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摘 要】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朗讀,朗讀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基本功。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既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在感受文章寫作技巧的同時提高作文寫作能力,進而提高教師語文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如看圖朗讀、配樂朗讀和分角色朗讀以及情境創(chuàng)設朗讀等。
【關鍵詞】朗讀能力;比較朗讀;看圖朗讀;配樂朗讀;想象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24-02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基本功,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既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通過對其寫作技巧的掌握提高寫作能力,進而使得語文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看法。
一、教師要進行示范朗讀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好,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抓住他們良好的模仿能力,做好示范,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和投入度,來示范朗讀文章,進而做到以情打動學生,實現朗讀情感的傳遞,才會激發(fā)學生的模仿欲望。比如教師在教授《一個中國男孩的呼聲》的時候,教師在讀到文章主人公雷利的父親犧牲護國的內容時候,教師要以一個孩子的心態(tài),將對父親的思念與不舍的情感,作為朗讀的情感基調,讀出其中的韻味。這樣一來,學生的情緒會受到教師的感染,實現情感的傳遞,加深對朗讀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朗讀文章過程中,要借助一些音樂手段,來營造朗讀的氛圍,形成一個生動的教學語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比如教師在朗讀到文章內容中“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時候,要配備一些嚴肅、悲壯的背景音樂,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文章中這句話的含義,幫助學生抓住朗讀文章的主題和重點,來豐富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文理解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比較朗讀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能力和其他方面都不如高年級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征,組織比較朗讀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譬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圈出文中的關鍵詞,然后再寫出這些詞的近義詞,分別對其進行有感情朗讀,進而比較出其中的不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文中出現的一些特別句型,如疑問句、感嘆句等進行比較朗讀。這樣一來,學生既能通過關鍵詞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能增強對朗讀的興趣。
三、看圖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多配有相關的插圖,教師可以據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看圖朗讀。另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使用也豐富了教學課堂。圖片、視頻等都可以用來引導學生朗讀。聯系學生對圖片的興趣來進行朗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從而增強朗讀效果。
四、配樂朗讀
不同的課文所包含的情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配上與之相符的音樂來引導學生朗讀。就拿《大?!愤@篇文章來說吧,可以根據文章的情感推進播放帶有大海的浪潮聲和海鷗鳴叫聲的音樂,讓學生迅速體驗到置身海邊的感覺。配樂朗誦的恰當使用,可以帶領學生迅速融入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身臨其境之感更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朗讀。
五、分角色朗讀
教師之所以讓學生朗讀課文,就是為了讓其能夠將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情感的語言,圖文并茂地將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展現出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需要,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這樣學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時能更深刻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特征,加深對文章的了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分別對狼和小羊這兩個角色進行了解,感受它們的不同:狼是兇殘、狡猾和沒有人性的,而小羊則是善良、弱小的。教師在講述完課文的基本內容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扮演狼或小羊,從而根據特定的語調和神情等來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一來,活躍的課堂氣氛會讓學生迅速融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會被帶動起來。學生對角色的理解和展現也有利于朗讀形神一致的彰顯。分角色朗讀所營造的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既能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yǎng)其朗讀的能力,還能對文中涉及的人物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六、情境創(chuàng)設下的想象朗讀
對于朗讀來說,相關的情景創(chuàng)設十分重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與文章內容最為貼近的情境。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蘊含在其中的情感,還能開闊視野,進而就此展開豐富的想象,跟著作者的思緒遨游在其營造的氛圍中。其實,教師在課堂上要想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備課,從而創(chuàng)造出最符合實際的情境。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以及年齡特征等做出合理的設計。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引導他們快速融入所設定的情境中。另外,還要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適當地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在朗讀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課標為語文教學設定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沒有朗朗的讀書聲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培養(yǎng)或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語文教學課堂也是不成功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語文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其在朗讀方面的能力,盡量靈活運用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例如比較朗讀、看圖朗讀、配樂朗讀和分角色朗讀以及想象朗讀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督促并培養(yǎng)其良好的朗讀習慣,以實現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和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爭取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高春燕.淺談全日制藝術小學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2(23).
[2]付立平.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面旗幟[J].赤子(上中旬),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