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英
摘要:德育是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闭Z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同時,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情趣.深入備課,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在感悟與體驗中催化情感,激發(fā)內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滲透于教學中。
關鍵詞:德育;語文教學;滲透方式
語文教學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我們語文教師占據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方面,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大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和平、保護環(huán)境……小到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堅強勇敢、誠信友善、熱愛勞動……語言文字像無數條長長的敏感觸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方方面面。修身治國平天下,任何德育教育的內容都可以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找到相應的載體,可謂五彩繽紛,包羅萬象。另一方面,語文教材將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內容蘊藏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中、熔化于一篇篇優(yōu)美形象的文章里,通過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文字呈現在學生面前,既利于學生理解接受,又給其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其次,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促進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在講授中播撒德育種子
人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樸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如:《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一位老奶奶家的玻璃打碎了。開始不敢承認,后來覺得這樣不對,于是他把每天送報紙的工錢給老奶奶修理窗戶。不過,老奶奶沒有收錢,反而送給他一袋餅干和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我為你驕傲”。學生學了這篇課文,體會到:我們要做一個知錯就改的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和信任。在課堂上,我還給學生講了美國第一總統(tǒng)華盛頓的故事:美國總統(tǒng)華盛頓小時候父親給他一把小斧子,他想試一下,就用它砍倒了父親果園的一顆小櫻桃樹,那是一顆名貴的樹,在父親大怒時,他還是承認錯誤。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我們勇于正視并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的心靈就不會有任何的枷鎖。與此同時,我讓學生紛紛回憶自己曾經做過的關于“知錯就改”的事件,學生在回憶的過程中,他們的心靈再一次得到了洗禮,從而真正理解“真誠”這一優(yōu)良品質的重要性。
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浸透”德育
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中的一切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自己首先要接受課文思想內容的教育,并內化為思想行動,為學生作出榜樣,教師還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格體系,以“文明守紀,勤儉自強,誠信友善,大公無私等”美德自然流露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這樣,學生才覺得老師的話真實可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才會得心應手,因此,我在教學中嚴格按照師德規(guī)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認真負責,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我從教以來,認真教學,從未曠課,從未說謊,要求學生做的,自已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努力通過自己的言教、身教,影響學生,用自己敬業(yè)愛生的精神教育學生,這樣,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三、利用豐富多彩的課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個人品德修養(yǎng),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教師是課外活動和第二課堂的主要組織者,所以,我們要通過多種有效形式,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得到凈化和升華。比如:我們可以在“5.12”——汶川大地震這個特別的日子里,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
通過給學生播放“地震中人人獻愛心”相關視頻,展示相關的圖片,給學生灌輸“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思想。年復一年,學生會逐漸在生活中踐行著一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還可以結合植樹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相關的紀念日開展對應的主題宣傳活動,舉行為白雪病患者捐款、幫助孤寡老人、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等活動,其次,我們也可以播放《小兵張嘎》、《上甘嶺》等愛國影片,讓學生了解影片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和平、熱愛自己的國家,要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而發(fā)奮學習。
總之,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這牽涉到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能力、覺悟的統(tǒng)一,牽涉到教師熟練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正確處理教材及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牽涉到教師如何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不失時機地選取滲透點和教法實施德育教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為關鍵的是。傳達的主體語文教師這“源頭”必須“活水”常流。。我相信只要語文老師有濃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識地滲透德育于教學實踐中,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隨“春風”“潛入”學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