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瓊,鄒國輝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我院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30~62歲,平均(46.51±8.42)歲;病程3~48個月,平均(22.80±10.14)個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15~38分,平均(24.34±2.47)分。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1~64歲,平均(47.33±7.81)歲;病程4~50個月,平均(23.60±11.27)個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14~39分,平均(24.26±2.14)分。兩組性別、年齡、病程、HA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1],《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中醫(y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為氣滯血瘀型胸痹心痛。主證為胸悶、胸痛,次證為唇色紫暗、舌質(zhì)暗紅邊有瘀點或瘀斑、舌底脈絡(luò)屈曲、心悸、胸脅脹滿,符合1項主證兩項次證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并經(jīng)中醫(yī)辨證為氣滯血瘀型胸痹心痛;②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確診;③年齡30~70歲;④HAMA分大于等于14分,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疾病;②妊娠及哺乳;③精神障礙及過敏體質(zhì);④依從性差。
兩組均用阿司匹林(拜耳集團,國藥準字J20130078)100mg,晚餐前口服;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1408)20mg,睡前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5355)25mg,口服,1天2次;鹽酸貝那普利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30514)10mg,口服,1天1次。
觀察組加用中藥聯(lián)合心理疏導治療。①中藥:用胡疏肝散合丹參飲加減。柴胡12g,白芍12g,桃仁12g,瓜蔞10g,薤白10g,丹參15g,檀香6g,生地6g,白術(shù)10g,茯苓10g,當歸12g,川芎12g,炒枳殼10g,炙甘草6g。水煎,日1劑,每次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溫服。②心理疏導:隨機均分為5組,每隔1周進行1次個別心理疏導,每隔2周進行1次小組疏導。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評價中醫(yī)癥狀積分,用0、1、3、5分分別表示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焦慮程度,包括14個項目,每項0~4分,總分大于14分為焦慮,大于21分為明顯焦慮,大于29分為嚴重焦慮。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
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s )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醫(yī)癥狀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顯效:胸痛、胸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70%。有效:胸痛、胸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療效指數(shù)25%~69%。無效:胸痛、胸悶臨床癥狀沒有變化甚至加重,療效指數(shù)小于25%。
焦慮癥狀療效用HAMA減分率評價。痊愈:HAMA減分率大于75%。顯著進步:HAMA減分率50%~75%。進步:HAMA減分率25%~49%。無效:HAMA減分率小于25%。
兩組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焦慮癥狀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焦慮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 0 2 7.3 5±3.1 7 2 1.6 2±3.4 8*觀察組 3 0 2 8.1 6±2.4 8 1 1.3 5±5.2 4*△
兩組HAMA評分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HAMA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HAM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 0 2 4.2 6±2.1 4 2 1.5 2±2.6 1*觀察組 3 0 2 4.3 4±2.4 7 1 0.2 8±1.5 3*△
冠心病屬中醫(yī)“心痛”、“胸痹”等范疇。病機為痰濁及血瘀,經(jīng)絡(luò)郁滯,氣血不暢,氣滯血瘀。治療應以疏肝,活血,化痰,散結(jié)為主[4]。柴胡疏肝散合丹參飲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緩中止痛,桃仁、川芎活血祛瘀,瓜蔞清熱化痰,薤白通陽散結(jié),丹參祛瘀止痛,檀香行氣溫中,生地清熱涼血,白術(shù)健脾益氣,茯苓健脾寧心,當歸活血化瘀,炒枳殼理氣寬中,炙甘草清熱祛痰,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疏肝理氣、解郁寧心之效。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冠心病合并焦慮癥療效較好。