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針桃
【摘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是讓學生愛上閱讀的重要前提。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閱讀條件;有效措施;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獲取更多知識的基本方式,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認識是很多其他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但農村小學生受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環(huán)境的影響和限制,課外閱讀活動顯得相當匱乏。農村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明顯低于城市學生,這將直接影響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影響課外閱讀的因素
(一)內部因素
從內部因素來看,農村小學生自身沒有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更由于閱讀是強調思考的,是靜態(tài)的活動,而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是貪玩和好動,不能靜下來閱讀,反復多次,學生有倦怠感。再者,現(xiàn)時的小學生仍存在學業(yè)負擔重的現(xiàn)象,只求完成作業(yè),沒時間,也不愿意進行額外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就成了老師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二)外部因素
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有三個:首先,教師沒處理好課內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的有效連接,大部分時間花在“提高考試成績”的無休止的習題訓練中;其次,農村父母并不重視,認為課外書是閑書,學好主科才是硬道理,忽視了孩子課外知識的補充;最后,是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目前,游戲室充斥了學生的生活,在網吧和游戲室隨處可以看到玩得癡迷的學生,觸屏手機游戲也占用了小學生的大量的課余時間。這些外部因素直接影響了農村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一)教師方面
課堂指導是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橋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引導學生由課文學習走向課外閱讀。例如,人教版十二冊中有篇課文《魯濱孫漂流記》,表現(xiàn)主人公機智勇敢、樂觀向上的精神,小學生們都很喜歡讀,但書本中只包含梗概和一些精彩片段,學生渴望獲知整個故事是如何產生和發(fā)展的:魯濱孫的火種是怎樣獲得的?他的住所是怎樣搭建的?在漫長的島上生活中,他又是怎樣知道時間的?這一個個問題,縈繞在學生的腦海中。我順著學生這種探究的欲望,向學生推薦了這篇課文的整本書的閱讀。學生的興致很高,簡直是樂此不疲,一有時間就閱讀,課間追逐吵鬧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津津有味的閱讀和討論。再如,第二組課文是關于不同地方的特色的文化描寫,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閱讀其他地方的當地習俗和特殊文化的文章,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同時,還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濃厚當地風情的景點,使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一些有趣和有吸引力的視頻,以激發(fā)學生的廣泛閱讀的興趣。一階段的學習結束后,我讓學生以手抄報、廣告宣傳語、我是小導游等形式來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以檢測閱讀的成效。
讀而不思則罔,不動筆墨不讀書。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越來越體會到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讀中思考,思考中讀,收獲才更大。因此,課堂上我非常重視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并注意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例如,我讓學生運用“讀進去,又想開去”的方法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檢查了學生的書中的筆記,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走進了作者的世界里,一行行筆跡,記錄他們閱讀時的收獲。其中,有位學生讀到“安妮才學會開始說話時去看戲,小演員聽懂了她說出的幾個字,她高興得要跳起來”這部分內容時,寫道:“在小安妮心里,生活是多么美好,即使是黑暗和沉寂,只是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足以讓她滿足?!闭n外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從這里可見一斑了。因此,思考的閱讀,才會更有生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越發(fā)濃厚。
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我們要為學生營造相關的課外閱讀氛圍,使學生能夠潛意識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我們學校的文化長廊,定期張貼學生的作品和各項活動的開展情況,甚至連教學樓的橫梁和柱子都張貼了名人的名言和讀書的故事,讓學生隨時隨地陶醉在讀書的文化氛圍里。為成為學生閱讀的榜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示范,使學生在模仿過程中成為習慣,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學校設立的靜態(tài)閱讀課與學生一起閱讀,跟學生介紹自己閱讀時的心得體會,向他們展示我閱讀過程中的筆記,使學生認識到教師閱讀的重要性,逐漸意識到:只有閱讀得更多,知道得才更多,從而在內心深處產生強烈的“我也要閱讀”的欲望。
(二)家長方面
長期以來,課外閱讀在學校開展得轟轟烈烈,但仍未收到應有的效果,我覺得個中原因和家長的配合也有很大的聯(lián)系。課外閱讀,顧名思義,需要在課外時間進行。因此需引起家長的重視。父母應擔任起校外的主管監(jiān)管角色,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來激發(fā)孩子對課外閱讀的熱情。隨著自我閱讀的發(fā)展,這種激勵措施可轉化為為孩子購買書籍,充實家里的小書柜??紤]到農村家長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親子閱讀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利用現(xiàn)時通信的便利,我在微信群里設立了一個班級的閱讀群,要求家長將子女在家閱讀的情況拍照片或者發(fā)視頻上群,以此來落實小學生在家里的閱讀,這種形式讓學生有表演的感覺,學生樂于接受。
(三)學生方面
課外閱讀只有成為一種常態(tài),學生的興趣才能形成。我平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加到一些讀書活動中。如班級圖書角的管理要體現(xiàn)小主人公的精神,我班里的圖書角的部分書籍,有學生自愿捐贈,另一部分是我?guī)W生到學校圖書室借閱的。為了確保閱讀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我改變了以往只由幾個班干部管理的方法,而是讓全班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管理的權利,這也讓他們知道是義務,就像打掃衛(wèi)生一樣,輪流值日,然后再選五個小老師,負責監(jiān)管周一至周五的借閱情況。其次,在圖書角旁邊有一個“悅”讀表格,鼓勵學生每天早讀或中午至少閱讀書籍15分鐘。由值日生和小老師負責監(jiān)管,根據同學們的閱讀情況填寫表格,我每周檢查一次,并以小組為單位獎勵優(yōu)勝小組,學期末再獎勵“悅”讀之星。這樣,每個學生都是圖書角的主人,大家都愛惜書,愛讀書,在活動中受益。
學生取得的課外閱讀成果,需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內心獲得了肯定,才能促進閱讀興趣的發(fā)展。我班每節(jié)語文課前開設“三分鐘閱讀分享”,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好分享的片段或讀后心得,每節(jié)課讓一個學生上講臺分享,其余學生認真傾聽。分享后可進行提問或交流,學生在分享過程中增長了知 識,開闊了視野,分享的同學也提高了表達能力。
確保閱讀時間,讓學生自覺閱讀。我們學校每周有一節(jié)靜態(tài)閱讀和動態(tài)閱讀課:動態(tài)閱讀課,用作指導學生閱讀或閱讀分享會;靜態(tài)閱讀課,就是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能夠完全用在閱讀當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另外,我們語文科也明確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不做題海戰(zhàn)術,騰出時間,盡量用作課外閱讀。有了時間的保障,學生閱讀的勁頭就更足了,上課鈴聲還沒有響,很多學生已經坐在課室里面開始靜靜地閱讀了,哪怕是平常調皮的學生,也是那么安靜、入神。那一刻,我領悟到由于學習和交往的需要,其實每個學生內心深處都有著向往知識,獲取更多信息的欲望,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只要我們?yōu)樗麄冮喿x的萌發(fā)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
三、結語
人生因為閱讀而更加豐富多彩,沉浸在書香的童年也才會更加潤澤。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為己任,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的條件,協(xié)調各方面的力量,撥動學生心中之弦,共同奏響閱讀之歌,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先枝.試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1).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