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心絞痛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是由生活過度勞累、情緒波動較大、受寒、急性循環(huán)衰竭等因素引起[1]。隨著生活方式改善及人口老齡化,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為顯著[2-3]。臨床研究顯示,西藥治療多以改善病人臨床癥狀,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局部炎癥反應及改善脂質(zhì)代謝為主,但是病人耐受性差,長期服用可產(chǎn)生耐藥性[4],因此中醫(y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逐漸成為臨床中廣泛應用的治療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心通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就診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93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基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5]判斷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辨證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判斷,其中主癥為胸痛、胸悶或不適;次癥為突然發(fā)病、時作時止,痛引肩臂或他部,心悸氣短,面色紫暗,舌淡紫,脈弦數(shù),脈細或弱。
1.3 排除標準 ①嚴重心律失常、嚴重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者;②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嚴重心臟疾病病人;③合并重度以上高血壓。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2020816),每次10 mg,每日3次;阿司匹林片(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1022441),每次100 mg,每日1次;美托洛爾片(商品名:倍他樂克,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329350H21),每次25 mg,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腦心通膠囊(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每次3粒,每日3次。兩組病人均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4周。
1.5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心電圖療效;兩組病人于治療前后分別肘靜脈采集非抗凝外周靜脈血5 mL,室溫下自然凝固15 min,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MCP-1)、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8(IL-18),均按照ELLSA試劑盒中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治療前后兩組病人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6 療效評定標準
1.6.1 心電圖療效 顯效:靜息狀態(tài)下心電圖檢查正常,或者S-T段恢復正常,且發(fā)作時S-T段降低小于0.05 mV,持續(xù)時間低于20 min;有效:導聯(lián)倒置的T波變淺幅度超過50%或相關導聯(lián)S-T段治療后回升0.15 mV而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治療前后靜息狀態(tài)心電圖無顯著差異,或靜息狀態(tài)心電圖發(fā)生改善但未達到有效標準;加重:治療后相關導聯(lián)S-T段下降幅度超過0.05 mV,而主要導聯(lián)倒置的T波加深超過50%甚至直立,有房室傳導阻滯、異位心律或室內(nèi)傳導發(fā)生阻滯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yōu)榈怪肹7]。
1.6.2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降低95%以上,心絞痛癥狀基本消失,偶爾出現(xiàn)心絞痛時硝酸甘油用量減少>80%,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心絞痛癥狀改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或者硝酸甘油用量降低50%以上;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及程度并未減輕,冠心病心絞痛癥狀未見明顯好轉(zhuǎn),硝酸酯類藥物用量無變化[8]。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高于對照組的71.1%(P<0.05)。詳見表3。
2.3 兩組治療前后TNF-α、IL-18及MCP-1 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血清IL-6、IL-18、TNF-α及MCP-1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IL-6、IL-18、TNF-α及MCP-1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TC、TG及LDL-C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HDL-C水平則較治療前升高(P<0.05),并且觀察組治療后TC、TG及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而HDL-C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表3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
研究顯示,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的因素有多種,包括炎癥、退行性疾病或增生性病變等,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冠狀動脈內(nèi)皮功能紊亂以致內(nèi)皮損傷,膽固醇在動脈內(nèi)膜堆積產(chǎn)生斑塊,斑塊體積不斷增加、破裂最終導致血栓的產(chǎn)生,血栓又使血管腔狹窄或閉塞,血壓增加、血管痙攣而引起機體缺血缺氧[9]。多種研究顯示,許多炎癥因子參與冠心病的整個發(fā)病過程,與其發(fā)病機制亦密切相關[10],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在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表4 兩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g/L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s) mmol/L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TNF-α是體內(nèi)介導炎性反應、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的主要細胞因子,血清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狀況,與冠心病心絞痛關系密切,TNF-α促進IL-6的產(chǎn)生和釋放,但分泌的TNF-α又可以調(diào)節(jié)IL-6水平,TNF-α和IL-6均可以誘導冠狀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11],并且TNF-α和IL-6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2]。IL-18是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的重要的促炎性因子之一,可以加速粥樣硬化斑塊細胞外基質(zhì)降解,降低斑塊穩(wěn)定性,誘發(fā)和加重血栓作用,進而加重冠心病病情[13]。MCP-1是在冠心病心絞痛發(fā)病中占有主導地位細胞因子之一, 由內(nèi)皮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及心肌細胞等分泌,MCP-1大量表達可以直接損傷血管壁內(nèi)皮細胞,使脂質(zhì)浸潤,使得一氧化氮功能降低甚至失活[9,14],MCP-1使管腔的應力增大,而又因為斑塊的形成使管腔破裂,使凝血反應啟動,形成血栓[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濃度下降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
中醫(yī)認為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為氣虛血瘀,治法當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腦心通選用黃芪為君藥,黃芪補中益氣,益衛(wèi)固表;水蛭、地龍、全蝎為臣藥,水蛭苦咸入血,入肝經(jīng),破血逐瘀力強;全蝎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蜈蚣息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佐以丹參、當歸、桃仁、紅花、乳香、沒藥、雞血藤、川芎,丹參活血調(diào)經(jīng)、善治血瘀心痛,通行血脈、祛瘀止痛;紅花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桃仁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滯,祛瘀力強;當歸補血調(diào)經(jīng),長于補血,為補血之圣藥;當歸配紅花、桃仁可活血祛瘀;川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乳香、沒藥可活血行氣止痛,對于氣虛血瘀通證效果最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脂指標明顯改善(P<0.05),炎性因子水平也明顯降低,由此推測,腦心通膠囊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炎癥反應來改善病人的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