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平與發(fā)展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并且形成了以和平、合作、發(fā)展、進步為主要內容的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茖W社會主義也面臨著當代發(fā)達資本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這兩大挑戰(zhàn)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能否獲得新發(fā)展和大發(fā)展的重要機遇。只有在對資本主義保持清醒的頭腦的同時,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積極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所用,并吸收先進的思想觀念,加強自身理論建設,新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才會擁有光明的前景。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阻礙;對策
一、當代世界科學社會主義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發(fā)達資本主義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zhàn)
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借助于以信息化為龍頭的新科技革命,迎來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使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達到更加發(fā)達的高度,使資本主義全球化拓展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各個角落。這使得科學社會主義和發(fā)展中國家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國家經濟獨立和安全受到嚴峻的威脅。
(二)發(fā)達資本主義的文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挑戰(zhàn)
二戰(zhàn)以來,世界思想舞臺進入戰(zhàn)國時代。特別是中國入世以后,各種外來文化、文化制度蜂擁而入,對國人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面的影響態(tài)勢,多種文化相互沖突,多元價值譜系相互激蕩。多種不同性質的意識形態(tài)并存,并以不同的方式發(fā)揮著作用,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主流地位有所降低,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殘留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tài)有所抬頭。同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并存,造成社會成員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方面面臨著多種選擇、困惑、迷惘和混亂,削弱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
二、當代科學社會主義面臨挑戰(zhàn)應采取的對策
(一)面對當代發(fā)達資本主義的對策
(1)積極借鑒西方成功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雖然存在著諸多局限性,發(fā)展也諸多的弊端,可它的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管理、多元文化、素質教育、思想自由、社會需求和對外開放等依舊存在諸多優(yōu)勢。社會主義國家迅速提高和發(fā)展生產力,不僅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全面超越的必要條件。應該大膽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先進的經營方式、科學的管理方法等一切文明成果。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創(chuàng)新、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總結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同時還要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積極成果,為社會主義建設所用。
(2)保持頭腦清醒與資本主義劃清界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剝削性質,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與資本主義徹底劃清界限。一方面,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只是采取一些經濟調節(jié)措施,暫時緩解經濟危機,但是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實行的改良措施雖然使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但是這些改良措施并沒有使工人階級擺脫被雇傭、受剝削的地位,只不過是剝削方式更加隱蔽化、智能化。我們要正確分析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既要看到這些新變化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又要看到這些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本質,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保證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應對措施
(1)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國際聯(lián)系和合作。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說:“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1)。”在全球化時代,國際金融的全球化和國際生產分工體系得以形成,使原材料、勞動力、資金、技術資源的配置突破了一國的框架,社會主義國家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開放,使各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作,以獲得產品的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潤;加強國際聯(lián)系和合作,出口勞動、資源密集型產品;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走出國門尋求更多的發(fā)展機會,謀求更大的利益。
(2)吸收先進的思想觀念,加強自身理論建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主義國家要吸收西方的先進的思想觀念,如知識經濟觀念、效率觀念、社會主義民主法律觀念、人權觀念以及環(huán)境保護觀念等,打破禁錮人們頭腦的思維方式,實現(xiàn)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變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自身要加強理論的建設,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權威性。越是對外開放越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保持民族氣節(jié),維護國家的利益和榮譽,抵制西方資產階級的腐蝕。
注釋: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頁
參考文獻:
[1]高放.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鄒東濤.發(fā)展和改革藍皮書(NO.1)——中國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3]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六版)》簡評[N].光明日報,2014-02-13 (7)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164.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49.
作者簡介:李文敏(1991.01.02)女,納西族,云南香格里拉人,研究生學歷,初級職稱,從事黨校科社專業(yè)教育研究工作?,F(xiàn)就職于云南迪慶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