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心常常疲憊,所以有人認為,放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但有人不這么認為。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社會現(xiàn)象類作文題,是學校高二年級的期巾考試題目。題目體現(xiàn)了上海高考作文一直堅持的注重思辨的風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象,并能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際,思考是否需要放下的問題。
從題目的呈現(xiàn)方式看,語言表述清晰,易于理解。為了避免學生思考的空泛,材料先給出了概括后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現(xiàn)象——人心常常疲憊;再以“所以”引出對此現(xiàn)象人們所持的關于放下的兩種不同態(tài)度,并明確持肯定態(tài)度的人認為放下是一種智慧和境界;最后在題目的寫作要求部分又清晰提出“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思考。這樣,題目本身邏輯清晰、表達清楚,降低了審題難度,有利于學生盡快把握寫作要點,既避免了淺思維作文的模式,更有效地防止了學生套題。
從學生考場寫作狀況來看,因為作文材料給出的是古今巾外所有人都會碰到、都會有所感觸、都會思考的問題,而且在現(xiàn)今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所以雖是考場作文,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以及以往的寫作思考經歷都得到了較充分的調動。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把握住關鍵詞,或側重放下體現(xiàn)的智慧,或側重思考放下達到的境界,或從二者關系,或從反面,展開較為完備的思考,且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思辨性。
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對放下與智慧或境界的思辨關系理解不夠,另外在邏輯推進的嚴謹性上、在材料使用和分析上也都有一定問題,這些需要在今后的作文訓練巾進行有效的針對性指導。
放下
華東師大一附中高二 章子怡
盧梭說:“一個懂得放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鄙钪校诵某3Fv,放下讓人生沒有羈絆,能成就真正的自我。
放下是一種智慧。有人說:“真正的智者,敢于辭讓整個天下?!狈畔旅?,放下利,放下別人的指指點點,放下也是放過自己。智者懂得放下的重要性,也善于放下。他們的“智”,不僅在于懂得放下,更在于懂得什么能放下什么不能放下,如此才能更加灑脫。放下,不是輕率的舍棄,更非戲謔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一次生命的負重。放下的是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而在心靈深處,放下讓人懂得何為生命的本初。
放下也是一種境界。莊子無疑參透了“放下”二字的內涵,他拒絕了楚相的高位誘惑,甘愿過“曳尾于涂巾”的灑脫自在的平凡生活。他掙脫了功名利祿妄加于他的桎梏,他的豁達足以穿透一切坎坷,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
我折服于這些人“放下”的氣魄,這是辭讓天下的氣概,讓生命得以開闊,讓心靈游于廣闊的天空?!胺畔隆弊屔嗔藥追旨兇猓屓烁形虻缴拿?。
然而,當本身成為累贅,人該如何放下?
史鐵生給了我們答案。“這就是你不能從巾單單拿掉苦難的整個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個必會降臨的節(jié)日?!睆乃奈淖掷铮易x不到他對這個世界的尖銳和敵意,只有一個寬厚的生命放下了苦難,擁抱了美好的圓滿。我想只有學會了對不幸的“放下”,人們才能在愛與幸福中前行。若一味抱守命運的不公,那只能陷在黑暗中。
放下是奢侈的。因為最需要放下的是心靈的“余額”——即心靈中那些多余的、雜亂的生命附加之物,如貪念、恐懼、膽怯、猶疑……我們說人要學會給自己的生命充值,就要學會放下生命巾我們并不需要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用美好來充盈生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如此,方能獲得生命的真正大自在。
“放下”二字的厚重,我們需要用整個生命去體味。生命永遠是最盛大的那個,而“放下”是生命巾最殘酷、最有效的,它教會我們真實,讓我們做自己。懂得放下,便超越了自我!
考場點評
“真正的智者,敢于辭讓整個天下?!蔽恼伦畲蟮牧咙c就是在思考和語言表達中體現(xiàn)了這樣的文氣!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無論是談放下的智慧還是談放下的境界都始終扣住“自我和生命”來進行,使文章有一種深度和厚度;其次在于對放下的思考并不絕對,思辨論證使文章增添了思想的厚度。史鐵生論據(jù)的闡述與分析更可見作者獨到的思考與真切的情懷。
(阮靜)
學會放下
華東師大一附中高二 邱小楠
生活中,人心常常疲憊,那是因為我們總受到一些外在的無關之物的牽絆,它們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的生活失去了應有的獨特、自由與活力。因此,我們要學會放下,放下身上的重擔,成就生命的自由。
學會放下,像托爾斯泰一樣,放下享樂的枷鎖和光環(huán),體驗平凡又獨特的生活;學會放下,像居里夫人一樣,拋卻名利的束縛,專注于科學研究……他們學會了放下,一心追逐自己的夢想,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懂得放下什么是一種智慧。有的人,放下了煩惱與身外之物,如釋重負,專注修煉自己的內心與生命本身;有的人,放下了生活中的愛與美好,去追逐功名利祿,迷失了本心,讓自己變得貪婪庸俗。
那么,究竟什么需要放下呢?
