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直接經(jīng)驗運用的課程教學,其通過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經(jīng)驗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合理利用,這種實踐活動課程對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qū)W生的生活體驗與學習樂趣緊密聯(lián)合,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突破。本文就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中如何發(fā)揮應有的價值進行探討,尋求更好的教學對策去解決現(xiàn)有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現(xiàn)狀;問題;對策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老師領導之下,由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活動的探索。這種課程是一種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社會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潛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國新課改下的重要要求。
一、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高中以應試教育為主,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還不夠。很多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意識以及學生的自我探索意識依舊相對薄弱。教師依舊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過度地進行學習干涉和學習指標,導致學生不能夠在實踐活動課程之中進行自我反思,這就導致師生之間的判斷出現(xiàn)誤差。很多學者認為,對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水平的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目前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中,這個重中之重并沒有得到強調(diào)。
二、 引發(fā)現(xiàn)狀的問題
(一) 關于教師
綜合實踐活動對于教師的要求是相對較為嚴苛的。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課程理論研究、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都是有著具體的要求的。但是,目前我國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培養(yǎng)并沒有做到位。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之上的角色轉(zhuǎn)變給教師帶來了極大的不適應,必須要能夠在后期的師資隊伍建設中注重多元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層面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教育要求也正在不斷提高。綜合課程也逐步走向了高中并得以實施。在這樣的研究之中,理論的分析和思考是教學實踐的保障。但是在高中教學之中,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教學實踐活動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例如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并不認為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判斷能力有太多的幫助作用,通常會忽略實踐教學,有的即使是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也往往是采取了“速戰(zhàn)速決”的策略,并沒有將太多的教學精力投入到教學中,這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三) 課程設計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其實是十分復雜并且具備一定原則性的。而有的教師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并沒有注重這種原則性教學目標的融入。僅僅只是提出了簡單的設計方案。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體其實并沒有過于明確。比如說在語文課堂之中,對于各個項目能力的提升劃分并沒有具體到位,總是想著整體提高或者一次性提高,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這也是高中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 解決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對策
(一) 加強教師主體意識培養(yǎng),增強教師綜合教學能力
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涉及很多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在李芒的理論體系中,她認為綜合實踐課程需要教師必須具備八個方面的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必須要足夠強,教學預測的能力必須具備,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的“鏈接”必須要能夠設計到位,應用信息的能力必須要能夠跟進,適應新授課方式的能力也必須要能夠提升,協(xié)作性教學的能力也必須要能夠提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評價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教師必備的能力。筆者認為學??梢约訌娊處煹乃枷胫笇Ш蛯嵺`能力的指導,一方面讓教師能夠認知到實踐的重要性,確?;顒拥恼_M行,另外一方面提升教師的組織和管理以及設計等綜合能力,確保課堂趣味性、有效性得到保證。目前關于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建設依舊是各個學校所需要抓住的重點,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種有益的講座和實訓,促進教師八個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
(二) 構(gòu)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框架和實驗研究必須要能夠做到多方面指導。僅僅依靠教師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日常需求的。過度依賴于課堂的綜合實踐活動也是缺乏整體規(guī)劃的。為了加深學生的探究深度和探究力度,教師一定要能夠?qū)⒕C合實踐活動與學科進行緊密聯(lián)系,確保價值觀得到樹立,并且,鼓勵學生家長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之中,對于學生的活動探索和活動研究給予一定力度的支持。
盡信書,不如無書。教師一定要能夠教導學生敢于挑戰(zhàn)理論實踐,解決生活問題必然需要跳出書本的圈子,一定要能夠讓學生加強對于自然、生活、社交的感悟。在語文教學課堂之中尤其需要這種感悟力,只要感悟?qū)α?,所寫出來的作文或者所評價出來的作品才有可能是“標準答案”。
(三) 遵循課程設計原則,提出主題教育
教師一定要能夠遵循課程設計的原則,確保課程設計的教育性、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等,在這些原則基礎上提出與之相關的主題教育。比如說情感教育,就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小事之中寫出自己的感悟日記,提升作文板塊能力。比如說在閱讀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給予不同的閱讀指導,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針對于不同的題材做出不同的閱讀分析。教學活動一定要能夠做到幫助學生引導生活和認知社會,讓學生從社會之中去獲取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qū)W習到有意義的知識,才能夠使活動成為一種學生需求。
四、 總結(ji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國家、地方和學校的三級管理課程,是高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其應當被每一個學校所重視。筆者認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加強對于活動課程的關注,提升課程自身的評價和課程設計的重視程度,并且在一定方面促進社會各方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指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實踐,一定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志慧,羅生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倫理考量[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20).
[2]汪明帥.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透視與路徑選擇——基于十五位高校專家的訪談報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5(10).
[3]張家軍.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5(4).
作者簡介:
孫杰飛,山東省萊西市,山東省萊西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