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實施“學材再建構”教育理念,突出對教材的重組開發(fā),教師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為切入點,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建構依據,圍繞教材核心內容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主要對初中物理教學和“學材再建構”教學思想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學材再建構”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參考建議。
關鍵詞:自主建構;“學材再建構”;初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03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031
一、教師獨立建構,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境
“學材再建構”是以學生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為依據,教師綜合教學經驗與新課程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再次優(yōu)化開發(fā)的過程。學材可以理解為物理教材與教學經驗、情感態(tài)度、學習經驗等要素的綜合體。教師參照教材從學生發(fā)展角度入手自主重構學材,有效實現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優(yōu)化。初中物理課堂實施“學材再建構”教學策略時,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優(yōu)化,以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已有經驗為依據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對物理知識的呈現順序進行調整,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
例如,在教學“運動和力”的知識內容時,教師要充分考慮慣性與摩擦等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設計教學流程。其中,慣性概念與“運動和力”的實踐知識緊密相連,是學生理解力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科學概念。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踐經驗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模擬公交車啟動與剎車時的反應,思考這一現象背后的物理知識,探究“運動和力”與慣性之間關系,將學生散亂的知識體系整合在一起,讓學生自覺地將慣性概念與“運動和力”整合在一起,呈現出本節(jié)課程的物理規(guī)律,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化、邏輯化的物理思維,從而深化學生對“運動和力”的學習效率。
二、學生獨立建構,體現學生主體意識
“學材再建構”的教學思想,主要特點體現在教師的獨立建構、學生的獨立建構、師生的共同建構。而怎樣正確具體實施“學材再建構”教學思想,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范。依據“學材再建構”的理論知識,也可以理解為開發(fā)重組教材的單元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的整體目標出發(fā),以相關的物理知識概念,提高學生對主題內容的學習效益。在學生獨立建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啟發(fā)和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概念和理論結構,促使學生通過學習觀察回憶,融入原有認知結構,實現對新知識的高效學習,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知識內容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回憶與速度相關的概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回答。一般學生在回答時,都會以典型的生活現象來解釋概念,但缺少對任意的條件限制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回憶教材中關于米/秒和千米/時之間的換算關系,并用問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分析判斷“汽車沿直線運動前5分鐘與后5分鐘,分別通過路程1千米,前0.5秒與后0.5秒分別通過路程1米”是否屬均速直線運動,讓學生嘗試自主梳理相關概念建構認知,意識到“任意”相同時間的條件,從而理解勻速直線運動與單位時間的速度概念。
三、師生共同建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師生共同建構是“學材再建構”的重要學習環(huán)節(jié)。初中物理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良好的交流互動,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共同形成新的知識成果。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將各部分知識進行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充分利用物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拓寬對物理知識現象的理解。當學生提出對物理現象的意見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變化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實現多層次的知識交流,促使學生實現邏輯思維和認知結構的完善。
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學生經常出現思維錯覺,混淆折射與反射的概念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入相關問題讓學生探究知識間的邏輯關系。教師首先讓學生思考光的反射規(guī)律,組織學生對光的反射內容進行回憶探討,再引導學生組織語言說出光的反射條件和規(guī)律,明確光的折射與反射之間的定律,同時引導學生在回憶中探究光的折射條件,自主建立學習方法和步驟。通過教材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在學習觀察和思考中繪出光路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深刻理解光的折射規(guī)律。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更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造熱情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智力創(chuàng)新與物理思維邏輯的綜合發(fā)展。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學材再建構”教學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發(fā)生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律的良好習慣。而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時,要依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經驗積累對學材進行合理優(yōu)化,讓物理知識更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物理現象本質的規(guī)律性,從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任冠航.互動生成在初中物理學本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7).
[2]李庾南,祁國斌.自學·議論·引導:涵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范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7(9).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白劍飛(1976.8— ),男,漢族,甘肅靈臺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和學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