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吉林省吉林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松九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0)
老年糖尿病多指六十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國這個糖尿病大國,老年糖尿病患者這一群體的數量也在逐漸上升[1]。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受到疾病的影響,極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2],從而對自身疾病的控制產生不良的影響,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心理護理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及措施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全文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為44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定,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其簽署同意書。
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65.35±4.35)歲。
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61~79歲,平均(65.52±4.28)歲。
組間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1)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針對老年患者應當采用溫和的方式耐心的進行講解,幫助患者提高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2)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和運動方案,提醒患者注意飲食忌口,提倡患者保持合理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3)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jiān)測,并督促患者定期完成自我血糖監(jiān)測。隨時觀察自己的血糖情況,并遵醫(yī)囑用藥。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1)多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真實的的心理訴求,多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對患者的負面心理進行疏導。以過往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正確的看待糖尿病,培養(yǎng)患者積極的應對態(tài)度和心理準備??膳浜陷p音樂來幫助患者舒緩情緒,組織互動性較強的活動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從而轉移注意力。(2)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工作,多多向家屬科普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讓家屬對患者的具體狀況有更加科學準確的認知,鼓勵家屬多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借助家庭的氛圍幫助患者消除負面的情緒。
(1)對比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3],分數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嚴重。
(2)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功能、精神狀態(tài)、社會關系以及軀體功能等內容,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的關系。
將本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數據資料全部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文中計數資料均采用x2檢驗進行對比,計量資料采均用t檢驗進行分析比較,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s,分)
表1 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s,分)
組名 例數 護理前SAS 護理后SAS 護理前SDS 護理后SDS對照組 44 58.25±5.45 46.14±5.57 54.35±5.83 47.21±5.25觀察組 44 58.52±5.35 38.53±6.15 55.45±6.68 39.65±7.55 t-0.23 6.08 0.82 5.45 P->0.05 <0.05 >0.05 <0.05
觀察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可見表2。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往往會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焦慮、抑郁甚至喪失信心等負性心理[4],不僅對自身病情產生不良的影響,更可能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出現[5]。因此,給予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表2 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s)
表2 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s)
注:2組對比結果,p<0.05。
組名 心理功能 精神狀態(tài) 社會關系 軀體功能對照組(n=44) 68.51±8.65 29.55±2.05 58.45±3.45 42.15±3.65觀察組(n=44) 89.45±8.42 42.15±2.23 70.65±3.84 65.13±4.26
在上文的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采取了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對比結果發(fā)現,給予心理護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下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可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行有效的疏導,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