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
在浪漫之都巴黎,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和一位熱愛藝術(shù)的女設計師,因為一張唱片相遇。他們愛上了彼此,認為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但愛情背后,卻站著兩個受傷的人——小提琴家的妻子和設計師的丈夫。出軌的標簽一直貼在他們心頭。對原配的愧疚、對對方的猜忌、生活的雞毛蒜皮,不斷考驗著他們,讓那份熾熱的愛情逐漸走向冰點。
這是第五代導演霍建起的電影新作《如影隨心》,講述了兩個出軌者從相遇到深愛,再到情感變故的過程。
在傳統(tǒng)的婚姻觀中,出軌代表著背叛,而出軌背后,是難以抑制的情感欲望。在每一段與出軌有關(guān)的故事中,都充滿著情與理的愛恨糾葛,彰顯著人性欲望和倫理道德之間的搖擺,出軌是很多電影作品偏愛的題材。不同的電影對出軌持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肯定人性的自由,有的回歸家庭……
1995年,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創(chuàng)作了經(jīng)典愛情片《廊橋遺夢》。電影講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婚外戀情。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獨自一人在家,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前來打聽曼迪遜橋的地點,弗朗西斯卡親自帶他到了橋邊。工作結(jié)束后,羅伯特送給弗朗西斯卡一束野菊花,微妙的情愫在弗朗西斯卡心中漾起。兩人談論起各自的家庭,羅伯特與妻子離異,弗朗西斯卡和丈夫、兒女過著單調(diào)的生活。離別后,弗朗西斯卡按捺不住情感,將一張紙條釘在橋頭。第二天,羅伯特發(fā)現(xiàn)了秘密的紙條。他應邀同弗朗西斯卡共赴晚餐,并度過浪漫的一夜。之后的兩日,他們廝守在一起。
弗朗西斯卡曾為家庭放棄了理想,羅伯特的出現(xiàn)帶給她夢寐以求的自由氣息。羅伯特希望帶她離開沉寂的鄉(xiāng)村,但出于對家庭的責任和對丈夫的承諾,弗朗西斯卡忍痛拒絕了他。后來,弗朗西斯卡收集了羅伯特所有的作品。
1982年,羅伯特去世,弗朗西斯卡收到他的遺產(chǎn)和當年釘在橋頭的紙條。七年后,弗朗西斯卡去世,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因為生前她把自己獻給了家庭,希望死后可以與愛人共眠。
《廊橋遺夢》的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正在經(jīng)歷社會、思想的變革,掀起了民權(quán)運動、女權(quán)運動、反戰(zhàn)運動、性解放運動,傳統(tǒng)的婚姻觀和倫理道德正受新思潮的挑戰(zhàn)。但創(chuàng)作者沒有讓弗朗西斯卡順應潮流,而是遵循傳統(tǒng)觀念,回歸家庭。有趣的是,《廊橋遺夢》上映的那一年,美國爆發(fā)了離婚狂潮。愛欲與倫理的沖突,是人們面臨的永恒話題。
但不是所有電影都讓角色回歸家庭。經(jīng)典電影《英國病人》也講述了一段浪漫的婚外情。匈牙利籍歷史學家艾瑪殊在撒哈拉考察時,結(jié)識了飛機師杰佛·克里普頓和他的妻子凱瑟琳。艾瑪殊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凱瑟琳。在眾人眼中,凱瑟琳被稱為克里普頓夫人。艾瑪殊不喜歡這樣的稱呼,他平生最恨占有與被占有。與凱瑟琳相愛后,艾瑪殊甚至問她:“婚姻是不是也是虛構(gòu)的?”
