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平
【摘 要】教師,成為一個可以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的教學能手,需要不斷從多角度反思。博覽群書,反思自己的教學,讓教學理論更豐富、完善,更具指導作用;經(jīng)?;仡欁约旱慕虒W過程,反思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取長補短,使教學表現(xiàn)得更加成熟;與學生轉換角色,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反思學生,讓課堂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學習榜樣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加快教師成長的步伐。
【關鍵詞】反思;博覽群書;回顧教學;轉化角色;學習榜樣
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要生銹,教師的成長也得接受不斷打磨。反思,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打磨方法。它是促成教師成長的最有效手段,它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教師通往優(yōu)秀教師的道路中離不開不斷的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斷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如何讓反思更具效力,以下是我根據(jù)自己實踐談的一點粗淺看法。
一、博覽群書,反思教學
博覽群書,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教學理論更豐富、完善,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為教師的成長奠定理論基礎。閱讀書籍,教師以知識理論武裝自己,應對課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課堂中,我們將帶領學生學習不同體裁的文章;感受不同情感的文章,課文種類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采用千篇一律的理論指導教學。
把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與自己的教學理念逐一對照,逐一反思,讓我感受頗深。書上說要使知識“活起來”時,我得知了“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周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狈此甲约旱慕虒W,確實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狀,一部分孩子并沒有很好地將知識加以運用。就說詞語吧,掌握的層面是會讀、會寫,照著詞語手冊念讀它的意思。反思之后行動,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更關注學生,從學生的現(xiàn)狀出發(fā),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努力拓寬學生思路,鼓勵學生借助詞語進行思考,讓詞語教學更扎實,更靈活。
“開卷有益”,教師應該多途徑地閱讀書籍,借此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從中提取新的、更高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
二、回顧教學,反思課堂
通過對教學的回顧,反思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這是教師成長的最有效途徑,可以使我們對自己教學的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的審視,挖掘優(yōu)點、發(fā)現(xiàn)缺點、揚長避短。課堂,一個生成的、動態(tài)的過程,即使在備課時預設了很多可能,但學生的閱歷、情感、態(tài)度以及其他的一些意外因素,讓我們的課堂充滿了不確定性。多多反思突發(fā)事件,讓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更加成熟。
精心設計了《軍神》一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反思課堂:很緊湊,甚至有點趕。這是一篇選讀課文,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但是我卻設計了太多的問題,忙著帶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也就是忙于從這個陷阱跳到另一個陷阱,致使整堂課匆匆忙忙,無法讓學生靜下心去體會,去自主感悟。
通過反思,在接下來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更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朗讀中感悟,讓課堂不再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努力營造百家爭鳴,暢所欲言的景象。這次對教學課堂的反思,讓我在成長之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三、轉換角色,反思學生
轉換角色,反思學生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為學生的“學”反映了教師的“教”。角色轉化,就是換位思考,在反思時,將自己置身于學生的高度、角度去思考問題。我們只有將學生放在第一位,才會讓反思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從而讓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讓教學更具人文性,更貼合學生實際。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設計中有學生,課堂中有學生,才會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有所成。怎樣轉換角色?可以通過回顧自己作為學生時期的經(jīng)歷,再放下現(xiàn)有高高在上的教師身份,走下“神圣”的講臺,與學生“坐在一起”考慮問題,用這些方法來轉化角色,在此基礎上的反思,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學和現(xiàn)在學生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考慮他們的感受、思維與行為,對今后的教學有著實質(zhì)的指導作用。
有了對學生的反思,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時時提醒自己:今天的教學,我是考慮到學生了嗎?學生學到知識了嗎?學生的情感和文本共鳴了嗎……它讓我在教學道路上逐漸成熟。
四、學習榜樣,反思自己
依靠榜樣力量,反思自己,是教師成長的捷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榜樣既可以是特級教師、專家骨干,也可以是自己同階段的優(yōu)秀教師。教師應該爭取機會多多聽課,并反思研究榜樣教師的教學理念、學術、技術、藝術、人格魅力。這種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有更清醒的認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批判吸收,從而提升自己,形成自己潛在的教學風格。
于老師的課著力在激發(fā)學生的感情上下工夫。他善于以情促讀,多次加溫,結果讓學生一次比一次體會得好,一次比一次讀得有感情。憑借一堂優(yōu)秀的課,憑借榜樣的力量,通過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讓教師猶如醍醐灌頂,在指導學生朗讀的能力上更上一層樓。因此,教師要多向榜樣老師學習,不斷反思,通過這條捷徑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積累經(jīng)驗就升華。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要抓住一次次機會進行反思,小流成江河,跬步致千里,在教學這個舞臺上逐漸成長,綻放開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