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軍,包沙日古拉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 呼吸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發(fā)生比較常見,患者發(fā)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為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文將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采取一體化護理干預,并分析其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56例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男性1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1.64±4.79)歲,平均病程(4.02±1.18)年。對照組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1.73±4.80)歲,平均病程(4.14±1.22)年。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一體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接診護理:主動、熱情接待患者,對患者表示關懷,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病情、心理狀態(tài)、疾病認知情況等,作為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的依據(jù);為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治療及護理流程,協(xié)助患者辦理相關手續(xù),指導患者進行各項檢查,使患者迅速適應環(huán)境,消除其緊張、恐懼情緒;(2)組建一體化護理小組:成立專業(yè)的一體化護理團隊,包括醫(yī)師、護理人員等,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診療及護理服務;(3)病情評估:進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護理方案,確定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點,確定心理干預方案;(4)執(zhí)行護理方案:加強健康知識宣教,告知患者各項檢查目的、意義,講解藥物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指導患者自我護理方法,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及康復訓練方案,囑咐患者循序漸進;(5)院外指導: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解答患者疑問,督促患者堅持用藥,定期復查。
使用HAMD、HAMA量表評價患者抑郁、焦慮情況。同時,使用GQOL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1]。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MD、HAMA、生活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上述評分均顯著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對比(n=28,x±s)
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發(fā)病率較高,病程較長,治療難度較大。該病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研究認為[2],其發(fā)病可能與呼吸道感染、長期吸煙、飲食不合理、季節(jié)變化等因素有關。發(fā)病初期,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xiàn)呼吸異常、反復咳嗽等癥狀。由于患者對自身病情缺乏了解,軀體不適癥狀明顯,且需要長期治療,患者多伴有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疾病認知的缺乏,使部分患者對預后判斷較差,對治療比較悲觀,甚至喪失治療信心,治療配合度較差。為確保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應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一體化護理干預是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護理干預模式,強調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對患者進行正向引導。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HAMD、HAMA、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一體化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了解病情,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從患者入院開始,熱情接待,并成立一體化護理小組,進行病情評估,制定一體化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教育、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出院后,對患者隨訪,了解患者病情康復情況、用藥情況、飲食及運動情況,為患者提供持續(xù)性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一體化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