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艾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已經(jīng)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并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62-01
一、引言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原則之一。其中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文章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充分吸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營養(yǎng)和寫作營養(yǎng);寫作教學主要是通過作為來鍛煉學生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
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完全認清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作用,致使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難以發(fā)揮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學生也難以將閱讀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因此,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法對小學生發(fā)展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意義,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靈活運用這一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二、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合理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對寫作的理解,以閱讀帶動寫作,教會學生科學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
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寫作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要途徑,而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和寫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一方面,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發(fā)展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同時,能夠為學生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增強學生的語感,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寫作技巧。同時,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展自己的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因此說,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并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讓學生學到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提高閱讀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安排適當?shù)拈喿x任務,并要求學生寫作讀后感,讓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能夠書面表達自己的體會和情感,促使學生在寫作讀后感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我,并培養(yǎng)學生這一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做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風箏》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試讀,讓學生對文章所講述的主要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正式的閱讀,引導學生構建文章的內(nèi)容框架。在文章講解結束之后,教師為了能讓學生體會到文中所描述的放風箏的情景和心情,可以提問小學生“同學們放過風箏嗎?風箏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放風箏的經(jīng)歷,然后讓學生結合文中尋找“幸福鳥”的故事,在讀后感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事件,并順暢地寫出讀后感,有效避免了學生寫作內(nèi)容空洞的現(xiàn)象,通過這種讀后感寫作的設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引導學生模仿寫作,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中的寫作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模仿寫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的引導要掌握正確的技巧,不能讓小學生對模仿寫作產(chǎn)生依賴,而是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對文章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結構進行有意識的、有計劃的模仿寫作。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趙州橋》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初步形成課文的內(nèi)容框架:作者首先對趙州橋的歷史和來歷進行了描述,接著又對趙州橋的橋洞和橋面石欄設計的精妙之處進行了描繪。教師在帶領學生認真閱讀這篇課文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寫趙州橋模樣這一部分的寫作方法和課文結構,并在此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建筑或者風景進行描寫,通過整體和部分的變化來進行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將所要描寫的建筑或者風景分上部和下部進行描寫。模仿寫作教學模式下,課文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結構能夠為小學生進行寫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小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正確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的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寫作能力。
3.布置日記寫作任務,積累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
據(jù)調(diào)查了解,當前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為小學生布置課后的寫日記任務,但是,整體上來看這種日記寫作并不是真正的寫作,學生在日記寫作中不帶有一絲情感色彩,這樣的日記寫作任務即使布置的再多,也不能形成小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甚至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日記寫作,作為學生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途徑之一,應當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教會小學生在日記中正確添加豐富的感情色彩,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發(fā)揮日記寫作的真正價值。為了讓小學生的日記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情感融合到自己的日記中去。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秋天的雨》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作者描繪的秋天的雨進行分析,體會作者對秋天的雨的喜愛之情,接著教師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大自然帶給人們福音的日記。這種做法不僅能夠鼓勵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發(fā)揮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首先就應當提高自身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視,為小學生設計合理的讀寫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元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
[2]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