同做課外的相關準備。主要是課前的認知準備,如讀古詩詞時,可以與孩子一起了解詩人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jīng)歷等;讀與歷史相關的課文,如《將相和》《田忌賽馬》等課文,先與孩子一起查找資料,知道歷史背景,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做好準備。孩子有了這些經(jīng)驗,將更有助于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一步促進其閱讀興趣。
(二)課后指引孩子在熟讀中積累
語文閱讀過程中還要注意積累和運用,只有貯存大量的優(yōu)美的詞句和名篇佳作,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才能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要提示家長重視積累的重要性。語言積累不能離開對文段的背誦,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背一些優(yōu)美的文段。一些孩子開始背誦時都會有畏難情緒,家長可引導他們由易入難,注重激勵和啟發(fā),通過一些名人認真讀書的故事去感染孩子。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帶孩子親游文章中提及的美景,如《桂林山水》《富饒的西沙群島》《白楊》等優(yōu)美的文章,孩子熟讀后,如果能身臨其境,想必會有更奇妙的記憶效果和更深的情感體會。
(三)遨游課外閱讀的海洋
課外閱讀是紛紜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教師平時多提倡和指引,讓學生有了涉獵課外圖書的方法和動力,在家里,家長如能一起重視起來,將會是相得益彰的。因此,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不能少了如何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
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注意兩個境界。一是要“好讀書”,讓孩子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躬身踐行,這不難做到,將自己曾經(jīng)讀過的好書、各大媒體推薦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讀物,慢慢地逐一向孩子介紹,他們會在里面找到樂趣所在,從而達到“好”的境界。另一個是“多讀書”,讀書方法可以不一,有些可以精讀,有些可以略讀,有些可以瀏覽,通過切身體會,找到讀的合適速度和節(jié)奏,就更易于持之以恒,讀的量自然會多起來。這里的“多”不單指數(shù)量的多,還包括種類的多,童話、寓言、故事、散文、詩歌、小說、科普讀物等,各種各樣書籍,只要有興趣的,都去嘗試閱讀。
親子共讀就是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徹到生活之中,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有著實踐性和持久性的幫助。教師作為親子共讀的促進者,要時刻牢記“讀”是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根本所在。親子共讀促進語文課堂的精彩生成,語文課堂又助力親子共讀的持之以恒,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為師者可以與家長精誠合作,力求成功。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