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萍
摘 要: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目前發(fā)展迅速,但形式與內容良莠不齊。東莞市科普研學旅行發(fā)展正在起步,急需搭建科技館類科普研學共享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科技館類科普研學教育的新模式與新途徑,保障科技館類科普研學健康發(fā)展。為此,在文章中,圍繞如何利用科技館類科普教育基地資源開展科普研學活動策略方面進行簡單分析,并以東莞科技館科普研學工作為例,談談科普教育基地該如何做好科普研學的準備,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科普基地;研學旅行;模式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把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擺在重要位置加快發(fā)展。為使國家關于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近年來,東莞市的研學旅行,尤其科學教育類的研學旅行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和建立優(yōu)秀的范例,那么,想要更好的開發(fā)科普研學旅行就必須要統(tǒng)籌利用東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優(yōu)質資源,精心設置課程,搭建科普研學平臺,為做好研學旅行進行強有力的保障。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簡稱“東莞科技館”),是東莞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肩負著“激發(fā)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使命,一直以來都在為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們提供優(yōu)質的科普教育而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著。而且本館在科普研學旅行活動上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與實踐積累,相信一定能為東莞市的研學旅行提供一個優(yōu)質的開展場所。
1.明確教學目標,把握研學旅行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fā)展,在中小學生學校與校外教育進行結合過程中,研學旅行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在中小學生進行研學旅行過程中,學校聯(lián)合教育部門、旅游公司、科普教育基地等部門借助集體旅行,共同食宿等形式,讓學習與旅行可以更好的融合?;谠摲N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下,不僅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從小培養(yǎng)學生文明旅游意識和文明旅游行為習慣。目前,東莞科技館的所接受的大的研學團隊,主要以學校委托旅游公司組織的春游、秋游為主,人數一般較多,時間也大概為半天或一天,其中半天的學生團體一般還會由旅游公司組織到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參觀,但是,這樣的研學旅游,明顯存在走馬觀花、游而不學的情況,不能真正讓學生學習到科學知識,科普成效也明顯不足。那么,真正意義上的研學旅行應該怎樣呢?我們認為首先就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讓孩子們在或快樂、或艱辛的游學中,與同伴共處,堅強獨立,并且還要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團隊協(xié)作、學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普研學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喚醒孩子心靈中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科學的無限崇拜與向往。
2.建立導師體系,確保研學旅行的成效
研學導師與導游不同,不是機械的背誦淺層次的知識,而是要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那么每個科普教育基地的專家、學者、講解員、老師等等都有義務和責任擔任研學導師,為了更好選拔優(yōu)秀研學導師,還可以制定一定的考核標準,只有通過考核標準的人士才能成為每個科普教育基地的研學導師,高質量的為研學團隊服務。
東莞科技館在長期的館校合作中,達成了很多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其中有一所學校,每年都會組織該校四年級的學生分批次到科技館開展研學旅行,為確保研學質量,東莞科技館特別開發(fā)和設計了適合四年級學生的研學課程,包括參觀展廳、觀看科學秀、科普劇等科學表演、體驗STEAM教育系列課程,參與互動動手制作等內容,以確保專業(yè)的研學質量。而且,館內還選拔了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全程輔導帶學生細致講解、科學引導、積極發(fā)散,讓學生在多樣的科普活動中能深入了解科技館、愛上科技館。
3.設計研學線路,突出定制化研學的特色
研學旅行,主題和線路設計非常重要,不能像旅行社組織的旅游線路一樣,把主題上完全不相干的東西,生硬的拼湊成1日或幾日游,成為主題不明的大拼盤。例如:東莞市有77個科普教育基地,想要設計好的研學路線,可以分主題研學、區(qū)域研學和深度研學等來開展。主題研學可以圍繞一個科學問題來設計,適合中學生,可涉及不同城市;區(qū)域研學主要選擇特色基地,適合小學生,涉及一個城市周圍,避免長途跋涉;深度研學主要選擇一個點,多方面去探究,不求廣度,而求深度。每一個科普基地都可以做主題研學的一部分、也可以做區(qū)域研學的一部分,同樣也可以作為深度研學的一個點。而且所有的內容還可以進行定制化的設計安排,讓其更加有特色。東莞科技館主要展示制造業(yè)科技、信息與高新技術兩大主題,同時兼顧啟蒙科技、物聯(lián)網科技、消防教育、網上科技館、影視天地(含IMAX球幕影院、4D動感影院、數字影院)五個輔題,300多套件常設展品。是科普研學旅行的最佳選擇點之一。
2.設置評估體系,促進研學旅行不斷改進提高
研學旅行的課程既要有目標、有方法、有邏輯、有遞進,也要有總結,有反思,有升華,有反饋等。研學旅行需要老師們帶著學生,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就隨時講述相關知識,更多是就地取材。一個展品、一個人物、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教育課程。那么,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研學旅行的課程內容就需要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圍繞一個主線來組織,為教學目標來服務。效果的好壞,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評估,需要建立一套比較靈活、容易操作且相對公正的評估指標??破战逃乜梢灾贫ㄒ惶子行У脑u估體系必不可少,它包括學習者的學習手冊、學習反饋表,還可包括輔導老師的反饋表等等,由此后期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后,對本身活動有著很好的總結反饋、改進提高的作用。
東莞科技館曾迎接了一批小小研學團隊,這個小團隊在科技館的輔導員老師的精心設計下,一起親手用迷你切割機制作屬于自己特色的玩具、一起觀看輔導老師演示如何用玻璃刀切瓷磚、一起用顯微鏡觀察金剛石并搭建金剛石模型,一起感受3D打印技術的其中奧妙、一起了解球幕膠片的特點等等,整個過程驚奇而好玩,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大家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在參與的過程中,科技館和學校聯(lián)合設計了一套學習手冊,讓孩子們在每一個參與的活動中,認真記錄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所遇到的疑問,并及時反饋給輔導老師。而輔導老師也會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收集學生的反饋,及時做好活動的總結改進。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東莞科技館在不斷發(fā)展的研學旅行大背景下,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希望全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能充分溝通融合,發(fā)揮各科普教育基地的優(yōu)質資源,開展定制式的研學課程開發(fā)和設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扎實的教學內容,完整的教學評估,解決走馬觀花、游而不學的現(xiàn)象,確保研學旅行效果,從而,搭建起有東莞特色的科普研學旅行品牌。
參考文獻:
[1] 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聯(lián)合會.簡析利用科普教育基地資源開展科普研學活動[J].科學普及,2019(2)
[2]黃莉敏 王闊 陳銳凱 宋成舜.大學生研學旅行的學理基礎與地學科普使命[J].地理教學,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