外界的輿論與旁人的非議應該放下。它們擾亂了我們的內心,摧毀了我們的理智,阻礙了我們追尋夢想的道路,使我們負重前行,讓我們的生命傷痕累累。只有放下它們,我們才能灑脫自在,生命才會找到有價值的歸宿。
不屬于自身的名利應該果斷放下。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表達了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的觀點:“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會放下,放下不屬于我們的身外之物,掙脫塵世名與利的束縛,灑脫樂觀地生活。
有放下才會有獲得。放下外界的輿論、旁人的非議,從而正確面對自我、認識自我;放下名利、得失的糾結,從而享受浩瀚的燦爛星空;放下不屬于自己的身外之物,從而堅守我們的初心,讓生命更自由,更充滿活力。
我們不僅要學會放下,更要明白為什么要放下,什么是真正的放下?,F(xiàn)實中,不少人從不放下,他們像蝜蝂一樣將一切背負在身上,最終使內心疲憊,身體被壓垮。還有一些人,他們放下問題,不去理睬,如釋重負,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周國平說,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名利,這些統(tǒng)統(tǒng)應該放下,而去追逐心靈的交流、生命的對話。
學會放下生活的疲憊,才能獲得生命的活力。放下,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它使夢想更近,讓生命更獨特、更自由、更有價值。
考場點評
這是一篇中規(guī)中矩,又層層推進、思維嚴謹、論據(jù)充實的優(yōu)秀議論文。文章首先從對生活現(xiàn)象的關注提出要“學會放下”,進而由“許多人放下了本不該放下的”進一步思考“究竟什么需要放下”,接下來作者并沒有停下思考的腳步,辯證分析了“放下”與“獲得”的關系,又進一步反觀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舍不得放下和自以為學會了放下的人其實都不具備放下的智慧和境界,發(fā)人深省。
(阮靜)
學會放下,聽從本心
華東師大一附中高二 張海玥
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為追求的東西太多而覺得很疲憊。有時,適當?shù)胤畔乱恍┎恍枰臇|西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我認為,放下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手。我們要放下的,是那些表面光鮮靚麗,實則毫無意義的事物。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像柳宗元在文章中描述的一種小蟲——蝜蝂,只會拼命背負,卻不會放下,因而身心疲憊,甚至為此丟掉了性命。有些人不是不會放下,而是不敢放下,害怕放下后便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害怕放下后便沒有了光環(huán)。殊不知,背負太多反而無法前行,無法走得更遠。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放下。放下會讓我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慢下來,讓我們活得更加自在和輕松,達到另一種境界。陶淵明放下名利仕途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怡然自得地享受田園生活;居里夫人獲諾貝爾獎后把獎牌給女兒把玩,從未被名利困擾,專心科學研究……他們都放下了名利,從而掙脫了束縛,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放下浮躁,我們的生活將多一點兒輕松;放下名利,我們的生活將多一點兒純粹。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放下時,我們會看到事情的意義和本質,不再盲目跟隨,而是聽從本心。這更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一種境界。當青春文學被人追捧時,莫言沒有盲目跟隨潮流,而是靜下心來,專注鄉(xiāng)村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農村生活的美好和真誠樸實的愛。他放下對潮流的盲從、對名利的追求,堅守自己的初心,因而才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青睞。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可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的是他的曠達、灑脫、樂觀,這也源于他的放下。他放下了對官場仕途的眷戀,放下了對命運不公的抱怨。
因此,放下是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快節(jié)奏生活中卸下疲憊、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但放下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管,而是放下那些無意義的事物,好讓我們不會在夜深人靜時承受無法喘息的疲憊。
學會放下,聽從本心,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考場點評
清晰而嚴謹?shù)乃悸贩治觯由铣鋵嵍鄻拥恼摀?jù),使這篇文章在眾多考場作文中脫穎而出,也體現(xiàn)了作者豐富的閱讀積累和勤于分析思考的良好習慣。作者把現(xiàn)實中人們因無法放下而產生的疲憊和古今中外名人們因放下而帶來的純粹、隨性、自由、成功進行對比,令人印象深刻。文章從開篇到結尾對放下的思考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乃急媪Α?/p>
(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