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五臺山路小學 李 玉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兒童文學內容的融入,可以改變以往學生閱讀面的狹隘。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創(chuàng)新,應接受豐富的閱讀材料熏陶,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應為學生多做思考。將兒童文學融入閱讀教學之中,可以大幅提升語文教學價值。第一,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系,通過文字形態(tài)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以及意識元素等。第二,小學語文閱讀中,通過兒童文學作品的融入,可以充分滿足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審美需求,使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閱讀中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體驗文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結合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狀況,一些小學語文教學缺少對兒童文學的重視,在小學閱讀中雖然融入了兒童文學,但是由于閱讀指導方法的單一性,無法展現兒童閱讀融入的價值。而且,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以及思想的教學,學生在閱讀中無法體會到兒童文學作品的的情感美以及藝術美,為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帶來限制。
雖然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正在向正確而又深度發(fā)展,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將學生的一張語文試卷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優(yōu)劣的標準仍然存在。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上的追求,忽視了閱讀的理性分析及閱讀興趣、技巧和學生的審美感受的關注,導致學生對兒童文學閱讀寡然無味。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兒童文學的特殊性,在語文核心素質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進行閱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現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兒童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獨占教學大權,過多向學生灌輸自己的理解,學生缺少獨立性思考機會,難以形成豐富的發(fā)散思維,影響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在閱讀指導中,當學生遇到質疑的問題時,教師不是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而是以標準答案形式告訴學生,阻礙學生思維深度發(fā)展,影響文學作品教學的整體質量。在這種強調師者為主的閱讀教學指導下,必然影響學生的兒童文學閱讀興趣,無法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需求。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為實現核心素質背景下閱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有效教學方法的指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通常狀況下,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做到:第一,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由于兒童文學作品中存在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讀思悟相結合的模式,也可采用“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思小結”的模式,通過讀書思考和理解感悟,使學生通過對問題材料的分析,在文章中找到閱讀的問題,獲得個性化獨特感受,全面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現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第二,實現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興趣,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教學情境,改變以往單一的就讀論讀指導方式,實現閱讀與練筆融合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兒童文學內容多反映孩子生活的特點,而且作者多運用比喻、擬人、夸張以及象征的手法,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
若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只讀不議,只讀不寫的閱讀方式,不僅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枯燥,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童真的感悟,影響閱讀教學價值取向。針對兒童文學的特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中,應該將學生的鑒賞與表達活動貫穿在整個教學始終,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在進行文本意義讀解、意境感悟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表達個性理解,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說寫指導,學以致用。
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狀況的分析,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通常狀況下,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中應該做到:第一,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正確性的兒童文學讀物。對于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把讀書、觀察、識字、積累與理解教學作為重點,以落實培養(yǎng)初步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提升閱讀與認識生活的能力。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在兒童文學閱讀指導中,選擇健康向上的內容,要求學生進行純文字內容的閱讀,利用多樣的閱讀方法,追求理解、感悟、想象與表達能力的落實,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兒童文學作品推薦中,關注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可推薦《木偶奇遇記》《皮皮魯和魯西西》《海底兩萬里》《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草房子》等中外優(yōu)秀兒童作品,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感悟到兒童文學作品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積淀文化素養(yǎng),為閱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支持,滿足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需求。第二,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該從內容和方法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進行指導。通過對學生心理需求的分析,為學生推薦具有針對性的兒童作品。
例如,針對男生推薦科幻探險類的兒童文學作品;針對女生可以推薦一些科普知識、可愛小動物和小人物為主人公的兒童文學作品等,讓學生愛讀樂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其次,構建速讀教學模式。學生在兒童文學作品閱讀中,教師可以采用一篇帶一類,一篇領全書的閱讀模式,讓學生習得閱讀方法,觸類旁通地解決其他類似內容閱讀作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實現海量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
閱讀是兒童個性化行為,針對兒童文學的特點,在小學閱讀教學指導中,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改變以往的閱讀方式和方法的單一,豐富閱讀渠道,實現課內指導和課外自讀的結合,構建開放式的閱讀方法,實現兒童閱讀教學目標,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對于兒童文學作品,存在著多重、不確定性的文化內容,學生在閱讀中都有所選擇和偏愛,通過有效指導,教師要點燃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閱讀的豐富作品,促使學生到課外去尋求閱讀。例如有些文學作品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對善惡的評判等,在指導學習閱讀時,教師把主要目標就應該設定為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等,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激發(fā)學生對作品人物的深入理解,吸引主動閱讀,逐漸把閱讀作為一種習慣。教師在教學指導中,還要積極構建開放性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案,例如針對學生和兒童文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摘錄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寫感受或悟意境等,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認識到兒童文學的特殊性,通過閱讀教學指導方案的構建,以實現閱讀教學指導的最終目的,為閱讀教學方案的完善以及閱讀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提供支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多種教學指導方案的構建,改變以往一元論的閱讀指導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落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