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關鍵詞】 民族縣;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5—0025—01
2018年春季開學,筆者所在地區(qū)學校在全縣首次推出小學、初中、高中生統(tǒng)一住宿制度。這些寄宿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各方面還不夠成熟,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較差,卻早早離開家庭溫暖的懷抱,進入到學校寄宿的集體生活之中。這些寄宿的孩子過早地離開家庭獨自生活,對學校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必定對其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更加需要加強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80%的孩子父母常年在牧區(qū),無法照顧孩子上學,由爺爺奶奶或親戚管教或寄宿,在情感缺失和心理的失衡的影響下,許多寄宿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整體狀況不容樂觀,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2.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的少。近年來,民族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引起高度重視,各校都建起了高標準的心理咨詢室,但是心理教育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活動開展的少之又少。
3.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yè)化欠缺。心理健康課教師都不是專任教師,均為代課老師兼任,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技能,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對心理測試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不熟悉,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維模式的影響,違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規(guī)律和要求,對教育對象產(chǎn)生副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于落到實處。由于條件限制等種種原因,學校沒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即使建立起的組織體系,工作也開展得不盡人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沒有從實際出發(fā),缺乏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
5.學校認識偏差,心理健康教育未受到領導的重視。學校認識偏差,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級要求、形勢需要,所以消極等待簡單應付,即使是名義上開展了一些活動,如開設心理輔導課、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輔導熱線、建立心理健康信箱、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但由于忽視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缺乏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只能流于形式。
二、教育策略
1.加強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民族縣中小學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無論是從數(shù)量還是質量來看,都與其它縣市學校的差距很大,不能適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通過在職培訓、專題研修、送教下鄉(xiāng)、觀摩示范等多種形式,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充分利用各縣市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對口交流、共同探討,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努力提高民族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和能力。
2.培養(yǎng)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對于好多從未離開家的孩子來說寄宿是一處挑戰(zhàn),準確地說,是心理的調試,是承受忍耐的關鍵時刻,是培養(yǎng)學生堅強品質的良好時機,積極引導,使其堅強面對住校生活。要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具備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自理能力得到發(fā)展。要遵從管理,實現(xiàn)無縫隙管理,讓寄宿小學生在集體這個環(huán)境中適應群體生活,學會生活,遵守寄宿各項制度。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理念,在一起吃飯、學習,玩耍,懂得謙讓,關愛,互助,讓寄宿的小學生在這種與人相處的社會化人際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從小就養(yǎng)成互幫互助,謙讓的做人理念。
3.健康關懷。首先在視野中關注“每一個”寄宿小學生??匆娒恳粋€“具體”的兒童。對涉及學生健康的午餐、愛好、心理等方面進行調研,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狀況。讓每一個孩子都在老師或宿管老師的“視野”中。離開父母來寄宿的小學生,孩子內心是很苦的,他們不習慣住宿生活,正是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年齡,卻無法享受這種快樂,成功得不到賞識,失敗時得不到鼓勵,受到挫折后得不到心理安慰。為此班主任及管理員要做孩子的父母,多關心、多關愛。
4.尊重和理解每個孩子。真心地幫助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行動中關照“每一個”,給予他們幫助。很多學生間的小事,如果不聞不問,或草草了事,長此以往,學生抱怨情緒產(chǎn)生,孩子間矛盾得不到解決,就會在孩子心里埋下不健康的種子,為此要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孩子。
5.“關注”每一個,“關愛”每一個,“關照”每一個,實現(xiàn)寄宿小學生健康成長。對宿舍發(fā)生的小事 ,要細心調查,讓學生及時改正,改掉孩子身上不良行為,讓學生先做人后學習,高度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
6.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關注個別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以學生為主體,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游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
總之,關注寄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苗頭階段。加強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寄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區(qū)學校教學質量,使教師教育理念得到升華,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全面提高自治縣教育教學質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