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蘭
成長是一條孤獨的路,你需要有一只黑貓作伴。
“吉吉,我決定今天晚上出發(fā)了!”小魔女琪琪要出發(fā)離開家了,就在今晚!
如果你著過《磨女宅急便》,你一定知道,吉吉就是琪琪的那只黑貓哦。
只要是磨女的孩子,滿13歲就要離家修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這是魔女的傳統(tǒng),是魔女們一定要走的成長之路。
“我只是想,外出總是要慎重的呀!”吉吉嘟嘟囔囔地說。
“要是再等1個月的話,萬一,我交了一個要好的男朋友怎么辦?我們又不能出發(fā)了?!辩麋饕贿吺帐皷|西一邊說。
看來,吉吉是琪琪的小閨蜜,私房話都是可以說給她聽的哦!成長路上有吉吉相伴,應(yīng)該是不分孤單的吧。
你們的成長落上有一只“黑貓”可以說說話嗎?
你有幾個“我”?
你有幾個“我”?一個吧?要不然呢?
其實,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常常會感覺到自己心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其中一個自己想玩游戲,而另一個自己卻想去寫作業(yè)?
心理學(xué)家弗洛伊德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創(chuàng)立了人格的結(jié)構(gòu)模型,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
人剛生下來,只有一個人格結(jié)構(gòu),就是“本我”,就是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東西的那個“我”,那個小寶寶可不管在哪兒,餓了就哇哇大哭……隨心所欲的本我,就是這么爽!
再長大一點,就會發(fā)展出第二個部分——“自我”。自我就比較懂事了,渴了餓了不會大哭大鬧,會想辦法去找爸爸媽媽要——“自我”是個大孩子,會想辦法了。
再長大一些,就會有一個類似“法官”的角色開始發(fā)展,這就是一一“超我”?!俺摇笔堑赖碌幕?,偷了別人的面包吃了,在本我看來,餓了就要吃,沒錯!但是“超我”卻不行,它會內(nèi)疚、自責(zé)。
很多時候,“本我”和“超我”總是吵得不可開交,而“自我”常常做和事老,勸了這個勸那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既滿足了“超我”的愿望,又不違背道德。
了解了這些,再想想《魔女宅急便》里的黑貓吉吉,其實就是琪琪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某一部分吧?
自我對話很重要
一個背包、一把掃帚、一個收音機、一只黑貓,琪琪就要出發(fā)了。媽媽對她說: “琪琪,你怎么這樣在乎外表呢?要緊的是你的內(nèi)心?!?/p>
琪琪答應(yīng)道:“知道了,我會小心修養(yǎng)我的內(nèi)心?!?/p>
一個人怎樣修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心呢?
答案是:常常和自己對話。就像琪琪和吉吉聊天一樣。
受挫后,黑貓說:“我們再去找別的城市吧,一定還有比這個更大更好的城市!”這時候,吉吉是琪琪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本我”,按照快樂原則,它選擇換個地方。可是,琪琪考慮之后說:“我們再留一陣吧,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像索娜姐的人呢?!边@是琪琪的“自我”在安撫“本我”。兩個小人商量之后,決定留下來。
琪琪和蜻蜓約會的時候,蜻蜓被兩個女孩叫走了,敏感的琪琪非常失落。然后,她恐怖地發(fā)現(xiàn):自己聽不懂吉吉說話了!而且,魔力消失、飛不起來了,這對于魔女簡直是滅頂之災(zāi)。琪琪遭遇到了外界的打擊,沉浸在負(fù)面情緒中,來自遺傳本能中的能力,不能使用了,當(dāng)然就聽不到自己心中另一部分的聲音了。
幸好,畫家姐姐出現(xiàn)了,可以看做是象征意義上的“黑貓”,兩個人的對話,就是琪琪和自己人格的某一部分的對話,只是這時候自己已經(jīng)沒有能力完成,需要借助一位好朋友的幫助。在對話中,探討了琪琪放棄面臨的困境,平靜地討論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培養(yǎng)強大的自我
琪琪在賭氣離開蜻蜓后,很沮喪:“我這是怎么啦?原來開朗活潑的琪琪哪里去啦?”她面臨著一個沖突,“本我”受了打擊不高興,“超我”卻認(rèn)為應(yīng)該開朗活潑才好,這樣敏感小氣很不好。這時候,就需要“自我”出面調(diào)解,如果“自我”足夠強大、足夠智慧,就會既理解“本我”的情緒反應(yīng),又會想辦法讓“超我”寬容一些,接受“本我”,兩者和諧共處。
弗洛伊德的理論中說:心理健康,就是人格結(jié)構(gòu)的三個部分可以平衡,和諧共處。三者平衡,取決于“自我”的能力和智慧。
那么,該怎么培養(yǎng)強大的“自我”呢?
首先,接受自己的情緒。遇到外界刺激的時候,人都會產(chǎn)生或正面或負(fù)面的情緒,是正常反應(yīng),無所謂好壞之分,只有接受,才能更好更快地疏解情緒。
其次,樹立自信心。正視自己的錯誤,錯誤需要改正,并且吸取教訓(xùn),但是沒必要為此否定自己。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犯錯誤并不能說明我們是壞孩子呀。只有能正視錯誤,才會敢于嘗試,不怕犯錯,勇敢去做事,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告訴自己:辦法永遠(yuǎn)比問題多,凡事總會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法。
第三,嘗試畫畫或者記日記。這兩種都是一種表達或敘述,都是自我對話的很好方式哦。把所有的想法都寫出來,讓它們在紙上溝通交流,吵架直至和解,就在一次次的對話中,自我就越來越強大了。
最后,還可以跟好朋友或者父母、老師聊聊天,他們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的內(nèi)心哦。他們也可以暫時充當(dāng)“本我”或“自我”或“超我”的角色,和我們一起哭一起笑,吵吵鬧鬧,直到握手言和。
成長是沖突的,需要一只“黑貓”作伴,聊聊天勸勸架,緩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