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央宗,曹 嘎
(1.拉薩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西藏 拉薩 850000;2.拉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西藏 拉薩 850000)
子宮肌瘤剔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這一多發(fā)性腫瘤疾病的常用技術手段,有利于恢復女性生殖系統(tǒng)健康,幫助患者實現為人母的生育愿望。從某種角度而言,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出現不僅為患者家庭帶來了福音,也有效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為對比開腹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筆者開展了對照研究,現作如下報道:
納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入選者年齡為30-51歲,中位數為40歲,肌瘤發(fā)病部位涉及肌壁間(65例)、漿膜下(28例)、子宮頸(11例)。隨機將入選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52例,對比兩組各項基線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1 常規(guī)組行傳統(tǒng)開腹術
行全身麻醉并作氣管插管,正確擺放體位,常規(guī)消毒后切開患者下腹部,逐層分離皮膚將盆腔內肌瘤所在位置充分暴露在術野下,將縮宮素注射于肌瘤、肌壁交界處,起效后將肌瘤連帶結締組織一并剝離并及時送檢,常規(guī)清理腹腔,篩查出血點并包扎,確認無誤后關閉腹腔。術后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補液并予以鎮(zhèn)痛處理。
1.2.2 研究組行腹腔鏡手術
①術前對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通過有效溝通提升患者對手術及其手術流程的認識,堅定患者手術信念,減輕應激反應損害;②術前不作禁食禁水處理,但術前24-36 h內飲食應富含高熱量且以流食為主。與此同時,術前24 h,將適量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與2000 ml溫開水混合并囑患者分兩次飲畢,以此增強胃腸道手術耐受性;③術前半小時醫(yī)護團隊進入手術室調控溫度和濕度,以免患者出現低體溫癥;④術時同樣采用全身麻醉誘導進行氣管插管,于臍部下緣做一直徑10 mm的觀察戳卡口并于左下腹做兩個直徑5 mm的操作戳卡口,自觀察口置入腹腔鏡,明確肌瘤數量、大小、位置及其周邊組織狀態(tài)等信息,同樣給予縮宮素,并借助單極電凝鉤離斷肌瘤和周邊組織,而后以肌瘤鉆將剔除的肌瘤牽出腹腔外及時送檢;檢查出血點,確認無誤后縫合各個戳卡口。⑤術中限制膠體和晶體液輸注量,且在輸液前應提前將液體加熱至38℃并利用加熱棒維持溫度;沖洗腹腔時,需要使用溫度為38-42℃的沖洗液,且操作臺面被水污染后,需要及時鋪墊干燥無菌巾,以免造成患者中心溫度過快散失。另外,需要減少皮膚的暴露,使用蓋痰遮擋非術野皮膚進行保溫處理。⑥術畢留置導尿管1-2天。同時術后采取自控靜脈鎮(zhèn)痛模式,以疼痛評分低于3分視為撤除鎮(zhèn)痛的依據,必要時可給予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⑦術后對患者補液量進行限制,日最高補液量為2000 ml。術后6 h內可通過咀嚼口香糖(無糖型)的方式刺激胃腸功能,每小時飲水量限制為30 ml,術后1 d視情況,以流食、半流食、普食的順序過渡。⑧術后鼓勵患者盡快開展早期活動,一方面加快胃腸蠕動,一方面改善局部血運以免肌力減退。
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肌瘤剔除數量、肌瘤直徑、肌瘤殘留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明顯少于常規(guī)組,且術后排氣時間更早(P<0.05)。但兩組手術時間、肌瘤剔除個數、剔除肌瘤直徑、肌瘤殘留率等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表1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
由表2可知,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子宮肌瘤是危害女性生殖系統(tǒng)健康的良性腫瘤疾病,因該疾病可引起月經紊亂、排泄困難、不孕不育、貧血等不適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嚴重困擾。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首選藥物方案,通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雄激素、抗孕激素等藥物扼制子宮肌瘤生長態(tài)勢[1]。但是,子宮肌瘤數量較多、直徑較大或是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根除病灶。傳統(tǒng)的開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適用范圍廣泛,直視條件下操作能夠避免肌瘤剔除不凈。但是,因腹腔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常會引起感染,且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切口愈合慢,因此患者接納度并不高[2]。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借助腹腔鏡這一內鏡進行手術操作,通過行腹部小戳口置入內鏡,可全面探查腹腔內部結構、形態(tài),免除了切腹損傷。同時,戳口切面較小有效降低了空氣污染物浸潤腹腔的風險[3]。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快患者康復進展,本院在實施腹腔鏡手術時對圍術期飲食、飲水、補液、鎮(zhèn)痛、導管留置以及應激心理進行科學干預,有效提升了手術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住院天數更短,術后排氣時間更早,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P<0.05),但兩組手術時間、肌瘤剔除個數、剔除肌瘤直徑、肌瘤殘留率等指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由此表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減少術中創(chuàng)傷,加快胃腸恢復進展,縮短住院時間,整體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術,發(fā)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