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杭
摘 要: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珍品,古典詠史懷古詩更是其中獨放異彩的一顆明珠,然而現(xiàn)實卻因這類詩多寫古人古事,多用典故,情感的抒發(fā)較為含蓄委婉,因而成為高中生古詩鑒賞學習中的一大難題。本文作者是一名酷愛文學的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尤為喜歡,一直以來,對新課程推薦的優(yōu)秀古典詠史懷古詩進行個案分類研究,不斷在學習中加以梳理歸納和總結,提煉出抓注釋辨明內容主旨;抓標志定位詩詞類型;抓人事,把握詩人情懷;抓景物體味詩詞情感;抓關鍵字定位感悟基調的“五抓”鑒賞技巧。這樣的“五抓”幫助筆者提高了鑒賞能力與效力。
關鍵詞:高中古典詠史古詩;五抓;鑒賞方法
高中生對中國古典詠史懷古詩的鑒賞較之于其他類型的詩歌(如羈旅懷鄉(xiāng)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只要把握這類型詩歌的鑒賞方法,就完全可以準確地抓住詠史懷古詩詞的靈魂。本課題試以五個“抓”字來探討古典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技巧。
1 抓注釋,辨明內容主旨
詠史懷古詩詞中一般都給學生提供了注釋或者寫作背景。這些信息一般有兩個功能,一是提供詩詞中個別字詞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容;二是提供作者的基本信息或作品的寫作背景。
如: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懷古二首(其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股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注釋】(1)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統(tǒng)治者卻奢侈依舊,殘暴日甚。(2) 水殿龍舟事:當年運河竣工后,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游,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被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
簡析: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接著反面設難,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tǒng)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全詩立意新奇,議論精辟,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而詩中的注釋水殿龍舟事與唐朝后期的時代背景是有緊密相關的,詩人皮日休借隋煬帝舊事來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
又如唐代劉禹錫的《烏衣巷①》:“朱雀橋②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①烏衣巷:南京,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②朱雀橋:今江蘇省江寧縣,橫跨淮河。
簡析: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痹娭械淖⑨尀跻孪锱c朱雀橋昔盛今衰與作者感慨緊密相關。
在詠史懷古詩中注釋多是因身處國家衰微之時,富有危機意識的詩人們多半以短命而亡的秦隋二朝、南唐或比較著名的昏君如商紂王、周幽王、南唐后主等歷史對國君加以規(guī)勸警示?;蚴枪糯拿骶t臣,詩人希望以史為鑒,借古諷今。
2 抓標志,定位詩詞類型
詠史懷古詩有的作品會有顯著的標志,我們抓住這些標志,就能較好地把握住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詠史懷古詠史懷古這類型詩歌。一般古典詠史懷古詩會有如下標志:
1、標題中直接出現(xiàn)古跡、古人名,如唐代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痹娭卸拍烈约傧腠椨鹞慈恢畽C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又如,唐代王維的《西施詠》:“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蓖蹙S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一人命運發(fā)生改變的經歷,悲嘆世態(tài)炎涼,抒發(fā)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借世人只見顯貴時的西施之美,表達對勢利小人的嘲諷;借“朝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吳宮妃”后的驕縱,譏諷那些由于偶然機遇受到恩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顰的東施,勸告世人不要為了博取別人賞識而故作姿態(tài),弄巧成拙。
2、標題中有“懷古”“覽古” 等字樣,如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王安石通過對金陵 (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
又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跟,只今惟有朗鴣飛?!崩畎淄ㄟ^對越宮昔日將士錦衣、宮女滿股的繁華盛景的想象,與今日唯有鷓鴣孤飛服上的荒涼真敗之最形成對比,鮮明突出地表達了對于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的感低,和對于世事無常變遷、繁華不可長久,如流水般易逝的吸息。整首詩透露著歷史興亡的氣息和宏大境界。
3、標題中含有“詠史”“讀史” 等字樣,如清代糞自珍的(味史》:“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暴露其空虛無聊的精神世界。頷聯(lián)寫市儈小人、虛浮之徒把握權柄、占據要津的不合理現(xiàn)象。頸聯(lián)則反映處于思想高壓下的文人們,已成為一群茍且自保的庸俗之輩。尾聯(lián)借田橫五百壯士殺身取義的故事,感嘆氣節(jié)喪盡、毫無廉恥的社會現(xiàn)狀。此詩從現(xiàn)實感慨出發(fā),而以歷史故事作為映襯,具有強烈的批判與諷刺效果。
唐代戎昱的《詠史》:“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能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詩人雖為詠嘆明妃和親事,實則映射現(xiàn)實。唐代從安史之亂后,朝政紊亂,國力削弱,藩鎮(zhèn)割據,邊患十分嚴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邊境人民備受罹悉。所以詩人對當時朝廷執(zhí)行的和親政策視為國恥,痛心疾首。詩人借古諷今,借昔日明妃和親的歷史,無情的揭露和親政策的荒謬和可恥,憤激指責朝廷,尖銳辛辣。
3 抓關鍵字,定位感情基調
中國古典詠史懷古詩詞大都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不能匆匆一掃而過,而應一個字一 個字地品讀,抓住詠史懷古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句,邊讀邊想其意,力來還原詩歌畫面,準確定位情感基調。
