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肌少癥(又名骨骼肌減少癥)的發(fā)生與人的年齡密切相關(guān),老年人一旦患上肌少癥,就容易跌倒。那么,老年人該如何增???了解下面這些知識,會讓你事半功倍!
人體共有3種肌肉組織: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這里我們主要談一下骨骼肌。
骨骼肌是由數(shù)以千計具有收縮能力的肌纖維所組成。每一條肌纖維均由一層稱為肌內(nèi)膜的結(jié)締組織所覆蓋,多條肌纖維組合一起便構(gòu)成了一個肌束。而每條肌纖維又由沿肌纖維長軸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組成。肌原纖維又由粗細兩種肌絲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為蛋白質(zhì),肌肉的收縮就是靠粗細肌絲的滑動來完成。
增肌,增加的是骨骼肌的肌細胞數(shù)量嗎?不!在胚胎第24周的時候,骨骼肌纖維的數(shù)量就不再增加。所以,增肌其實是肌纖維體積的增大和肌肉內(nèi)結(jié)締組織的增多,具體包括:1.粗細肌絲的增多,從而使肌節(jié)增多,肌原纖維變粗加長;2.肌細胞內(nèi)的線粒體等細胞器及貯存糖原的增加,從而使肌細胞體積增大;3.為了滿足增大的肌細胞的營養(yǎng)需求,骨骼肌中的結(jié)締組織和毛細血管也增多。
我們知道了肌肉生長的模式,還要知道影響肌肉生長的因素,如此才知道如何做有利于肌肉生長,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1.遺傳因素。不得不說,有人天生肌肉就更容易增加,這有可能與他們在胚胎時期的肌細胞數(shù)量多有關(guān),也有基因的因素。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所以不多說了。
2.年齡和性別。隨著年齡的增大,肌肉本身就有逐漸萎縮的趨勢,因此,老年人增肌會比年輕人困難;因為身體結(jié)構(gòu)的不完全相同,男性也比女性增肌更容易。這些都可能與身體內(nèi)睪酮、胰島素生長因子等激素水平有關(guān)系。但遺憾的是,這兩點我們也無法改變。
3.飲食中的蛋白質(zhì)。通過上面對肌肉結(jié)構(gòu)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肌肉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蛋白質(zhì),因此,如果想要增肌,在訓練的過程中,飲食中的蛋白質(zhì)比例要提高。只有充足的原料,才能制造出足夠的產(chǎn)品,不是嗎?
4.力量訓練的方式。不是只要進行力量訓練就一定能增肌哦!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負荷強度大的訓練發(fā)展的是最大力量,而負荷強度小的訓練,則只能提高肌肉的耐力。如果想達到增肌的目的,也就是肌肉肥大的效果,訓練的負荷應(yīng)該在65%~80%的1RM。RM的含義是,可重復某一次數(shù)的最大重量。例如1RM為只能重復1次的最大重量,8RM為只能重復8次的重量,也就是說這個重量,你能夠并且也只能夠重復8次,第9次就不能完成了。
除了訓練負荷,力量訓練還有很多參數(shù):
1.重復次數(shù)(或者為每組次數(shù))。力量訓練時還有一個原則,就是疲勞原則,只有訓練時的負荷及重復次數(shù)或持續(xù)時間(靜力性收縮時)引起適度的肌肉疲勞,才能達到肌原纖維增粗的目的。所以,訓練時要達到力竭。因此,如果你的訓練負荷是8RM,那么重復次數(shù)就應(yīng)該是8次。
2.組間休息。在達到力竭時,要使肌肉恢復后再進行下一組訓練,組間休息時間可控制在45~95秒。
3.訓練組數(shù)。4~8組/次。
4.訓練頻率。肌肉訓練后需48~72小時的超量恢復(亦稱“超量補償”,是指運動員訓練與比賽后,能量恢復過程的階段之一。在此階段,機體在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不僅得以恢復甚至超過原先水平)時間,因此,每周訓練3次或者隔日1次比較合適。這里所說的訓練次數(shù)的原則,是針對同一肌群的。對于不同肌群,則不受限制。如今日行上肢肌肉訓練,明日行下肢肌肉訓練,是完全可以的。
5.睡眠時間。肌肉恢復,包括身體的恢復,主要在睡眠時完成,因此,睡眠時間的長短也影響肌肉的生長。有些專業(yè)的健美人士,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每日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