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友
一、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的女生王心儀寫下了一篇名為《感謝貧窮》的文章,在網(wǎng)絡(luò)上熱傳。文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事業(yè),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不少網(wǎng)友被文章打動,為這個樂觀自信的姑娘點贊;也有一種反對的聲音,認為貧窮根本不值得感謝。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時事類材料作文題,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貧窮。從作文形式看,屬于任務(wù)驅(qū)動型作文,要求學生針對材料中的具體“任務(wù)”,進行“聯(lián)想和思考”,以實現(xiàn)寫作能力在運用層面上的考察目的。材料已經(jīng)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贊成該女生“感謝貧窮”的看法,為她點贊;另一種是反對,“認為貧窮根本不值得感謝”。寫作時,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只要言之成理都符合要求。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種立意:
(1)贊成。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面對貧窮,王心儀沒有放棄夢想,沒有悲觀絕望,而是很好地調(diào)整心態(tài),勇于面對貧窮給他帶來的困難,克服了貧窮給她帶來的痛苦、掙扎與迷茫。貧窮,使她堅強,讓她成長,助她步入名校的殿堂。
(2)反對。一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對貧窮能有如此認識和理解,值得敬佩,但這不足以成為“感謝貧窮”的理由。應該明白,絕不是家庭貧窮的王心儀考上了北大而感謝貧窮,也不能因為考上北大的孩子寫了一篇《感謝貧窮》而感謝貧窮。如果感謝貧窮,那還追求什么富裕?還做什么扶貧工作?
(3)貧窮沒有意義,戰(zhàn)勝貧窮才有意義。王心儀能考上北大,絕不是因為她家庭貧窮,而是因為她在家庭貧窮的情況下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她長期努力奮斗的結(jié)果,而不是貧窮的生活狀態(tài)的結(jié)果。貧窮無法造就美好的品質(zhì),只有克服和戰(zhàn)勝貧窮造成的困難,才能讓貧窮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