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蕾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天津 301900)
急性缺血性卒中(CIS)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與腦動脈出現(xiàn)閉塞具有明顯關系,動脈閉塞極易造成腦組織梗死,且會使得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等受到損傷[1]。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近些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得到快速發(fā)展,對此疾病的臨床治療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但是此疾病發(fā)生較為快速,及時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選取92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優(yōu)化的急診流程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92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按照就診先后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女22例,男24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64.59±3.68)歲。觀察組中女21例,男25例;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64.28±3.27)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颊呔橥?,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急診流程,包括及時接診、合理急救等。
觀察組采用優(yōu)化急診流程,包括:①建立急性腦卒中管理小組,加強工作人員前期培訓,提高專業(yè)技能,使得急診流程得到優(yōu)化,且定期查找問題并予以探討解決,使得流程不斷優(yōu)化。②患者到達醫(yī)院需要急診科第一時間接診并進行搶救。③通過綠色通道,對患者應先搶救,然后再掛號繳費。及早進行血標本的采集,并用卒中專用桶物流通(綠桶)傳送標本,使標本盡快到達檢驗科進行檢驗。當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wěn)后應及時將其送到影像科實施頭顱CTA、MRI檢查。護理人員應先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包括吸氧、監(jiān)測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采集血液等。通過“ABCDE”法對患者進行快速評估,包括氣道(A)、呼吸(B)、循環(huán)(C)、神經損傷(D)、全身檢查(E)??焖俸唵蔚牧私饣颊卟∈?。④血液采集后應及時送至檢驗科進行檢測。⑤病情得到診斷后應及時反饋給患者及家屬,使之能夠配合進行及時的溶栓治療。
觀察患者急救項目所需的時間,包括抽血時間、血液檢查時間、完成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及分診評估時間、住院時間、溶栓開始時間。
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20.0系統(tǒng)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結果均通過t予以對比檢驗,當P<0.05時表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抽血時間、血液檢查時間、完成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比較(±s,min)
組別 抽血時間 血液檢查時間 完成檢查時間 急診滯留時間觀察組(n=46) 3.05±0.36 81.57±3.51 26.25±1.64 40.08±3.06對照組(n=46) 6.91±0.42 125.61±3.56 33.81±2.81 75.16±3.57 t 12.036 15.613 10.591 19.451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分診評估時間、溶栓開始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急診綜合時間比較(x±s)
腦卒中是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而且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越來越高的發(fā)病率,且日益年輕化。急性腦卒中需要進行及早診斷,縮短搶救時間,使得患者能夠在最佳時間得到有效治療,可有效減少病死率與致殘率[3]。
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進行治療時,首選方法為靜脈溶栓,但在我國采用溶栓治療方法具有較低的比例,主要是因為很多患者及家屬并無較高的就診意識,在疾病發(fā)生后往往會出現(xiàn)病情延誤的情況,導致發(fā)病時間超過4.5h后才就診;而且在急診流程中耗費時間過長,檢查結果需要較長時間等待,從而導致治療時間延誤[4]。
經研究可知,觀察組抽血時間、血液檢查時間、完成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分診評估時間、住院時間、溶栓開始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通過優(yōu)化急診流程的使用,可使得患者能夠明顯縮短各個流程所需要的時間,患者能夠得到更為及時的診斷治療,可有效提高溶栓治療比例,使得臨床治療效果明顯提升,有效預防患者出現(xiàn)殘疾或死亡情況[5]。
總之,優(yōu)化的急診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明顯縮短急診流程,使得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溶栓治療間,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