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花,陳福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28醫(yī)院,海南 ???571159)
耐多藥肺結核(MDRTB)在臨床較為常見,該病為結核桿菌感染導致,同時還存在利福平、異煙肼等兩種或以上耐藥;患者需長期服用抗結核治療藥物,復發(fā)率會更高。醫(yī)護人員做好專業(yè)護理的同時,促使家屬做好護理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控制疾病[1]。同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提高患者康復信心,預防疾病復發(fā)。對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對80例耐多藥患者給予協(xié)同護理模式,報道如下。
本研究對象為2017年9月~2018年12在我院治療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耐多藥肺結核的診斷標準[1]。患者之前經(jīng)過治療超過2個月。根據(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3~69歲,平均(52.2±2.3)歲;住院時間7~15 d,平均(9.3±1.9)d。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8~71歲,平均(51.3±2.8)歲;住院時間7~15 d,平均(9.3±2.4)d。兩組基本資料比較,P>0.05,可比。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運用協(xié)同護理模式。(1)心理護理:首先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并在和患者及家屬溝通中,了解患者的個性及出現(xiàn)不良心理的原因,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對耐多藥肺結核的相關知識進行耐心講解,提高自信心。(2)提高自理能力:定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據(jù)病情制定計劃,鼓勵患者進行自行穿衣、飲食、注意衛(wèi)生等,逐漸回歸以往的生活能力。(3)生活護理:據(jù)患者情況制定計劃,幫助患者養(yǎng)成按時、按量進食的習慣,并保持營養(yǎng)均衡;在運動時鼓勵患者堅持適當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告知患者運動貴在堅持,不可過量運動;在睡眠上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放松心態(tài),改善睡眠質量。(4)用藥指導:告知患者用藥有效性和必要性,囑患者在用藥中需按照醫(yī)囑按時、按量進行,提高依從性;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出現(xiàn)輕微不良反應及時記錄,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處理;了解藥物的毒副作用,反復強調(diào)良好的依從性是抗結核治療的關鍵[2]。 (5)隨訪: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互留微信和電話,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同時解答患者出現(xiàn)的疑問;有條件進行家庭隨訪,正確指導患者飲食、運動、用藥情況。
評估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同時觀察患者的涂片轉陰率。自我護理能力應用ESCA評估,分值越高護理能力越好。涂片轉陰率則對三次痰涂片進行檢測,均為陰性表示轉陰。
應用SPSS 25.0軟件處理,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自護能力相比對照組更高(P<0.O1),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
觀察組共轉陰37例,轉陰率92.5%,對照組轉陰25例,轉陰率62.5%,(P<0.01)。
結核病在近年來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效果仍存在一定難度,該病病程長,反復發(fā)作,同時治療費用較高,對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負擔。在以往護理中更加傾向于疾病的治療,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將被動護理模式轉變?yōu)橹鲃幼o理,協(xié)同護理模式更加側重于患者的自我護理,在護理中更加注重對患者的宣教和指導,發(fā)揮患者自己和家屬的力量,不斷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積極參與,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不斷增加患者信心,從而促進康復[3]。而護理人員在指導和宣教時需具有專業(yè)性,對患者更具有針對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讓治療依從性更高,康復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應用協(xié)同護理模式,讓患者對疾病更加充分認識,增強自我管理,從而有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并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僅促進治療效果,更有利于預防疾病復發(fā),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