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剛
用心,具有一種情理性。用,雖是動作,但卻發(fā)乎情;心,是意向,止于理。因此,用心,既是一種有理性的情感,又是一種有情感的理性。教育,既需要情感的投入,又需要理性的智慧。因此,教育,只有用心才能做好。
北京市第八中學的趙鑫老師正是這樣一位用心做教育的教育人,無論是教育“問題”學生,還是探索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亦或是推進學校課程建設,他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用教育的智慧把事情做好。
用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有人說,衡量一個班級教育的質(zhì)量,不是看有多少好學生,而是要看有多少“問題”學生。在學校,幾乎每個班里都會存在“問題”學生,他們不愛學習,成績不出色,卻常因違紀“出名”。趙老師認為,教育旨在使人向善,如果不能改變這些“問題”學生,又何談育人呢?
初為人師,趙老師成了山東省一所中學的語文教師。工作不久,學校讓他中途接手了一個全校出名難管的初中班。
趙老師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讓這些學生成長起來。于是,他閱讀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學書籍、請教了很多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和前輩。經(jīng)過反復思考和總結(jié),趙老師嘗試了幾個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自我照亮”。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身上并不是毫無亮點,多數(shù)有特長,有些甚至多才多藝。比如,有一個動不動就打架的學生,特別喜歡攝影。趙老師想,應該找個機會,讓他展示一下特長。恰逢學校舉辦藝術(shù)節(jié),趙老師鼓勵他拍攝作品參加比賽,并耐心指導他如何選景、如何拍攝。結(jié)果,他的攝影作品獲得了全校一等獎,學生興奮自豪地把結(jié)果告訴了趙老師,趙老師從孩子的表情中看到了轉(zhuǎn)變的契機和希望。此后,趙老師又給他提供了多次為大家服務的機會,讓他擔任副班長,負責管理班級紀律。后來,這個學生不但自己不再打架違紀,還帶領這個班成為年級文明班級。
二是“鍛造團隊”。班集體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初接班時,多數(shù)學生對班級不關心,班級凝聚力不強。趙老師知道,增強班級凝聚力,首先要讓學生樹立班級榮譽感。有一次,學校組織歌詠比賽,但音樂老師指導時間有限。趙老師利用自己懂音樂的特長,每天下午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班級在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同學們歡呼雀躍,享受著努力后成功的喜悅。之后,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排球比賽……孩子們都認真準備,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孩子們對班級的感情日漸深厚。學期末,班級獲得了“先進班級”的榮譽。
三是“誨人不倦”。趙老師認為,教育需要慢功夫,要有耐心。班里有一個學生常常遲到,趙老師決心改變他遲到的毛病。一天,他又遲到了,趙老師詢問他這個原因,說是父母沒叫他,趙老師說上學要自己叫自己,孩子答應了;轉(zhuǎn)天,他又遲到了,問他,說是自己沒法叫醒自己,趙老師說買個鬧鐘;第三次,孩子又遲到了,原因是沒有聽到鬧鐘響,趙老師說多定幾個時間點……經(jīng)過多次車輪戰(zhàn),這個學生終于改變了:“趙老師,您對我這么好,我不能再遲到了?!?/p>
趙老師的用心使得“亂班”成了“文明班”,而且學習成績也穩(wěn)步提升,學生畢業(yè)后大多升入了重點高中。有一次,趙老師路遇已升入重點高中的學生,學生自豪地說:“趙老師,我們班太牛了,高一8個班里,有5個班長、3個團支書和幾乎全部體育委員都是咱們初中班的同學。”此時的趙老師,一臉欣慰。
用心,探索語文教育的本真