如:唐代李白的《夜泊牛渚①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②。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p>
【注釋】①渚:今安徽當涂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北段突人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磯(此地即為謝尚袁寵詠史處)。②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zhèn)西將軍。謝尚鎮(zhèn)守牛渚時,曾于秋夜乘月泛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邀請袁宏過船來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清代汪士縝評價這首詩“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對頷聯(lián)的一個“空”字極為贊賞,認為意蘊豐富。頷聯(lián)中的“空”是指白白的、徒然之意。詩人登舟望月吟詩,聯(lián)想到袁宏乘月泛舟詠詩遇知音,受到謝尚的貴識,名聲大著。而自身空負袁宏之才,卻因為謝尚不復可遇?!翱铡弊质惆l(fā)了自己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感慨。
詠史懷古詩詞中揭示情感的關鍵字詞往往直接透露了詩調的主旨。如上文提到的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詩中的“空"流露出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因不遇知音而產生的孤寂凄苦之情。這樣的字詞也叫“情感語言”。如抓住了這些字,把握思想情感往往既快又準,它一般藏在寫景敘事句中,或是詩詞的眼。
4 抓人事,把握詩人情懷
古典詠史懷古如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等,發(fā)表議論或抒發(fā)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或者發(fā)思古之幽情。
在詠懷古人的詩作中,首先必須弄清所詠對象的身份,是否明君,是否賢臣。同時必須注意,“古人”與“今人”二者之間的身份定是對等的。如果詠懷的是“古人”是古代君王,那么“今人”必為詩人所在時代的君王和與之代表的朝廷,詩人一定是想以史為鑒,通過古代君王的事跡,批評或警示當時的君王或朝廷,多半是借古諷今。
如唐代李賀的《馬詩(其二十三)》:“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詩人寫漢武帝煉丹求仙,耗費了大量錢財,結果得到的不過是一縷紫煙而已的往事。此詩作于元和年間,當時,唐憲宗“好神仙,求方士”,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臺州刺史的荒唐地步?;实廴绱耍闲邢滦?,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李賀此詩即為諷喻此事而作,借古諷今,諷刺了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的情狀。
如南宋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 滿眼鳳光北園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詩人在這里是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相似,顯然詩人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zhàn)而勝之,正是為了反襯南宋朝廷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
如果詠懷的是“古人”是古代臣子,那么“今人”必為詩人自己,這種類型的詩歌多半是表達懷人傷己的情感。這時,就需要進一步結合雙方的人生際遇來分析了,或為對比失落型,或為同病相憐型,手法多用對比、反襯。
如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中結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詩人借廉頗自比,自問頗具將才,然而廉頗老矣仍有朝廷來問“尚能飯否”,意欲起用他,而詩人自己卻至老也無人問津,兩相對比,表達了詩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朝廷無意任用自己的強烈失落。
又如南宋辛棄疾的《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痹娙藢懘嗽~時正是他被讒罷居上饒帶湖之時。詞中嘆息像李廣這樣有大功于國的名將,一度被罷黜而家居。回顧自己“壯歲連旗擁萬夫”(<鷓鴣天>),突入金營手縛叛徒張安國,稍有作為,又被排斥而長期退隱。詩人即借與自己有著相同命運的“飛將軍”李廣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發(fā)自己遭讒被廢的悲憤心情。
5 抓景物,體味詩詞情感
“懷古”中的“古”是指古跡,“懷古”是指登臨游覽,觸景生情,詩人因歷史遺跡的誘發(fā)而抒發(fā)感慨。懷古詩多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因此,懷古詩往往著重寫景,寫古跡的地理環(huán)境、最物景觀,長于情景交融。
臨古跡,古跡若有今昔之別,必定會成為詩人詠嘆的內容之一,此時情感多為感慨普盛今衰、物是人非,因此詩人多用對比、反襯、虛實對比、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景等。
如晚唐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薄肮袍E”臺城“古時”為東晉至南朝時的皇宮所在地,繁華無比。而詩人所見“今時”為迷蒙的春景:細雨罪罪,青草蔞萋,曾經的六朝繁華如夢而逝。韋莊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已經全面走向衰落,眼見長堤上的柳樹終年繁盛,全然不知人世滄桑,韋莊不禁悲從中來,擔憂國家衰頹的命運,流露出濃重的昔盛今衰的感傷情緒。
又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痹娙讼胂罅藨?zhàn)士衣錦還鄉(xiāng)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和越國稱霸方后的繁盛、威風,便轉而描寫眼前的景色:幾只鷓鴣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廢墟上,旁若無人的飛來飛去,好不寂寞凄涼。詩中蘊含的人事變化、盛衰無常、興亡之嘆呼之欲出,手法則是對比、反襯與虛實結合。
參考文獻
[1]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胡小平.回歸舊知,牢記手法——詠史懷古詩鑒賞方法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年第15期
[3]趙光升.鑒賞詠史懷古詩的一二三[J].中學語文園地(高中版),2008年第9期.
[4]劉福娟.人生幾回傷往事——詠史懷古詩鑒賞[J].中學生天地(C版),2016年第5期.
[5]文全.詠史懷古詩鑒賞指導[J].新課程(中學).2014年第2期.
[6]許保剛,楊海明.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方法[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