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滿花
為了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很多語文老師都注重讓學生多涉獵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這無疑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就寫作范例來說,其實不必舍近求遠,我們語文教材里的課文就是很好的寫作典范。陶行知先生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蔽覀兛梢猿浞掷谜n文范例引導學生的習作訓練,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
一、選材和立意
很多學生一寫作文就撓頭,不知寫什么好,于是就胡編亂造,缺乏真情實感。有些學生雖有素材,但表達的中心不明確,立意膚淺。
課文中立意極佳的范文不少,如七年級上冊課文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莫懷戚的《散步》。這兩篇課文選材都來自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以小見大,挖掘出了小事中蘊含的生活哲理,立意深刻。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兩篇課文,從日常生活入手尋找寫作的靈感。貼近生活,學生自然有話可說。
二、謀篇布局
學生寫作經(jīng)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詳略不當,把握不好重點,前面的鋪墊寫得過多,到最能突出中心的情節(jié)卻寥寥幾筆就結(jié)束了,造成中心不突出。而我們的課文,有不少可以作為學習的典范,如七年級下冊課文楊絳的《老王》和八年級上冊課文朱自清的《背影》,就詳略安排非常恰當。
《老王》一文回憶了作者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但并不是平均用力,而只是詳細地描述了“老王來送香油雞蛋”的片段。因為這一片段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一家與老王珍貴的友情,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達敬意,令作者既感動又愧怍的一幕。這樣安排,使文章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背影》一文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敘述父親送我去坐火車的離別經(jīng)歷。但作者對父親送行時照看行禮、講價錢等都是略寫,而只詳細地描述父親爬過月臺幫我買橘子的情景。這一情景猶如一特寫鏡頭,很好地突出了父親的愛子之情。這樣的安排,讓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成為打動一代又一代讀者的經(jīng)典一幕。
三、寫作技巧
1.人物描寫方法
記敘文除了敘事也常常寫人,但學生往往會把人寫成“千人一面”,毫無個性特點,如寫女同學的外貌大部分都是“葡萄一樣的眼睛,殷桃似的小嘴,像蘋果一樣的臉蛋……”除了不能準確抓住人物的特點來描摹,很多學生的描寫角度也比較單一,很多只會描寫容貌、穿著,對人物的神情、動作、心理等較少描寫。其實,我們可以從教材里找到很多寫人的經(jīng)典之作,如九年級上冊魯迅的《故鄉(xiāng)》,九年級下冊魯迅的《孔乙己》、契訶夫的《變色龍》等。
以《故鄉(xiāng)》為例,此文為了突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造成農(nóng)村經(jīng)濟破產(chǎn),人民生活越來越貧困的主題,從容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方面對20年前和20年后的閏土和楊二嫂進行了對比描寫,傳神地寫出了閏土由一個朝氣勃勃、熱情開朗、勇敢機智的小英雄,變成了一個蒼老貧窮、因循守舊、麻木遲鈍的木偶人;而楊二嫂則由一個端莊文靜的“豆腐西施”變成了自私刻薄的“圓規(guī)”。這兩個經(jīng)典人物形象讓人過目不忘,就是因為作者準確地抓住了人物的個性特征,而且描寫角度也是多樣的。
2.環(huán)境描寫的典范
在記敘文中加入適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可以起到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突出文章主題的作用。學生在寫作的環(huán)境描寫常常不得法,對此,我們可以在課文里找出環(huán)境描寫的典范讓學生學習。如九年級上冊魯迅的《故鄉(xiāng)》和七年級上冊莫懷戚的《散步》。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薄豆枢l(xiāng)》開篇就描寫了“我”在故鄉(xiāng)所見到的蕭條景象,從而烘托出了“我”悲涼的心情,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在行文中間又插入了記憶中故鄉(xiāng)的景象:“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既襯托出“我”對少年閏土的喜愛,對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無限懷戀、向往之情,也為年少時“我”與閏土的相識營造一種和諧、自由、幸福、愉快的氛圍。如此的作品,很值得學生在寫作中學習借鑒。
初中新教材里的課文都是名家名作,不僅是閱讀典范,也是寫作典范,不管哪個角度都很值得學生去學習。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應該浪費這么好的寫作教學資源,而應該充分發(fā)掘和利用,讓學生在熟悉的課文中掌握寫作技藝,提升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