趙鑫老師說:“沒有抓住本真的語文教育不是好的語文教育。”趙老師所說的“本真”,應該理解為一種“規(guī)律”,即以這種本真的觀念來看語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從整體上看,他認為,語文教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學習旨在讓學生學會獲取信息和表達信息,并在學習過程中錘煉思想,涵養(yǎng)品德。比如,精選的課文里蘊含著豐厚的人類智慧和文明,學生浸潤其中,可以充分汲取營養(yǎng)。即使是漢字的音形義的學習也能影響人的品性。首先,漢字音美,抑揚頓挫,很有音樂感;其次,漢字形美,見形知意,不言而喻;再次,漢字言簡義豐,常用常新。這些都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母語和民族的熱愛。
在語文教育實踐中,他堅持本真地看問題,系統(tǒng)地想問題。學生學習語文切入的點和時機雖然沒有限制,但不同學習內(nèi)容有最佳學習期,不同文章對于學生來說價值也不同,不同學習內(nèi)容的學習方法也有差異。只有統(tǒng)籌考慮這些問題,才能讓學生學好語文。比如,他認為,教材中的課文承擔著不同的教育任務,每篇文章各有其獨特的價值,應抓住這個核心進行教學。否則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走偏方向。比如,曾經(jīng)有一位老師講《蒙娜麗莎的魅力》這篇文章,導入時提問:“大家仔細觀察這幅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們紛紛發(fā)表意見后,他又接著說:“我也有自己獨到的發(fā)現(xiàn)?!睂W生很期待地看著他,他頓了頓,自得地說:“她是沒有眉毛的。”學生們一愣,隨即哄堂大笑。趙老師認為,每篇課文的核心價值應是教學的重心,這篇文章應將學生引導至蒙娜麗莎的微笑啟發(fā)遐思這個方向上,而非過分關注無關緊要的枝節(jié),誤導學生。
因為對語文教育的用心,趙老師才形成了這種“本真觀”。這種本真觀念就猶如一道激光,幫助趙老師穿過各種細枝末節(jié),直指語文教育的核心。
用心,推進八中的課程建設
自2012年進入北京八中工作以來,趙鑫老師就擔任教科室主任一職,全面負責學校新課程建設與管理,陸續(xù)推進學校校本課程和項目課程的建設與實施。趙老師傾心于負責的每一件工作,用他的話說就是,“腳踏實地,干一件成一件”。我們從他全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中也能窺見他對教育的用心。
八中校本選修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理念開發(fā),實現(xiàn)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重整融合。這是一個難題,它擺在了每一個八中人的面前。趙老師作為學校校本選修課程建設的直接負責人,承受的壓力更大。趙老師和他的團隊經(jīng)過慎重思考和深入研究,在學校領導的直接領導下,將學校自主課程實驗方案中領域研究課程、領域拓展課程和個性發(fā)展課程由設計方案變成了實施方案,找到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最佳角度與切入點。領域研究和領域拓展兩類課程由學科專任教師擔任,個性發(fā)展類課程由全校員工及校外特聘教師擔任。
學科老師常規(guī)工作已很繁重,再開設校本選修課的負擔可想而知。困難再一次擺在了趙老師面前。
新課程是新事物,對于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的老師來說,改變的難度很大。因此,校本選修推進艱難。有的老師態(tài)度不積極,有的老師不知道開設什么課程,有的老師填寫申報表有問題,還有的老師缺少教具……趙老師憑借幾十年教育教學研究管理的經(jīng)驗,加上一顆真誠熱情的心,見招拆招,逐一解決。
例如,有一位地理老師,他平時課很多,講課很辛苦,不太愿意再開設校本選修課。于是,趙老師先是鼓勵他,讓他認識到校本選修課既是國家新課程的要求,也是任課老師學科常態(tài)教學的有效補充,可嘗試進行改革,如教法學法和內(nèi)容調(diào)整等。然后,趙老師與他一起設計校本選修課,幫助這位老師將課設計成三類課型:教師示范講解課、師生共研探究課和學生登臺展示課,三類課的比例設定為2∶3∶5。這樣的課,老師少講,學生多參與,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真正實現(xiàn)“授人以漁”。結(jié)果,這位老師的課上得很成功,學生非常喜歡。
終于,校本課程開設起來了,每個學期70門左右的校本選修課,滿足了高一高二學生校本選修課程修習的需要,初步探索出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基本路徑和策略,為之后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無論是作為語文教師,還是作為班主任,亦或是課程建設者,趙鑫老師都用心去做,朝著他心目中的好教育不斷努力,默默付出,甘為人梯,靜待花開。
編輯 _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