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紅
摘 要:教師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要注重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體驗中落實言語實踐,在體驗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在體驗中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習興趣;評價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7-0039-01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實踐,需要經(jīng)歷。本文對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研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親自嘗一嘗”,語文感悟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得到提高。例如,在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十四單元“語文天地”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玩具”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讀冬冬送來的詞語。這些關于玩具外貌、形狀、顏色的詞語,能為下面的說話、寫話提供“活水之源”。課一開始,教師可以以“開火車暢游玩具王國”進行導入,帶著學生在音樂聲中參觀其他同學的玩具。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身觀察、親身經(jīng)歷,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又如,“母親河朗誦會”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語文天地”安排的綜合活動課,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朗誦。課一開始,教師可以范讀《長江之歌》。在教師朗誦過程中,學生可以邊聽邊思考,看教師是如何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出對長江的依戀和贊美之情的。教師要告訴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如注意語調(diào)、語速、重音、停頓,為了提升朗讀的效果還可以在文字中做些標注提醒自己注意。然后,師生一起復習常用的朗讀符號。用已經(jīng)學過的方法帶出新的方法,讓知識承前啟后聯(lián)系起來,能讓學生的學習更有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驗中落實言語實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聽、說、讀、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要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落實言語實踐。例如,在“玩具”一課教學中,當學生參觀完其他同學的玩具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用“玩具王國中的玩具可真多,有……,有……,還有……”的句式介紹自己看到的玩具,再讓學生進行擴句、寫句訓練,接著出示范文讓學生仿說。在學生讀范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方法——“有順序地觀察”,讓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有順序地在小組中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玩具。因為有了前面的實踐、體驗,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這一切都得益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在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又如,在“母親河朗誦會”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用符號給《長江之歌》第一小節(jié)做標注,并想想為什么要這樣進行標注。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提前做標注,可以讓朗讀更有韻味。最后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給自己收集的文章標符號,并試著朗誦。在體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學到的技巧進行內(nèi)化,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驗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要教學生學會欣賞他人,評價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要教學生學會真誠地評價他人,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并且提出中肯的意見,這樣的生生評價,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團結,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的評價會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課堂的學習氛圍更融洽,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在“玩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其他同學寫的句子。有的學生評價時說“讀了同學寫的話,仿佛看到玩具的樣子”,很有想象力,并真誠地提出“可以把字寫得更工整些,這樣玩具就會更好看”這樣有溫度的意見。又如,在“母親河朗誦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上臺表演。在臺上同學表演的過程中,臺下同學要當好小評委,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別人的優(yōu)點,被評價的學生也從別人的評價中得到啟發(fā),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及表現(xiàn)力。而教師精準的點評,能及時給學生鼓勵或建議,讓學生的朗誦更有方向性。
四、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驗中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學習不只在課堂中,生活處處皆學問,如何讓語文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呢?在“玩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奇思妙想”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設計一款未來的玩具,把玩具畫下來,并寫出玩具的玩法等。這樣巧妙地把語文與美術結合在一起,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語文學習的外延。又如,“母親河朗誦會”一課的作業(yè)是讓學生想想在今天的朗誦會中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印象最深。有了這一節(jié)課的體驗,相信后面的“妙筆生花”學生就不愁沒有豐富的素材,就不愁寫不出真情實感。
總之,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體驗中落實言語實踐,在體驗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在體驗中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玉.提高學生對語文教學情境的介入感[J].江蘇教育,2018(57).
[2]郝弘毅.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語文課堂[J].語文學刊,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