后來,克里普頓發(fā)現(xiàn)了妻子與艾瑪殊的私情,開著飛機撞向艾瑪殊。結(jié)果克里普頓在意外中死去,凱瑟琳重傷。為了救凱瑟琳,艾瑪殊用一張地圖從德軍處換來一架飛機。在艾瑪殊眼中,國家、戰(zhàn)爭甚至生死都無法扼殺真摯的愛情。
某種程度上,《英國病人》不僅僅是對愛欲和道德沖突的討論。艾瑪殊為了拯救凱瑟琳,不惜向德軍出賣地圖,而他的解釋是“戰(zhàn)爭早已讓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在艾瑪殊眼中,婚姻、國家、戰(zhàn)爭都是人類賦予的形式,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能凌駕于愛情和人性之上呢?人性至上,讓《英國病人》留名影史。
當然,不是每一段出軌都與真愛有關(guān)。在《美國麗人》中,出軌成為主人公萊斯特掙脫生活束縛、解決精神危機的方式。
在眾人眼中,萊斯特一家生活幸福。他們在市郊擁有漂亮的房子,妻子卡洛琳是成功的房地產(chǎn)銷售商,精致優(yōu)雅,漂亮的女兒珍妮正在讀中學。他們是標準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衣食無憂,幸福美滿。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妻女眼中,萊斯特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在事業(yè)上一事無成。他與妻子的感情早已被生活磨得平淡無味,甚至連吵架的沖動都沒有了。在他看來,妻子不過是個無聊女人,永遠喋喋不休。即便他目睹妻子的越軌行徑,也能若無其事地問一句“漢堡要加點調(diào)味汁嗎”。叛逆的女兒也不愿與父母交流,她的目標是攢錢做隆胸手術(shù)。
索然無味的中年生活讓萊斯特失去了靈魂。直到他遇到女兒的同學安吉拉,熱情的16歲女孩。萊斯特從安吉拉身上感受到久違的希望,他辭掉工作,開始健身,買下夢寐以求的跑車。他想在年輕女孩身上找回青春。
《廊橋遺夢》劇照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美國中產(chǎn)階級精神危機的電影。片名《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是一種玫瑰的名字。電影最有名的畫面是,赤裸的少女躺在玫瑰花海中,性感迷人。這實則是萊斯特意淫的畫面,當他得知安吉拉還是處女時,便克制了欲望。誘惑、魅力、欲望仿佛能撬開生活的桎梏,但走上這條路的人卻依舊尋不到解脫。
如果說出軌是萊斯特渴望從空虛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中解脫的方式,那么在伍迪·艾倫的電影《賽末點》里,出軌則成了主人公實現(xiàn)階層躍升的絆腳石。
故事的主角克里斯是個愛爾蘭窮小子,他在倫敦做網(wǎng)球教練,希望借此混入上流社會。他結(jié)識了熱愛網(wǎng)球的富家公子湯姆,并與湯姆的妹妹克洛伊產(chǎn)生感情。湯姆的女友諾拉,同樣來自社會底層,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員。同樣的出身與境遇,讓克里斯和諾拉惺惺相惜,產(chǎn)生了感情。諾拉沒有獲得湯姆家人的喜愛,又因湯姆出軌而分手。克里斯則娶到克洛伊,實現(xiàn)了階層躍升。不久后,克里斯與諾拉偶遇,他們沖破禁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愛情中??死锼辜炔辉阜艞壣狭魃鐣纳睿植辉笁阂謱χZ拉熾熱的情感,他周旋于妻子與情人之間。終于,懷孕并拒絕墮胎的諾拉打破了克里斯的平衡,淪為了犧牲品。
《賽末點》試圖探索愛情與金錢的關(guān)系,又在結(jié)尾加入了關(guān)于運氣的討論。人們總愿相信真愛能打敗一切,但在《賽末點》中,真愛不僅敗給了階層,也敗給了命運。
相比外國電影,中國電影對于出軌的描寫更為含蓄、耐人尋味。
1948年,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上映。已婚太太周玉紋與久病的丈夫戴禮言感情日趨平淡,戴禮言的摯友章志忱來訪,他也是周玉紋的昔日情人,一潭死水的生活就此泛起漣漪。周玉紋與章志忱回憶起過去的歲月,充滿懷念,又都對現(xiàn)狀無可奈何。一次家宴上,周玉紋和章志忱醉酒,戴禮言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看出端倪。為了成全妻子和摯友,戴禮言吞安眠藥自盡,又被搶救過來。一番波折后,周玉紋重新認識了自己對丈夫的感情,章志忱也離開小城。
《小城之春》里沒有露骨的畫面,也沒有山崩地裂的情感,只有暗藏的情緒波動和小心翼翼的試探。這部電影上映時,《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符合時代洪流,講述人民抗爭的作品才是主流。因此,《小城之春》對于人性情欲的剖析和描寫,并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甚至有評論家認為它“引導觀眾往一條頹廢的感情的小圈子走去”。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部電影才收獲評論界的肯定。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將它評為百年華語電影第一名。
《英國病人》劇照
王家衛(wèi)也創(chuàng)作過一段含混、曖昧的出軌?!痘幽耆A》中,周慕云的太太和蘇麗珍的先生出軌,周與蘇漸漸發(fā)現(xiàn)各自配偶的秘密。或許同樣的遭遇讓他們彼此理解,或許出于對出軌者的報復,周慕云與蘇麗珍開始有意無意的約會。他們以為“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的”,但還是產(chǎn)生了別樣的情感。奇妙的情愫,仿佛圍繞在兩人身邊的淡淡霧氣,氤氳不散。
電影中,周慕云與蘇麗珍的配偶從未正面出鏡。王家衛(wèi)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都知道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婚外情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通常很沒意思。因為到故事的結(jié)尾,要么男女主人公在一起了,要么各自回到老公、老婆身邊,不是太有趣。所以這部電影對我來說不是四個人的故事。我現(xiàn)在的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兩個人的故事?!?/p>
王家衛(wèi)并沒有對人物的行為作出道德評判,只是緩慢地展現(xiàn)情感的發(fā)生、熾烈與消亡。比起虛無縹緲的道德倫理,電影中人物的命運與曖昧不明的情感,更為動人。正如王家衛(wèi)所言:“我們和影片中的人物都知道這樣的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他們知道,他們也可以做到。這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今天你說他不對,明天你可能也會做這樣的事情?!?/p>
這正是電影的意義,它宛如生活的橫截面,展現(xiàn)出人性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